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天可汗的結果 展開

天可汗

唐代少數民族對李世民尊稱

天可汗是唐代少數民族首領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稱,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唐太宗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后,即長孫皇后。公元649年,太宗駕崩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2歲。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稱為天可汗。

人物簡介


天可汗
天可汗
天可汗是唐代少數民族首領對唐太宗的尊稱,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此外除唐太宗外,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稱為“天可汗”。
在今天陝西省禮泉縣東北五十多華里的九嵕(念“宗”)山主峰上,有一座龐大的陵墓,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昭陵”。昭陵周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前都種著莊稼,遙望古老的陵山宛如坐落在一張寬闊的碧毯上,更顯得高聳入雲,氣勢磅礴。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園。不僅唐太宗本人的主體陵墓宏大,而且還有許多陪葬墓。陪葬墓除了嬪妃、王子、公主的以外,還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幾座少數民族將領的陵墓。像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鐵勒部的哥論易勿施莫賀可汗的孫子契苾(念“畢”)何力,突厥酋長執失思力等,死後都陪葬昭陵。這種現象在以往是罕見的,可以說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個側影。

人物評價


評價

“太宗在粉碎了東突厥之後,以這些人為輔助軍,在以後的20年中,使突厥斯坦的突厥人和戈壁上印歐種人的綠洲都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一個受到震驚的亞洲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史詩般的中國。決不向蠻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買他們撤兵,唐太宗扭轉形勢,戰勝他們,使他們害怕中國。”——【法】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
“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在唐朝誕生了專門的邊塞詩派,誕生像“年年戰骨埋荒外”這樣的詩句。而至於“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種豪言壯語,則由於後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風氣,甚至成為了古代史上中國人尚武精神的絕響。尤其是貞觀年間,大唐帝國四面出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唐太宗時期

第一個時期,唐太宗時期,全面擴張,四面出擊。
太宗李世民
太宗李世民
貞觀年間是唐朝拓邊最猛烈的時期,也是獲勝最大的時期。貞觀年間,唐朝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甚至可能還包括印度用兵的勝利。頡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中國軍隊活捉的草原帝國最高統治者。唐軍出擊定襄,痛殲突厥,活捉頡利可汗,也是唐朝歷史上拓邊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邊患,作為同時存在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遭到毀滅,建立單級世界就變得容易多了。唐軍再次遠征,途中缺水,就刺馬飲血,終於襲破伏允的牙帳,伏允丟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殺。吐谷渾從此被納入唐朝的勢力範圍。唐朝的另一個著名將領侯君集奉命帶兵修理驕橫的吐蕃人。候君集率領的主力還未出手,其先鋒牛進達部就擊敗了吐蕃軍,夜襲吐蕃軍,斬首千餘,松贊干布懼而退兵。吐蕃退兵后,松贊干布做了頡利可汗也做過的事:派使者謝罪求和。但是他沒有放棄和親的請求。可能是被他的執著感動。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貞觀十三年,高昌國失臣禮。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來得那麼快,嚇得大病起來,感到忽冷忽熱(冷風如刀,熱風如燒,呵呵),幾天後竟然一命嗚呼,由此作為第一個被唐軍活活嚇死的人而載入史冊。

征戰高句麗

第二個時期,征戰高句麗
征戰高句麗
征戰高句麗
高句麗雖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貢,但實際上卻對唐朝持懷有敵視態度。到後來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為援助處於高句麗和百濟圍困中的新羅(《新唐書》“(百濟)與高句麗連和伐新羅,取四十餘城。發兵守之,又謀取棠項城,絕貢道”,新羅告急),並統一被高句麗據有的“遼東”地區(當時的“遼東”的概念略同於漢朝四郡的範圍,即中國東北遼河以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北部,被唐朝認為是“舊中國之有”的領土),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放話給薛延陀:我們父子都要去打高句麗,長安空虛,你要是想為寇只管放馬過來!這麼生猛的話,薛延陀當時就嚇得氣短了一截(《舊唐書》載後來高句麗用厚利誘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氣懾不敢動”)。
貞觀十九年,唐軍向遼東進軍。唐太宗在路上對手下人說,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這一塊地方了,趁著我還沒死,良將們還有精力,一定要解決掉。
夏季,李績暗渡陳倉,突然出現在遼東城下,高句麗兵大駭。營州都督張儉和另一個前面出現的優秀將領(也是個王爺)李道宗也率兵進入遼東,擊敗高句麗兵,斬首數千。四月,唐軍攻破高句麗蓋牟城,俘虜兩萬多人,繳獲糧食十多萬石。五月,另一路唐軍從山東渡海攻破高句麗卑沙城,俘虜八千人。上百年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得以在鴨綠江邊閱兵。
征戰高句麗
征戰高句麗
不久,李績和李道宗所部進逼遼東城下。高句麗軍數萬來援。有人建議說高句麗軍多唐軍少,應該堅守。可是李道宗說高句麗人仗著人多以為我們不敢拿他們怎麼樣,我們就是要攻擊他們,殺殺他們的銳氣。李績說,我們被派來就是負責替皇上掃馬路的。馬路不幹凈,我們怎麼能躲呢。於是唐軍處於劣勢卻猛烈出擊,高句麗兵始料不及,被沖亂陣型大敗而歸。唐太宗大軍兵到后,把遼東圍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著刮南風的機會,唐太宗指揮士兵點燃城池西南樓,順風放火。高句麗軍抵擋不住了,遼東陷落。唐軍殺高句麗兵一萬多人,俘虜一萬多人,此外還有百姓四萬多人。
攻克遼東后,唐軍繼續向白岩城進發。烏骨城派兵一萬支援,被唐軍擊退(此戰唐軍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戰而降。唐軍繼續向安市進發。高句麗將領高延壽等人率領靺鞨、高句麗兵十五萬來救援,被擊敗。高延壽向唐軍乞降,來到唐軍軍營,一進門就跪下,挪動膝蓋向前,拜伏在地。(《資治通鑒》上說“延壽、惠真帥其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降,入軍門,膝行而前,拜伏請命。”)唐太宗對他們說:“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自唐以後,還有幾個中國的皇帝能對任何一個外國說這麼狠、這麼長志氣的話呢?)高延壽等人“皆伏地不能對”。唐太宗將降軍中的高句麗軍官、酋長三千餘人虜往中原,其餘高高句麗人悉數釋放。
安市城小而堅,唐軍久攻克。高延壽、高惠真請於上曰:“奴既委身大國,不敢不獻其誠,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與妻子相見。安市人顧惜其家,人自為戰,未易猝拔。今奴以高麗十餘萬眾,望旗沮潰,國人膽破,烏骨城耨薩老耄,不能堅守,移兵臨之,朝至夕克。其餘當道小城,必望風奔潰。然後收其資糧,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群臣亦言:“張亮兵在沙城,召之信宿可至,乘高麗凶懼,并力拔烏骨城,渡鴨綠水,直取平壤,在此舉矣。”唐太宗將要採納,但是長孫無忌以為:“‘天子親征,異於諸將,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虜,眾猶十萬,若向烏骨,皆躡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後長驅而進,此萬全之策也。’”
最終唐太宗決定暫時停止這次出征。9月,唐軍班師。這次征伐高句麗,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城,遷徙遼、蓋、岩三州戶口入中國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在唐軍,戰士陣亡的約2000人,損失最大是戰馬,損失了七八成。
此戰重創高句麗,但未能滅亡高句麗,因此,唐太宗認為這戰沒有成功,說:如果魏徵還活著,肯定不會讓我親自出征。但這戰的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這是自三國時期毋丘儉攻破高句麗屠王城以來上百年中國軍隊第一次真正戰勝高句麗人,收復了今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奪取的土地,為今後唐朝徹底消滅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貞觀二十二年,倒是有個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劫持唐使,玄策從騎三十人全部被擒。王玄策隻身逃到吐蕃,借來吐蕃軍和尼泊爾軍向印度進發。連戰三天,印度軍大敗。唐軍斬首三千餘級,水中淹死印度兵約萬人。阿羅那順棄城逃跑,副使蔣師仁追上並俘虜之。此外虜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匹。

攻滅薛延陀

漠北的薛延陀汗國強盛起來,表現出來不臣之心。貞觀十五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設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唐朝李勣、薛萬徹率數千唐軍大破薛延陀軍,斬首三千餘級,俘虜五萬多人,薛延陀殘餘軍隊逃回漠北遭遇大雪、人畜凍死了十分之八、九。
貞觀二十年,唐太宗以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又遣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將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將涼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將所部兵,分道並進,攻滅了薛延陀。

設府州於漠北

設府州於漠北
設府州於漠北
唐朝攻滅薛延陀以後,漠北包括回紇在內的鐵勒(敕勒)百餘萬戶歸降。貞觀二十一年,唐朝在漠北鐵勒等地設置瀚海等六都督府、皋蘭等七州,統治當地,並設置燕然都護府,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皆隸屬於燕然都護府。包括回紇在內的鐵勒(敕勒)諸部用貂皮向唐朝繳納賦稅。

唐太宗簡介


(599-649年),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李淵次子,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他在我國古代的帝王里,稱得上是傑出的一個。他的傑出表現之一就是對少數民族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歃血為盟

滅東突厥
滅東突厥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國還很強大,時常出兵南下騷擾。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元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親率十萬大軍,直逼渭水,駐兵便橋之北。唐太宗當時正以全力消滅地方的割據勢力,對突厥的進軍採取守勢,儘可能維持和好關係。不過,他也認識到在突厥進兵的情況下,不能退縮,越退縮,越對唐朝不利。為此,唐太宗召集禁軍,出拒突厥。他自己首先身披甲胄,跨上御馬,帶著大臣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出長安城,抵達渭水。頡利可汗在營中聽說唐天子來了,立即上馬出營,也來到河邊。唐太宗見頡利到來,就隔水責他負約。
不一會兒,唐軍陸續到來,一時旌旗蔽野。頡利見唐軍軍容整齊,面有懼色。唐太宗讓軍隊退下布陣,獨自留下來同頡利對話。大臣蕭瑀(yu雨)恐怕唐太宗輕敵,就在馬前勸諫,要他回去。唐太宗事後對蕭瑀說:“突厥所以敢傾國而來,直抵長安城郊,是以為唐朝內部不穩,新皇剛剛即位,沒有力量抵禦他們。我們如果示弱,閉門自守,頡利就會縱兵大掠,我們就不好制服他們了。所以我輕騎先行,以示對他們的藐視;又擺出軍容,表示我們決心一戰。這樣做是頡利意想不到的,他就會失去主意”。“制服突厥,在此一舉。你不信就等著看吧!”果然,沒過多久,頡利就派人來請和。唐太宗又親臨清水,與頡利可汗相會。他們兩人就在便橋上,殺了白馬,歃(sha霎)血為盟。唐朝贈給頡利金帛,突厥頡利可汗贈給唐朝馬三千匹、羊萬口;頡利答應不再進犯唐朝,隨後,引兵而去。

大破突厥

629年,關中豐收,生產得到了恢復;唐太宗的統治也已初步鞏固。那時突厥地區連年遭到霜旱天災,牲畜大量死亡。頡利加重對各部的勒索,各部紛紛叛離。唐太宗認為時機成熟,就在這年冬天派大將李績、李靖帶領十幾萬軍隊出擊突厥。第二年,追擊突厥至陰山以北,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唐太宗登上順天門,召見頡利可汗,當面數說了他不斷背盟,恃強好戰,“掠奪百姓的五大罪狀。最後又對他說:“不過自從便橋會盟以來,你沒有大規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殺你。”頡利可汗感激不殺之恩,哭謝而退。唐太宗把頡利和他的家屬安置在太僕寺,厚加款待。頡利可汗仍然鬱鬱不樂。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帳篷。經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為虢(Gu6國)州(今河南靈寶)刺史,並對頡利說:“虢州地近山區,麋鹿野獸很多,可以遊獵。”頡利不願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為右衛大將軍(禁軍的高級武官),賞賜了大量田宅。後來頡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風俗施行火葬,還在灞水東面為他築了高大的墳墓,並讓頡利的兒子終身襲其父職。
大破東突厥以後,唐朝在東突厥的故地設置了許多羈麋州府,任用東突厥貴族作都督(地方軍政長官),並按照他們的習慣,規定職務可以世襲。這些州府要接受唐帝國的冊封,定期向中央朝貢。在這些州府之上,設都護府,其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權,管理邊防和處理民族之間的事務。這樣,我國北部邊疆出現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唐太宗也是採取設置羈麋州府的辦法。
突厥碑文記載唐朝統治突厥,突厥“貴族子弟,陷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奴婢。突厥之匍,棄其突厥名稱,承用唐官之唐名,遂服從唐皇,臣事之者五十年。為之東征向日出之方,西征遠至鐵門。彼等之克國除暴,皆為唐皇出力也。”

突厥歸順

東突厥滅亡之後,一部分突厥部眾內遷歸附唐朝。對他們如何處理,唐太宗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就召集群臣商議。一些大臣主張把他們分到內地各州縣,改變他們的生活和風俗;一些大臣如魏徵等,認為突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遷到內地,會成後患,主張讓他們回到原來的住地。唐太宗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對魏徵是言聽計從的,可是這次沒有採納他的意見,而同意了溫彥博的主張。溫彥博建議把內遷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內蒙古南部烏審旗一帶),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長治理,維持原有的風俗習慣,仍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突厥的首領也分別得到任用和安置。這就安撫了內遷的突厥部眾。不少內遷的突厥人住進了長安城,據當時統計,有近萬戶人家。京城內蕃漢雜居,蕃人有的戴漢帽,漢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處,親熱非凡。就連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宮中遊玩。
唐太宗對少數民族的大臣十分愛惜。如以智勇聞名的阿史那社爾,率突厥部眾內屬后,被唐太宗封為左驍衛大將軍(禁軍的高級武官)。後來在平定高昌的戰役中立功,唐太宗還賜予寶刀和絲織品,封畢國公。契苾何力率鐵勒部內屬以後,唐太宗任他為左領軍將軍(武官)。他屢建戰功,一次隨唐太宗出兵,被敵軍刺傷,太宗親自為他敷藥。

吐蕃歸附

吐谷渾可汗諾易缽入朝,唐太宗把弘化公主嫁給他。
吐蕃
吐蕃
吐蕃松贊干布派人向唐朝求親,被唐朝拒絕,松贊干布借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
天可汗
天可汗
唐朝派出侯君集率領唐軍攻打吐蕃軍,侯君集率領的主力部隊還未出手,先鋒牛進達部就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吐谷渾、黨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唐太宗伐遼返回,松贊干布派人送金鵝並奉表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高麗恃遠,弗率於禮,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指日凱旋,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
唐朝打贏了、處於優勢時和親,類似吐蕃和親小勃律、蒙古和親吐蕃,都是處於優勢的一方嫁出公主,是一種羈縻方式。

攻滅薛延陀

東突厥汗國滅亡后,薛延陀汗國強盛起來。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派人冊封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兩個兒子為小可汗,表面是優待,但實際是分化薛延陀。
薛延陀
薛延陀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薛延陀真珠可汗聽說唐太宗要封太山,認為周邊國家都會去,唐朝邊境空虛,此時攻取突厥阿史那思摩的如拉朽,於是派其子大度設率大軍南下攻打突厥。此時突厥已是唐朝的臣屬,而薛延陀不遵守唐朝的命令,攻打唐朝的臣屬,唐朝遂出兵打擊薛延陀。貞觀十五年十二月,李勣率領三千唐兵以及三千突厥兵出擊,突厥兵戰不勝,敗退,薛延陀追擊,遇到唐兵,唐軍大破薛延陀軍隊,斬首三千餘級,俘虜五萬餘人,大度設脫身逃走。
滅薛延陀
滅薛延陀
貞觀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叔父沙缽羅泥孰俟斤來請婚,獻馬三千,貂皮三萬八千,馬腦鏡一。唐太宗同大臣們商量對策說:“薛延陀強盛於漠北,現在有兩個策略,或者發兵攻滅薛延陀,或者與之聯姻以撫之。”大臣房玄齡說:“中國新定,兵凶戰危,還是和親為好。”唐太宗說:“對,我是百姓的父母,只要對百姓有利,怎麼偏愛一個女兒。”契苾何力歸附於唐朝,回其部落時,被綁架到薛延陀,契苾何力不肯投降於薛延陀。唐太宗的近臣說契苾何力反叛,唐太宗認為契苾何力不會背叛自己,之後聽到使者帶來的消息,契苾何力果然沒有背叛自己。唐太宗答應把新興公主嫁與真珠可汗為妻,讓薛延陀送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因此得以返回唐朝。貞觀十七年,薛延陀真珠可汗使其侄突利設來納幣,獻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契苾何力上言不可與薛延陀聯姻。太宗派使者去接受受薛延陀的羊馬,但是薛延陀珍珠可汗(夷男)調集其國中的物資,途徑沙磧,無水草,羊馬耗死近半,延誤了期限沒有到達。唐朝以薛延陀聘財未備為由,拒絕將公主嫁給薛延陀可汗。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對薛延陀的使者說:“回去告訴你的可汗,我父子東征高(句)麗,你如果能攻打唐朝邊境,就趁這機會來吧。”高句麗以厚利請薛延陀攻打唐朝,但是薛延陀因為害怕唐朝而不敢輕舉妄動。真珠可汗死後,他的少子肆葉護拔灼襲殺其兄突利失可汗而自立,是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此時唐太宗還在攻打高句麗,薛延陀於是趁機攻夏州,唐朝將軍執失思力擊敗薛延陀,俘獲薛延陀數萬人。拔灼輕騎逃走,不久被回紇殺死。貞觀二十年,唐朝出兵漠北,分道並進,李勣,李道宗擊敗數萬薛延陀部眾。包括回紇在內的漠北鐵勒諸部的首領到靈州見唐太宗,請列為州縣,漠北皆平定。

擴張統治漠北

貞觀四年,四夷君長詣闕請唐太宗為天可汗,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設置六都督府七州,統治漠北,隸屬於燕然都護府統。回紇部置瀚海都督府,多濫葛部置燕然都督府,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拔野古部置幽陵都督府,同羅部置龜林都督府,思結部置盧山都督府,渾部置皋蘭州,斛薩部置高闕州,奚結部置雞鹿州,阿跌部置雞田州,契苾部置榆溪州,思結別部置蹛林州,白霫部置置顏州。
諸部首領說:“臣等是唐朝的屬民,到天至尊這裡來,就像見父母,請在回紇、突厥部開一路,稱之為參天至尊道(參天可汗道),世世代代為唐朝的臣屬。”於是唐太宗下詔設置六十八所驛站。回紇等漠北諸部每年繳納貂皮作為租賦。

尊號天可汗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權的威望。東突厥滅亡以後,東北地區的奚、室韋等十幾個部和西域的各小國都紛紛要求內屬;逃到高昌的突厥人,聽說唐朝對歸降的突厥人待遇優厚,重又回來歸唐。630年三月,四夷君長來到長安,請尊奉唐太宗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唐太宗說:“我為大唐天子,還要處理可汗的事嗎?”群臣和各族君長都高呼萬歲。從此,唐太宗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的確,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是古來的帝王所不可比擬的。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來朝貢的少數民族首領幾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悲慟地放聲大哭,有的甚至剪去頭髮,用刀劃破面孔,割去了耳朵,鮮血流了滿地。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聞訊趕來,請求殺身殉葬。松贊干布也上書效忠致哀:“先皇晏駕,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將率兵赴難。”這些事例都表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