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佛像
銅佛像
銅佛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的佛像。(西關銅藝)這類佛像中有相當部分表面鎏金,故又稱“金銅佛像”。大型室外的佛像一般為銅佛像。廣義的“金銅佛像”包括一切金屬質地的可移動小佛像,常見的有銅鎏金、銀鎏金、黃銅佛像、青銅佛像等。
◎ 佛像fóxiàng
[figure of Buddha]釋迦牟尼佛的塑像
銅製佛像
那麼銅佛像是如何產生的呢?又有什麼宗教文化內涵呢?這還得從佛教建立說起。佛教創立者是2000多年前印度大陸的迦毗羅王國的王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是釋迦族人,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圓寂之後的最初幾百年間,佛教尚未傳遍亞洲各國,但是當時在印度已經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佛教教派。后整合為三大主要派別: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宗佛教。
小乘佛教又稱“僧人之道”,其思想最接近佛陀的教導。小乘佛教在斯里蘭卡及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佔主導地位。公元初年,大乘佛教逐漸興起,其佛理更具包容性與改良性。大乘佛教下分禪宗、凈土宗等多種派別。密宗佛教於公元7世紀開始在印度出現,並逐漸流傳至喜馬拉雅雪域及遠東的許多地區。密宗佛教具有神秘特質的修行思想,擁有眾多神秘儀式和修行方法。這三大佛教派別顯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不能誤認為它們就是三個完全分離獨立的實體,因為它們的基本教義相同,並且都表現出對“佛教三寶”,即佛、法、僧的一致尊崇。
銅雕產生於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製作的一種雕塑。銅雕藝術主要表現了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多用於表現神秘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如佛像等。
其造型多成威嚴粗獷、端莊沉穩之態,表現出堅實渾厚、富麗輝煌的質感。銅雕的紋飾主要為饕餮紋,或以動物頭部造型,再以鳥、獸、蟲、魚部分形體組成抽象的圖案來襯托銅雕造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銅雕藝術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漢代的“馬踏飛燕”。
大莊嚴銅佛像
一般分為鍛造和鑄造。目前國內鍛造佛像方面最出色的要數杭州金星銅工程,鑄造佛像方面則是安徽銅陵的佛香天逸佛文化有限公司最為突出。
杭州金星是由目前國內唯一的銅雕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領銜,朱炳仁大師是百年銅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其獨特的工藝手法已被收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銅陵的佛香天逸佛文化有限公司以弘揚佛文化為準則,不斷創新的製作工藝為基石,以成為銅佛像界新的領導者。
第一種全新澆鑄作假,也就是依照原物圖片,用失蠟法或翻砂法造像;
第二種是將兩件殘器拼成一件完整的佛像;
第三種是將破損的佛像局部修復使變成完整的佛像;
第四種製造銘文,在原來沒有銘文的佛像上刻上銘文以提高佛像的身價;
第五種是在鎏金脫落的佛像表面加金粉或者塗上金漆,使它變得更昂貴。
金銅佛像的鑒定應以類型、輕重、顏色等為切入點,發掘凝固在佛像上的歷史痕迹。
類型 中國古代金銅佛像藝術分為漢傳佛像藝術和藏傳佛像藝術兩大部分,要區分風格差異;搞清青銅成分或鎏金等質地;結合時代特徵綜合判斷,以標準器作為真偽依據,判斷銅鑄佛像是否屬於新仿,是否進行過做舊處理。
顏色 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龕上供奉,久歷人間煙火,日月侵蝕,特別是鎏金銅造像表層顏色暗淡,在陽光下折射回來的光線柔和。新仿、做舊處理過的銅鑄佛像折射光線較刺眼。
質量 古代佛像所用銅質較純,質量重,特別是澆鑄器物有厚度。仿製金銅佛像一般銅質不純,質量輕,使用合金材料。
工藝 受古老的生產工藝限制,澆鑄成型后的佛像要經過細緻雕塑技法處理,表情、服飾、底座加工痕迹清晰可見。現代銅鑄佛像使用機制打磨,生成極有規律的加工痕迹。
嗅覺古老的銅質佛像,經長期供奉、煙火熏蒸,可以嗅到煙火味道;倘若長期埋藏於地下,可以嗅到發霉、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品嗅到的是化學腐蝕味道。
歷史久遠的金銅佛像,是大眾喜歡的藝術收藏,而且金銅佛像是佛像藝術里最優秀的藝術品之一,可以供大眾欣賞的藝術品。以上介紹的是金銅佛像的鑒定方法,一些收藏家可以憑藉以上幾點方法前去鑒定。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又名五智如來、五智佛、五方佛、五聖,或稱五禪定佛,一般以毗盧遮那佛為首的五尊佛分別闡釋佛的功德。
根據唐密祖師、「開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所譯《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正中一尊,為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佛的清凈功德,表法界體性智。
左下一尊,為東方世界阿閦佛(不動如來),表覺性及大圓智。
右下一尊,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來),表弘法利生的事業及成所作智。
左上一尊,為南方世界寶生佛(寶生如來),表佛德及平等性智。
右上一尊,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表智慧功德及妙觀察智。
密教五方佛有金剛界五佛與胎藏界五佛的區別。
金剛界五佛為果曼荼羅,表智,即毗盧遮那、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這五佛居住在金剛界曼荼羅中央的五解脫輪中。
毗盧遮那佛身白色,結智拳印,位於中央。阿閦佛身黃金色,左右我勸置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位於東方。寶生佛身金色,左右握拳安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位於南方。阿彌陀佛身亦金色,結三摩地印,位於西方。不空成就佛身金色,左右作拳當臍,右手舒五指當胸,位於北方。
胎藏界五佛為因曼荼羅,表理,即大日如來、寶幢、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五佛。
大日如來位於中央,身呈黃金色,結法界定印。寶幢如來在東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結觸地印。開敷華王如來在南方,身呈黃金色,結離垢三昧。無量壽如來在西方,身亦呈黃金色,結彌陀定印。天鼓雷音如來在北方,身呈赤金色,為入定印相。
在新時代里,從構建中國佛教信仰體系的角度出發,對"五方五佛"理論作了全新的解釋和演繹。神州大地上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有五尊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央龍門大佛。
普陀山位於浙江普陀縣,為舟山群島之一,相傳為觀音顯靈說法道場。普陀山最盛時,有大小寺廟300多座,僧人3000人。現僅存普濟、法雨、慧濟諸寺,及梵音洞、磐陀石、多寶塔等名勝。古代來往日本、朝鮮等國之行旅,常停此候風,拜觀音,祈法語航行安全。
九華山在安徽省青陽縣境,傳說是地藏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佛教傳說釋迦牟尼逝世后1500年,地藏菩薩降生於新羅國王家,姓金號喬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渡海至此,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去世。佛教說地藏菩薩法力最大,他曾發誓“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九華山最盛時期廟宇多達200多座,僧尼5000多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廟宇還有50多座,佛像6000多尊。
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內,山有五台,故名五台山。傳說它是文殊師利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根據歷史記載,五台山寺院最多時曾達200多處。古廟多為喇嘛廟,屬佛教密宗一派,山上還有很多藏族和蒙古族的寺廟。
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縣,傳說是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公元六世紀時,它已是全國著名佛教勝地。最盛時全山有寺、庵、殿100多處。如今保留的寺廟尚有20餘處。佛教稱峨眉山為“光明山”,道教則稱之“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峨眉山山頂的光相寺,相傳為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地方
河北昌盛在山西五台山建築的佛像最高達8米,此佛是中國最高的銅鑄佛像,據(唐縣昌盛銅雕公司)介紹該佛像始建於北宋開寶四年,當時為了鑄成如此高大的佛像,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名能工巧匠採用了自下而上分段續接的方法,共分了4段才將整座大佛鑄造完工。可謂是工程浩大,工序複雜。
北魏銅鎏金板凳佛像,通高7.6厘米,鎏金勻厚,生干坑器,鎏金部分呈現紫紅色金銹斑,部分鎏金脫落處有銅綠銹。
該銅佛像寬肩瘦身,臉龐瘦削,笑容可掬。眼大,橫長呈杏仁狀,目光平視,鼻樑高挺,容貌端莊清秀,神情平靜溫雅。頭戴鵝瘤冠,磨光式肉髻居多,無發紋。上身似敷搭雙肩式外衣,著裙,服飾輕薄,衣紋簡潔。左手下垂,右手上舉作摩利支天印。雙腿併攏立於蓮花佛台上,佛像座為一束腰形的四足佛床,佛亦俗稱板凳佛,有蓮瓣形背光。佛背面中部凹處,似有兩個銘文,一時辨別不清。
在準備椰子油和蒸餾水來進行銅佛像的清潔。首先要將椰子油少量的倒在乾淨的軟布上,輕輕的進行擦拭,這樣有助於銅佛像自身的保養,之所以使用椰子油,是因為椰子油本身含有的物質不會造成銅佛像的褪色,這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的。
定期的用軟布沾上蒸餾水進行銅佛像的擦拭也算很重要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在蒸餾水中加入一些溫和的肥皂進行污垢的清洗,對於一些無法擦到的角落我們則可以使用軟毛刷進行處理,這樣就能很好的對銅佛像進行清理及保護了。
1、氧化銀法。用氧化銀與氧化亞銅接觸,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達到控制腐蝕銅雕佛像的目的。先用機械方法,剔除粉狀銹,露出灰白色蠟狀物氯化亞銅。然後將氧化銀與酒精調成糊劑,塗在氯化亞銅表面,並置於潮濕環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氧化亞銅和氯化銅,覆蓋氯化亞銅表面。兩者皆為穩定性鹽,如此多次操作,直至將器物置於高濕環境中仍不出現粉狀銹的腐蝕點為止。此法適於斑點狀局部腐蝕的器物及有金屬鑲嵌物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