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理論
廠商理論
廠商理論是研究影響資源配置和分配的廠商行為的理論,它是微觀經濟學的組成部分。
廠商理論
廠商理論也被稱為市場理論、廠商均衡理論。其中廠商是市場經濟中生產組織的基本單位,它主要指個體工商戶、合夥公司、股份公司等,而生產相同產品的同類廠商則組成一個行業。
廠商理論研究不同市場條件下的廠商均衡條件與價格、產量的決定。不同市場條件包括市場的結構、市場組成的特點和市場的竟爭程度。所謂市場,是買者和賣者進行交易的場所,或者說市場反映了一群買者和賣者之間的交易活動。市場的概念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
廠商理論
真正研究廠商理論並作出貢獻的是義大利經濟學家斯拉法、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夫人、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斯拉法於1926年出版《竟爭條件下的收益規律》一書, 對廠商理論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該理論產生的標誌。羅賓遜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竟爭經濟學》、張伯倫1933年出版的《壟斷竟爭理論》, 可以看作是廠商理論最主要的著作。在經濟學說史中,作為廠商理論的代表作一般以張伯倫的著作為標誌。自此以後, 在西方經濟學中出現了廠商均衡理論,並以此作為對均衡價格理論的發展,使其得到完善。
廠商理論
1、成本理論。廠商為進行生產購買生產要素而支付的代價是廠商的成本。成本按投入是否全部可變而分為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也按是否隨產量變化分為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並再細分為總成本、總平均成本、邊際成本、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等。這些成本在圖上都表現為相應的成本曲線。
2、市場或廠商的分類。市場是從事某一特定商品買賣的場所或接觸點。廠商為市場生產產品,不同種類的市場決定了廠商的性質和類型。按競爭程度,從廠商數目、產品差別程度、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以及廠商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程度,市場或廠商一般分為4類:完全競爭、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
3、廠商均衡。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分別分析4種廠商在短期和長期中如何決定價格和產量。分析4種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邊際收益曲線同需求曲線的關係,從而區別4種廠商均衡的各自特點。並得出結論:完全競爭廠商或市場是經濟效率最高的,成本最小、價格最低,各種資源或生產要素的利用達到最優狀態。
4、非利潤最大化的廠商理論。研究廠商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時的廠商理論。例如,H.西蒙提出令人滿意原則,認為廠商的目標在不確定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應該追求利潤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而不是最大化。
現代廠商理論與傳統理論的另一背離是廠商的行為理論,即有些利潤最大化假設被滿意化行為的假設所替代,如銷售額最大化,相機抉擇利潤和廠商增長理論等。
廠商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是:為什麼會有廠商的存在?即廠商內部的個體活動為什麼不能由市場來協調?這個問題是由科斯提出來的,他認為廠商是一個區域(一個經濟的子集合),其中的資源配置是通過指令而不是通過市場進行,因為一些按工作配置工人的過程,根據指令而不是通過價格協調方式,能更低成本地完成。“指令”一詞暗示著需要某些監督、強制或內部激勵機制。
廠商理論
廠商理論中的產量、價格、收益、成本和利潤確定
產量:
價格:
廠商理論中的價格仍由供求均衡確定,是供求曲線的交點, 但這時供給曲線與原來有所不同。這時由於產量已經由MR=MC確定, 所以供給曲線已不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線,而是一條垂直於橫軸的線,如下圖所示,這時既定的產量就是既定的供給量。
總收益:
廠商理論中的總收益由TR=AR×Q決定,在圖上分析時,它表現為一塊面積。
總成本:
廠商理論中的總成本由TC=AC×Q決定,在圖上分析時,它表現為一塊面積。
利潤:
廠商理論中分析的利潤是超額利潤,或者說是凈利潤,這個利潤是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后的利潤,即P=TR-TC。如果 TR-TC=0,就不存在超額利潤;TR-TC<0,廠商存在虧損;TR-TC>0,廠商有超額利潤存在。超額利潤是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的。
教學目的:
生產者的行為決定供給。本章研究企業行為,企業行為的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通過本章學習,學員應了解生產者如何獲取最大利潤,本章涉及的問題包括企業投入的生產要素與產量的關係,成本與收益的關係以及產品在市場上的實現。
教學要求:
廠商理論
第一節 企業資源配置
一、企業的形式
1.獨資企業
2.合資企業
3.公司
二、若干假設
假說之一:關於企業目標,企業行為的目標是獲取最大利潤。
假設之二:關於商品的價格,經濟學通常假定廠商索要它可以得到的最高價格。
假設之三:關於銷售量,為簡單起見,經濟學家經常假定廠商的銷售量等於生產量。
三、技術不變條件下的生產函數
表示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廠商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要素的數量與它們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係。
一般形式: Q=f(L,K……)=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其一般形式為Q=f(L,K)= ALαKβ
A、α、β為三個正的參數,並且O<α,β<1
α + β=1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第一,該生產函數是一個指數函數形式,這類函數在數學上較易處理;
第二,函數中的參數A、α、β具有明顯的經濟含義,A可以看成為一個技術係數,A的數值越大,既定投入數量所能生產的產量也越大;α、β分別代表增加1%的勞動和資本時產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和資本的重要性。如柯布和道格拉斯對美國1899~1922年有關經濟資料的分析得到α約為0.75,β約等於0.25,這表明,在該時期,勞動每增加1%,產量增加0.75%,而資本增加1%產量增長0.25%。
四、只有一種要素可變時的生產函數
1. 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總產量是指一定數量的生產要素可以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在資本不變的條件下,是指一定的勞動投入量可以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
平均產量是指每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產量
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2.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當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連同其他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隨著這種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單位可變投入帶來的產量增量最終要遞減。
注意點
第一,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發生的條件是技術不變;
第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邊際收益遞減發生在變動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這就是說邊際收益經歷一個遞增不變和遞減過程,最終要遞減。
3. 企業合理的投入規模
企業合理的投入規模: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
五、廠商資源的合理配置
生產要素最佳組合的原則
生產要素最佳組合的原則
原則:在成本既定的情況下,要使所購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與價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單位貨幣無論購買何種生產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邊際產量
第一,等產量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其斜率為負
第二,在同一條平面圖上有無數條等產量線
等成本線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購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最大組合
廠商要素的最優組合
本節小結
1、企業有許多種類型,經濟學分析的企業一般認為是追求最大利潤的生產單位。
2、生產函數反映投入產出關係,當一種生產要素可變時,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此規律決定了可變要素投入的合理區間。
3、在兩種生產要素(K.L)都可變的情況下,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的切點表明廠商資源配置最佳。
所謂規模經濟是指,若廠商的產量擴大一倍,而廠商增加的成本低於一倍,則稱廠商的生產存在規模經濟,與規模經濟對應的是規模不經濟。
規模經濟產生原因
第一,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廠商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機器、設備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設備只存在較大的生產規模下才能得到使用。
第二,規模擴大有利於專業分工。
第三,隨著規模擴大,廠商可以更為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包括一些副產品。
第四,隨著規模擴大,廠商生產要素的購買和產品的銷售方面就擁有更多的優勢,隨著廠商產量的增加,這些優勢逐漸顯示出來。
二、最大利潤的條件
廠商為使利潤最大必須把產量定在MC=MR的基礎上,MR=MC稱為廠商最大利潤原則。
三、本節小節
1、短期與長期的劃分標準是廠商所擁有的生活要素能否全部調整。
http://wiki.mba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