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02條詞條名為張偉的結果 展開

張偉

農業工程學家

徠張偉是1923年10月出生於江蘇揚州,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

江蘇人


張偉,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主持籌建了中國農業院校第一個農業電氣化系,為中國農業工程教學體系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致力於國內外農業工程學科發展趨勢的研究,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工程學科發展方向。
1945-1946年 任重慶戰時運輸局汽車整修總廠實習員及運訓所高級機務班助教。
1946-1947年 任上海善後救濟總署公路運輸總隊工具股股長。
1947年 任河南漯河善後救濟總署農機修配廠技士,兼農機修配人員培訓班副主任。
1947-1949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軍工部技術員。
1949-1950年 先後在蘇南行署汽車修理總廠任工務主任及上海區航務局江陰造船廠任工務主任,中央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計劃處工作。
1951-1952年 任農業部國營農場供應站技術室主任兼機耕學校教員。
1952-1993年 先後在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北京農業工程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農業電氣化系副主任、代主任,農業機械化系副系主任、主任,實習工廠副廠長,圖書館顧問,院學術委員會常委及副秘書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張偉,原名張延齡,1923年10月22日生於江蘇揚州一個小職員家庭。9歲喪母,11歲喪父。從此姊弟3人寄居在家境十分貧困的外祖母家,靠比他大4歲的姐姐每月20元微薄的工資糊口。他自幼酷愛讀書,13歲時寫過一篇《怎樣讀書》的作文被語文老師推薦到南京國民日報發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外祖母病逝,他轉而寄養在大伯父家,並於1938年初隨大伯父輾轉逃難到重慶,人國立第二中學學習,靠公費由初中讀到高中畢業。國立二中是以江蘇省立揚州中學為基礎,加上滬、寧、蘇、浙、皖五省市淪陷區逃亡到四川後方來的師生組成的,師資力量雄厚,學風好,這使他在中學階段能夠打下較好的基礎。張偉的興趣十分廣泛,當時他幾乎遍覽了學校和縣圖書館涉及文學、哲學、生物學等方面的藏書,當然其中有些書按他當時的水平是不可能讀懂的,也只是囫圇吞棗。他曾和同學發起組織過劇社,並以“哲恩”筆名在學校所在地合川日報上發表過數十篇文藝作品和戲劇理論文章。按他的學習成績高中畢業后考取大學是不成問題的,但就在最後一學期時,他和同學去當地的國民黨軍校特訓班看戲,和特訓班學生發生爭執,張偉被毆打后又被抓起來。同學自發地集聚前往軍校要求放人,軍校一名軍官竟下令開槍打死一名同學。事後當局為掩蓋罪行,造謠說那是一次共產黨有意組織的破壞活動,並指明張延齡是“罪魁禍首”。這意味著他不僅要被學校開除,而且還有被逮捕的危險,為此,他不得不逃離二中。當時正值寒假,所有大學本科都不招生,他為求得一棲身之所,改名張偉,以同等學歷考取了金陵大學汽車工程專修科,這也就成了他的最後學歷。
金陵大學雖然也有貸金,但伙食費要高於貸金,再加上書本和學慣用品等費用,僅靠姐姐每月一、兩元的補助已不夠,他只好在“金陵大學”電影部擔任課餘放映員和兼作家庭教師的微薄收入作補充。就是在這種困難情況下他還旁聽了電機系的交直流電路、交直流電機、蓄電池等課程,而且每周至少還要拿出兩三個晚間到中央圖書館去看書,直到閉館。他當時看到國民黨日益腐敗,對國民黨統治已經絕望,並在接觸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理論后,就認定了那是真理和出路。於是他在重慶參加一些進步活動,還和一位同學秘密訪問新華日報編輯部,並於1944年參加“民盟”。1947年冬,他畢業后在漯河善後救濟總署河南分署任農機修配廠技士兼訓練班副主任時,找到共產黨代表趙政一,要求參加革命工作。趙將他介紹給了豫皖蘇行署副署長楊一辰,然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實現了他多年來的願望。
1952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成立,他被調到北京,參與籌建該院的拖拉機教研室,主管實驗室和協助蘇聯專家教學及研究生班工作,並主講一部分內燃機原理課程。通過三周“突擊學習”,他基本掌握了俄語,能聽蘇聯專家講課、看俄文專業文獻,以後還翻譯了一本教材。在這一段時期,他常常是上午講課,下午和晚間帶實驗及輔導學生實習,回家后再翻譯教材和備課,還要查閱大量專業文獻,很少在凌晨一兩點以前睡覺。後來,張偉一直在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工作直到退休。他負責籌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業電氣化系,為中國農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和農業工程教育體系的建立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建國內第一個農業電氣化系
1958年春,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決定讓他去蘇聯進修拖拉機發動機,俄文考試、體檢、政審都已通過,正要準備去北京外語學院報到,突然院長找他談話:“黨委決定讓你來負責籌建農業電氣化系,不去蘇聯進修了”。雖然張偉不是學農業電氣化的,但他仍然服從組織安排。當時學院派到蘇聯進修的教師有的剛剛出國、有的還在外語學院學習,而58屆新生即將入學。他只好根據有關規定,參考手中已有的蘇聯教學計劃制定出農業電氣化專業的教學計劃,使新建的農業電氣化系當年能按時招生。他和組織部門商量從工科院校應屆畢業生中調一批條件相當的人來充當教師,並立刻組織他們翻譯蘇聯教學大綱、編譯教材、籌建實驗室。張偉為熟悉農業電氣化專業的教學內容,還親自把蘇聯教材逐本認真地閱讀。以後留蘇教師陸續回國,並聘請了蘇聯專家,就著手舉辦農業電氣化專業師資培訓班。從此,中國不僅有了第一個農業電氣化系,而且還培養了一批農業電氣化師資,為兄弟院校建立農業電氣化專業創造了條件。
積極探索中徠國農業工程學科的發展方向
現代農業工程科學技術,是20世紀初在一些工業化較早的國家中首先發展起來的。他們土地及其他農業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但勞動力缺乏。當時他們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隨著農業、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再加上農業工程科學本身近百年來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已發生變化,它的服務領域和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中國人口眾多,水、土等農業自然資源相對不足。但如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發展到信息時代,我們沒有必要重複他們已走過的老路,有可能避免他們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影響(如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我們應該針對我們的具體情況,為實現農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自己的農業工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張偉主張應該自始至終把增產效果和生態及資源保護、提高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充分利用國外農業工程科學技術的先進成就和現代科學技術,當前應把糧食增產和保證城鄉人民農產品供應、促進農村經濟迅速發展放在首位,把研究節水、節能及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技術放在優先位置。他主張重視農業工程的基礎理論研究,但農業工程是應用技術學科,不能搞純理論研究。他強調農業工程的邊緣學科性質,特別要重視與農業生物學科的交叉,提倡農業工程科技工作者與農學家及其他學科的學者之間開展廣泛的協作,反對把農業工程變成封閉的學科。
張偉一生多次改變專業,但他從不滿足於一知半解,總是要從基礎理論學起,並追蹤該學科的先進水平和前沿。他在72歲高齡時負責主編並親自執筆《農業工程概論》一書,撰寫有關“精確農業”的科普文章。他現已年過75周歲,仍孜孜不倦,追蹤國內外農業工程學科的發展,並認真地鑽研農業物料學和土壤物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他常說:一個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時時想到能為社會做點什麼,否則他的科學技術也不會有多大發展前途。
1 張偉譯.汽車拖拉機發動機實驗室實習。北京:財經出版社,1954
2 張偉譯。汽化器式發動機的燃料系統。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55
3 張偉。固體電子技術在汽車點火系統中的應用。汽車電器,1973(4):37~49
4 張偉。關於建立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學科及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體系。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學報,1981(1):31~36
5 張偉。開展協作課題研究、建立我國的農業工程學科。高等農業教育,1984(2):44~45
6 張偉。農業工程學科研究生教育研討會會議紀要。高等農業教育研究,1985年(增刊):3~5
7 張偉。英、美、蘇、日等國的農業工程研究生教育。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學報,1986(1):112~124
8 張偉。柴油機性能數值模擬。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講義,1988
9 張偉。農業工程學(學科介紹).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1989(4):62~65;1989(5):54~57;1989(6):63
10 張偉。我國農業工程教育發展的新階段(1978-1989).農業工程學報,1989(3):23~28
11 張偉,郭佩玉,張森文.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1992
12 張偉。農業工程概論,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13 張偉。農業發展的新課題——精確農業。農業工程學報,1997(3):249~252
14 張偉。力學在農業工程中的地位。見:力學與農業工程,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15 張偉。美國農業工程教育最近發生的變化。農業工程教育研究,1994 (2):35~37
16 張偉。試論中國的農業工程教育改革。農業工程學報,1992(4):1~8

溫州人


2005年底,在新一屆的巴西溫州同鄉會會長選舉中,傾力為僑胞排憂解難的張偉不負眾望,以全票當選巴西溫州同鄉會會長。這在巴西僑界,是一件令人振奮的新聞,因為在人才濟濟的僑領中,張偉最年輕。
張偉是溫州市鹿城區人,1968年出生,1996年到巴西從事貿易。他敏銳、實幹、勇於探索,如今他從事的進口中國產百貨小商品生意已形成相當規模,並創辦了亨達報關行,用自己多年的進出口經驗為僑胞服務。近年來,隨著巴中貿易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旅巴僑胞開始做進出口生意,但由於身處異鄉,加上語言上的制約,許多人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學費。張偉看在眼中急在心裡,決定以亨達報關行為同胞們提供可靠、方便的服務,使他們少走了許多彎路,避免了許多損失。他又向企業實體和高科技領域邁進,與他的團隊奮力拚搏,使旗下的大規模寶石加工廠及高科技傳媒公司都在大步走上發展的良性循環,張偉的面前正展示著更加輝煌的宏圖。
年輕的張偉之所以在溫籍僑胞中有著如此高的聲望,不僅是因為他勤勉踏實地發展中巴貿易,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更是因為他多年來秉持“做事先做人”的處世原則和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古道熱腸。
2004年,他義救人質,在華人圈中美名傳揚。2004年8月6日傍晚,樂清籍僑胞施士力遭到有預謀的綁架,次日,施妻接到了勒索20萬美金的電話。驚恐萬狀的施妻在危難時刻想到了在華人圈中早有“仗義敢為”美名的張偉,給他打去了求救電話,當時正在機場準備登機回國的張偉二話沒說就退掉了機票,返回市區參加營救工作。他在第一時間通知駐聖保羅總領館陳錫泉副總領事和警察出身的華人市議員威廉巫,尋求幫助,並向施妻了解情況,出謀劃策。到了8月8日晚,情況變得非常危急,歹徒威脅如果在次日未能收到贖金的話將每天剁掉施的一個手指。在多方了解尋找有關線索無果的情況下,膽大心細的張偉制定了引蛇出洞的方案,讓施妻假裝答應對方要求,並四處籌錢。8月9日凌晨2時,綁匪下了最後通牒:可用巴幣代替美金支付,若報警就撕票!施妻在張偉的鼓勵下,故意延長通話時間,以便讓警方鎖定綁匪方位。警方獲得了線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人質關押處,當場抓獲兩名綁匪,成功救出人質。張偉的義舉得到來自各方的讚賞與欽佩,成為華人圈中廣為流傳的佳話和傳奇故事。
溫州鹿城區青年陳某,因染上毒癮,前後吸毒10年,致使家中一貧如洗,妻離子散,數次進戒毒所卻效果甚微,父母親朋眼看他在歧路上越走越遠卻欲哭無淚愛莫能助。好善仗義的張偉得知后,決定拉他一把,救一個支離破碎的家。他不但誨人不倦地向陳某講述做人的道理,而且為了讓他脫離毒魔,更安排他出國並帶在自己身邊,終於使陳某與毒癮決裂,重新樹立了自信。張偉深知“倉廩實知禮節”,又積極教他如何做生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張偉的儘力挽救,如今陳某已蛻變成一個精明華商,從而也溫暖了老母親曾經蒼涼的心。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張偉所表現的正是一個新時代年輕領軍人物的風采。
與此同時,張偉熱情投身到促進中國和巴西的經貿發展事業中。在由中國駐巴西總領館倡導成立的中華總商會,他擔任副會長,積極為中巴貿易牽線搭橋,成績卓著。張偉還擔任巴西中國商會會長,在上海成立辦事處,邀請浙江、江蘇、安徽及上海等省市政府和經貿團組來巴西考察。由於他的努力,中國許多企業都希望與巴西建立經貿關係,有的在巴西找到投資良機,有的則從巴西進口優質的原材料和農產品。現在,他又眾望所歸地當選為巴西溫州同鄉會會長,並理所當然地成為巴西華人協會的副會長。這都是對他在僑團中辛勤耕耘、積極貢獻的肯定。在胡錦濤主席訪問巴西接見中資公司和華僑華人代表時,他作為其中最年輕的僑領也榮幸地受到接見。
張偉,如一顆耀眼的新星,在巴西僑界冉冉升起。在種種榮耀的花環里,他始終諾守“不圖虛名,要干實事”的信條。

西安人


張 偉 1948年6月生,陝西西安人,1968年10月參加工作,197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10月至1970年8月陝西省大荔縣伯仁公社知青;1970年8月至1970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陝西省大荔縣支行職員;1970年12月至1974年4月解放軍5317部隊戰士;1974年4月至1978年10月任陝西省西安市第八中學宣傳幹事;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陝西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專業學習;1982年8月至1985年6月任陝西省商業廳幹事、統計信息處副處長;1985年6月至1991年8月任陝西省商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91年8月至1993年7月任陝西省政府財貿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任陝西省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其間:參加蘇陝幹部交流任江蘇省南京市市長助理);1994年1月至1997年7月任陝西省商洛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其間: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任陝西省商洛地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1998年1月至1998年4月任陝西省副省長、黨組成員;1998年4月至2000年7月任陝西省副省長、黨組成員兼省農業發展辦公室(省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2000年7月以後任陝西省副省長、黨組成員。2008年1月當選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省十屆人大代表。
陝西省第十次、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省九屆、十屆人大代表。
筆名樟葉。主要作品有《晨練戀曲》、《五色水》、《五福》等。

黑龍江人


張偉,男,漢族,1952年7月生,1969年6月參加工作,1977年5月入黨,黑龍江工學院鑄造系機械工程專業大學畢業。曾任蘭西縣化工二廠工人,黑龍江工學院二系團總支書記,哈爾濱科技大學副科級幹部,二系黨總支副書記,校紀委副書記,省委辦公廳人事處副處級秘書,秘書處副處長,秘書三處處長兼秘書處副處長,秘書處處長,1998年11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副主任,2007年2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副秘書長。

泰州人


張偉,男,現年三十五歲,泰興市人。一九九六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長期從事智能建築行業弱電系統、控制系統和系統集成的項目設計、工程施工和項目管理工作。二零零零年開始涉足登山領域,攀登並成功登頂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及中國新疆慕士塔格峰、四川雀兒山。還完成了新疆狼塔冰川地區徒步穿越,新疆夏特古道徒步穿越及西藏墨脫徒步穿越。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八日上午十時,張偉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此次攀登珠峰活動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由新疆喬戈里高山探險有限公司組織。張偉的攀登終極目標是地球上十四座八千米以上山峰。

導演


中央電視台譯製片導演
自80年開始從事譯製片導演工作。曾執導過數千部集外國譯製片,獲得各種獎項二十多個。近年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韓劇《看了又看》,美國家庭情景喜劇《人人都愛雷蒙德》曾在全國引起了轟動效應,就是出自他手。兩部連續劇分別獲得中國電視第24屆、26屆“飛天獎”。
近年來聯合執導了許多中國電影公司引進的大片,比如美國電影《指環王》三部曲之“護戒使者”、“雙塔奇兵”、“王者歸來”,《黑客帝國》2、3,《星球大戰》之“克隆人的進攻”及“西斯的復仇”,《怒海爭鋒》《諜海計中計》《金剛》《痴男怨女》《超人歸來》《霧都孤兒》《007大戰皇家賭場》《變形金剛》,韓國影片《野蠻師姐》《漢江怪物》(此片的譯制受到影片發行方高度讚揚)《哭泣的拳頭》《舞女純情》《無影劍》;比利時影片《冷麵赤心》;德國影片《火線戰將》《誤入歧途》; 法國影片《車神》《漫長的婚約》《帝企鵝日記》;澳大利亞影片《喜劇明星》,泰國影片《王后秘史》以及剛剛製作完成的最新影片《光榮歲月》和《獵狼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