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腳鎮

廣西省欽州市欽南區下轄鎮

犀牛腳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下轄鎮,位於欽州市南端,東與合浦縣西場鎮隔海相望、西與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鄰,南臨欽州灣,北與大番坡鎮東場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5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8.7千米,淺海灘塗面積6635公頃,現有人口44446人(2020年)。

唐總章元年(668年),置烏雷縣,治今區犀牛腳鎮烏雷村東,屬欽州。1984年9月,犀牛腳公社撤改為犀牛腳鄉,屬欽州市。1993年8月,犀牛腳鄉改為犀牛腳鎮。1994年10月,犀牛腳鎮改屬欽州市欽南區。截至2020年6月,犀牛腳鎮下轄2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5號。截至2018年,犀牛腳鎮有常住人口7萬餘人。

2018年,犀牛腳鎮累計完成生產總值8.6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12億元,工業總產值1.04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2.5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億元。

2014年7月21日,犀牛腳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列為全國重點城鎮。

歷史沿革


唐總章元年(668年),置烏雷縣,治今區犀牛腳鎮烏雷村東,屬欽州。唐上元二年(675年),置玉山州,治今區犀牛腳鎮烏雷村東,並以州界山為名改玉山州為陸州,轄安海、烏雷、玉山3縣。唐天寶元年(742年),陸州改為玉山郡,其屬縣隨之改隸。玉山縣更名為華清縣。唐至德二年(757年),安海縣又更名為寧海縣。唐乾元元年(758年),玉山郡復改為陸州,屬縣隨之改隸。唐大曆三年(768年),烏雷、華清兩縣廢,陸州遷治寧海縣地(今越南芒街東南玉山)。此後,鎮域先後屬安遠縣、欽州、欽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頭甲、二甲兩鄉,屬欽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設頭甲、英環兩鄉。
1951年春,分設8個小鄉。
1957年,8個小鄉合併為犀牛腳鄉。次年秋,犀牛腳鄉併入欽州公社。
1959年6月,設犀牛腳公社。
1984年9月,犀牛腳公社撤改為犀牛腳鄉,屬欽州市。
1993年8月,犀牛腳鄉改為犀牛腳鎮。
1994年10月,犀牛腳鎮改屬欽州市欽南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犀牛腳鎮轄22個行政村:犀牛腳、大環、烏雷、三娘灣、聯民、白路、船廠、嶺腳、沙角、西寮、炮台、嶺門、埠頭、大灶、平山、鹿耳環、雞墩頭、金鼓、新聯、丹寮、大坪、西坑;下設247個村民小組。
2018年,犀牛腳鎮轄19個村(社區),108個自然村,2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犀牛腳鎮下轄2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新聯社區、丹寮社區,犀牛腳村、聯民村、白路村、船廠村、嶺腳村、西寮村、炮台村、嶺門村、埠頭村、西坑村、大灶村、平山村、大坪村、沙角村。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5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犀牛腳鎮轄區總人口4962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51人,城鎮化率19.04%。另有流動人口3711人。總人口中,男性26149人,佔52.69%;女性23480人,佔47.3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9349人,佔99.44%,有壯、瑤等少數民族共240人,佔0.56%。2011年,人口出生率20.0‰,人口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長率14.87%。
2017年末,犀牛腳鎮常住人口有58839人。
截至2018年,犀牛腳鎮有常住人口7萬餘人。
2021年7月5日,欽州市欽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犀牛腳鎮人口數為44446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犀牛腳鎮位於欽州市南端,東與合浦縣西場鎮隔海相望、西與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鄰,南臨欽州灣,北與大番坡鎮、東場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5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8.7千米,淺海灘塗面積6635公頃。
犀牛腳鎮
犀牛腳鎮

地形地貌

犀牛腳鎮轄區三面環海,地勢南低北高,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帶。境內最高點位於嶺門村委嶺門嶺,海拔143.6米;最低點位於嶺腳村委蘇屋村,海拔0.3米。

氣候特徵

犀牛腳鎮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連綿陰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無霜。年平均氣溫22℃,全年無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82.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2104.2毫米。

水文

犀牛腳鎮境內屬大風江水系。大風江自炮台村委鄧家村入境注入北部灣,總長9.8千米;支流鹿耳環江、金鼓江、大灶江、大坪江、感田江等總長28.64千米。

自然資源


犀牛腳鎮有耕地面積4194公頃,林業面積7310公頃,農田灌溉面積1100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447公頃。境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鈦鐵、鐵、金、陶土、鋯英石等,其中鐵礦儲量42.95萬噸,鈦鐵27.5萬噸,陶瓷黏土50萬噸,鋯英石3426.6噸。

土地資源

犀牛腳鎮1990年有耕地6.09萬畝,山地17.07萬畝,有林7500畝。

水資源

犀牛腳鎮沿海有三娘灣、三墩漁場,故漁業以海水捕撈為主。1990年,有機動、非機動漁船861艘,淡水、海水養殖面積12849畝,水產品產量合計918.46萬公斤,居欽州市第一。

礦產資源

鎮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鈦鐵礦高嶺土、花崗岩、赤砂岩、金沙等。其中,鈦鐵礦、花崗岩、高嶺土儲量豐富,每年都有大批量開採出售。

水產資源

水產資源盛產珍珠、大蚝、文蛤泥蚶沙蟲以及各種蝦蟹魚等名貴產品;

農業


花生、紅薯、木薯等農副產品產量居欽南區首位。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沿海港灣小島千姿百態,奇石遍布,水庫區域青山碧水,風景宜人。

交通


犀牛腳鎮
犀牛腳鎮
2011年,犀牛腳鎮境內有省道欽犀公路長35千米,建有犀牛腳客運站,日發送30輛客車,日客運量1210人次。縣鄉公路村村通。
犀牛腳鎮交通發達,水陸交通俱備,欽犀二級公路自北向南、廣西濱海公路自東向西環繞海岸貫穿過鎮,欽州港至犀牛腳船廠的鐵路規劃已經國家審批,全國中心漁港之一的犀牛腳中心港正開工建設,三墩島30萬噸級的深水碼頭已被國家立項。鎮基礎設施建設已具規模,水電設施齊備,程式控制電話遍布各村,是欽州市沿海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黃金寶地”。

主要成就


鎮黨委、政府結合本鎮實際,緊緊圍繞市委“323”工作思路和欽南區“兩沿四區三業”的工作決策,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膽實踐、勇於開拓,以打造“平安鎮”,建設濱海旅遊重鎮、工業強鎮和廣西“十強”鎮為發展目標,以服務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著眼“四化”建設,深入開展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快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以及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1998年被定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00年被定為廣西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定為廣西區重點鎮、2003年通過了廣西小康示範鎮、2004年被定為全國重點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犀牛腳鎮財政總收入2286萬元,比上年增長23.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93萬元,比上年增長22.7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81萬元,增值稅581萬元,企業所得稅136萬元,個人所得稅13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60.62元,比上年增長23.04%。
2018年,犀牛腳鎮累計完成生產總值8.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億元。
2018年,犀牛腳鎮有工業企業1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第一產業

犀牛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885噸,人均380.5千克,其中水稻18133噸,玉米752噸。經濟作物種植甘蔗4.6萬畝,產量1643380噸;木薯1.08萬畝,產量4657噸。蔬菜種植面積12045畝,產量13491噸。
犀牛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4萬頭,年末存欄0.66萬頭;牛飼養量0.21萬頭,年末存欄0.19萬頭;家禽飼養量27.34萬羽,上市家禽20.15萬羽。畜牧業總產值0.1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7%。林業面積11.4萬畝,造林8.94萬畝,林木覆蓋率22.8%。漁業海上捕撈、海水養殖為主。2011年,人工海水養殖37485畝,產量48462噸,大蚝吊養年產量31010噸,大蚝插養年產量12572噸,網箱養殖1050箱,產量1365噸,魚塘養殖面積3255畝,產量1284噸。水產品總產量9.66萬噸,漁業總產值96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9.4%。擁有各類捕撈漁船862艘。
2018年,犀牛腳鎮農業總產值5.12億元。

第二產業

2011年末,犀牛腳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78人,工業總產值達3.63億元。
2018年,犀牛腳鎮工業總產值1.04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末,犀牛腳鎮有城鄉農貿市場20個。全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240萬元。
2018年,犀牛腳鎮第三產業總產值2.52億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犀牛腳鎮有中學2所,教師195人,在校生2523人;小學1所,教師83人,在校生1043人。全鎮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少年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9.9%,貧困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近視率控制在12%以下,無學生違法犯罪。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犀牛腳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22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演職人員58人;體育場地17處。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犀牛腳鎮有衛生院1所,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醫務衛生人員97人。衛生院設有內科、兒科、婦產科、急診科、中醫科、手術室等14個服務項目,有救護車1輛。全鎮19個村委會(社區居委會)建立起農村綜合衛生室。每個衛生室均配備有專職的衛生員,為村民提供一般醫療保健服務。

社會保障

2018年,犀牛腳鎮共有3242戶4923人享受低保,503人享受五保,51人享受孤兒救助。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97.19%。重點檢查餐飲食品經營店90戶次,立案3起,罰款1.5萬元,出動110人次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8次。創均、創域均順利通過國檢、區檢。全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4個,道路建設總長13.6千米,財政獎補317.53萬元,項目籌資人口40971人,群眾籌資金額61.5萬元。

脫貧攻堅

2018年,犀牛腳鎮有貧困村五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260戶、5783人,計劃脫貧摘帽村炮台、西寮,計劃脫貧231戶、1104人。全年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19.6萬元,用於19個村委(社區)600戶貧困戶發展生產18個種養項目,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共79.74萬元,19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萬元。全鎮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危房改造獎補資金60多萬元,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入住。年內累計獎補資金271萬元,申報扶貧就業車間2個。全鎮552貧困生享受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85.1萬元。通過扶貧成效“四合一”實地核查工作,各項指標達到自治區級評估認定標準,231戶1104人脫貧,西寮、炮台2個貧困村成功摘帽。

水利設施

截至2015年3月,犀牛腳鎮鎮內擁有小一、二型水庫9座。

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3月,犀牛腳鎮有水廠2座,年可供水68.3萬立方米。

文化


● 地名由來
犀牛腳鎮建圩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因該地有一山嶺形似犀牛得名犀牛嶺,圩建於犀牛嶺下,故名。

地方特產

犀牛腳鎮主要有紅薯、海鴨蛋海蜇、對蝦、大蚝等。

獲得榮譽


2014年7月21日,犀牛腳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列為全國重點城鎮。

旅遊


犀牛腳鎮有“中華白海豚之鄉”美稱的國家AAAA級景區——三娘灣景區,轄區內有江山半島東側的牛頭山腳下月亮灣景區和上千畝雪白潔凈的沙灘組成的沙角旅遊景區。
犀牛腳鎮
犀牛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