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番坡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下轄鎮

大番坡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下轄鎮,位於欽州灣東部沿岸、欽南區西南部,東與犀牛腳鎮東場鎮交界,南與欽州港毗鄰,西與尖山街道辦相連,北與沙埠鎮接壤,區域總面積96.4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2.5千米。常住人口17548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徠)。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分宋壽縣南部沿海置玉山縣,治所在今區大番坡鎮內,先屬寧海郡,后屬黃州(治所在今東興市)。1984年9月,大番坡公社撤改為大番坡鄉,屬欽州市。1993年9月,大番坡鄉改為大番坡鎮。1994年10月,大番坡鎮改屬欽州市欽南區。截至2020年6月,大番坡鎮下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2018年,大番坡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8億元,財稅收入完成3675.48萬元,招商引資完成4.5億元。

歷史沿革


大番坡鎮農業
大番坡鎮農業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分宋壽縣南部沿海置玉山縣,治所在今區大番坡鎮內,先屬寧海郡,后屬黃州(治所在今東興市)。
隋大業初,玉山縣廢入安平縣(治今東興市)。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玉山州,治原玉山縣地。唐貞觀二年(627年),玉山州廢。唐上元二年(675年),復置玉山縣,治依舊,隸屬陸州(治今欽州市欽南區犀牛腳鎮)。唐天寶元年(742年),玉山縣改隸玉山郡,並更名華清縣。唐乾元元年(758年),華清縣復改屬陸州。唐大曆三年(768年),華清縣廢,此後鎮域先後屬安遠縣、欽縣、欽州地。
明至清,先後屬安遠縣、欽縣、欽州、欽州直隸州地。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欽縣二甲、三甲2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欽縣風山鄉。
1951年春,分設5個小鄉。
1957年,5個小鄉合併為大番坡鄉。次年秋,大番坡鄉併入欽州公社。
1959年初,屬犀牛腳公社。同年6月,分設大番坡公社。
1960年12月,併入附城公社。
1961年6月,復設大番坡公社。
1984年9月,大番坡公社撤改為大番坡鄉,屬欽州市。
1993年9月,大番坡鄉改為大番坡鎮。
1994年10月,大番坡鎮改屬欽州市欽南區。

行政區劃


欽州灣風光
欽州灣風光
1989年,大番坡鄉設12個村公所、50個村委會。
2018年末,大番坡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共76個自然村、102個村民小組。
截徠至2020年6月,大番坡鎮下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茅坡社區板橋村
沙坡村大窩口村
葵子村六村
大番坡村深坪村
青龍村辣椒槌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番坡鎮位於欽州灣東部沿岸、欽南區西南部,東與犀牛腳鎮、東場鎮交界,南與欽州港毗鄰,西與尖山街道辦相連,北與沙埠鎮接壤,區域總面積96.4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2.5千米。
大番坡鎮
大番坡鎮

地形地貌

大番坡鎮地處丘陵,地勢南低北高。境內最高點位於大番村風凰嶺,海拔147.4米;最低點位於矮江村,海拔2.9米。

土壤

大番坡鎮土壤主要有水稻土和磚紅壤土,大部分為壤土。

氣候特徵

大番坡鎮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連綿陰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無霜。年平均氣溫22℃,全年無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82.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2104.2毫米。

水文

大番坡鎮境內西部屬欽江水系,幹流欽江、出海支流葵子江等注入茅尾海,總長8千米;東南屬金鼓江水系,金鼓江和支流望鴉江與三又江注入欽州灣,總長20.8千米。

自然災害

大番坡鎮自然災害主要有颱風、洪澇、乾旱等。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大番坡鎮總人口192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2人,漢族22795人,壯族256人,其他少數民族47人。
2018年末,大番坡鎮總人口2772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番坡鎮常住人口17548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90年大番坡鎮有耕地3.02萬畝,山林5.2萬畝。

礦產資源

大番坡鎮的礦產主要有鐵礦。

生物資源

大番坡鎮宜於種植耐酸、耐旱、耐瘦的林木,森林植被以松、杉和天然闊葉林為主。

水資源

大番坡鎮境內有有15宗海堤,建有大中型水庫18座,總庫容量1400多萬立方米,常年有效儲水量1101萬立方米。集鎮有日供水量40-60立方米水廠一座。

海洋資源

大番坡鎮有淺海灘塗面積2065.9公頃。1990年大番坡鎮海水養殖6535畝,其中養蚝4660畝。

經濟


大番坡鎮
大番坡鎮

綜述

2003年,大番坡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1983萬元,財政收入397萬元。
2005年,大番坡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5874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91萬元;財政收入37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
2010年,大番坡鎮招商引資入戶項目13個,總投資額達76億元。
2018年,大番坡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8億元,財稅收入完成3675.48萬元,招商引資完成4.5億元。
第一產業
大番坡鎮農業以甘蔗、水稻、水果種植、水產養殖為主,生豬、家禽養殖為輔,盛產對蝦、大蚝、青蟹、泥蟲。
1990年,大番坡鎮海水養殖6535畝,其中養蚝4660畝;有漁機、漁帆船198艘,海水產品產量合計30.4萬公斤。其中海水養殖產量28.1萬公斤。
2003年,大番坡鎮農業生產總值19749萬元。
2018年,大番坡鎮向農民發放耕地補貼資金為219.35萬元,發放稻穀補貼資金26.4萬多元。
第二產業
大番坡鎮主要鄉鎮企業有農機、磚瓦廠和果場、林場等,1990年總收入412萬元,僅達欽州市平均數的三分之一。
2003年,大番坡鎮工業企業總產值17166萬元。
2006年末,大番坡鎮落戶的上規模的工廠企業共有14家,總投資超億元。
2018年,大番坡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06億元。

社會


教育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鎮有8所小學,1所中學,2018年秋季學期共有175名教師,2365名學生。開展控輟保學工作,全鎮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少年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7.9%,貧困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學校常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殘疾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各年級學科合格率95%,近視率控制在12%以下,無學生違法犯罪。“均衡教育”順利通過自治區、國家驗收。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鎮各村配套有農家書屋、綜合娛樂室、圖書閱覽室、科技培訓室、工作人員辦公室,館藏圖書2800餘冊,文娛活動室有二胡、笛子、象棋、撲克。2018年演出45場以上,四支文藝隊平均每支年度文藝會演達10多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鎮大番坡衛生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做好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全鎮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10個,聘用23名鄉村醫生,全部使用基本藥物,由鎮衛生院統一實行網上集中招標採購及配送,實行零差率銷售。此外,衛生院還與欽南區人民醫院簽訂為期五年的“醫共體”協議,雙方按欽南區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理事會章程(試行)開展相關工作。

社會保障

2018年,大番坡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為10635人,年內新增參保人數353人,簽訂三方協議書共3141人、年內新增32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518人,其中,財政全額代繳人數為840人,參加職工醫保人數為59人。加強民政救濟和社會保障工作,年內抓好低保檔案清查,將符合條件的419戶低收入家庭納入城鄉低保救助範疇,共發放低保救助金182.29萬元,發放五保特困人員供養金39.18萬元,發放優撫對象撫恤金28.52萬元,發放各類殘疾人補助29.79萬元。
精準扶貧
2018年,大番坡鎮共有貧困村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94戶,貧困人口771人。年內圍繞“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工作目標穩步推進精準幫扶工作,經過“雙認定”程序,脫貧39戶、15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繼續實行“以獎代補”的模式,全鎮有桉樹、甘蔗、肉豬、雞、牛、魚、蝦等項目實施,共有97貧困戶產業達到“以獎代補”驗收條件,共發放27.46萬元獎補資金到貧困戶賬戶中。
新農村建設
2018年,大番坡鎮建立“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創新實行了保潔員績效激勵機制。組織編製各村(社區)村級經濟發展計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8個,重點培育打造8個示範園(點),建成“淘實惠”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0個,基本構建村級產業發展雛形。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危房改造4戶,完成改廚300戶、改廁300戶。共籌措95.7萬元用於垃圾治理工作,共收取農村保潔費26.6萬元,收取率達125.86%,超額完成農村保潔費收取任務。
水利工程
截至2014年末,大番坡鎮境內有有15宗海堤,建有大中型水庫18座,總庫容量1400多萬立方米,常年有效儲水量1101萬立方米。集鎮有日供水量40—60立方米水廠一座。

交通


大番坡鎮有欽州至犀牛腳和欽州至水井坑公路經過境內中部。有欽州港進港公路、鐵路、桂海高速公路、欽犀國防二級公路貫穿全境。
2011年,大番坡鎮有欽州至欽州港鐵路過境長11.7千米,桂海高速公路過境長3.6千米,310省道過境長13千米,縣鄉公路村村通。鎮區道路總長2.35千米。欽州至欽州港的公交車經過全境。
大番坡鎮
大番坡鎮

旅遊


大番坡鎮旅遊資源有鳳凰嶺、背風環深水碼頭、禾嶺。
大番坡鎮
大番坡鎮

文化


地名由來

大番坡鎮於清朝咸豐年間建圩,此地原是荒坡,因當地曾為一名死者舉行隆重的殯葬儀式“打大幡”而得名。

特產美食

大番坡鎮主要特產有對蝦、大蚝、青蟹、泥蟲。
大番坡鎮
大番坡鎮
欽南青蟹
學名鋸緣青蟹,是欽州市名貴的海產之一,它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
大蚝
大蚝,學名近江牡蠣,是欽南區四大名貴海產之一,肉可鮮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蚝肉蛋白質含量超過40%,營養豐富,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