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學
晉商學
晉商學以明清到民國時期山西商人及其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的活動為研究對象,探討山西商人資本的發生髮展規律性,研究晉商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藝術、企業文化,研究晉商與政府、與外商、與亞歐經濟交往的關係,研究晉商精神、商業倫理、哲學思想,研究晉商教育、文化、戲劇、武術、建築等各方面的創新與特點,是探討中國金融貿易活動規律性的科學。
晉商學要研究晉商中和之道的哲學思想。晉商主張人和、物義、事中。中為道,和為本,經商能否成功,實際是與人打交道,與物打交道,處人、理事、經營,堅持道御經營,和貫始終。
晉商的商業倫理是義利相通,見利思義,先義後利,以義制利。
晉商學還要研究商人與社會。中國重商思想較早地出現在山西,到明末清初已經產生了商人思想進入上層社會的要求,而封建皇朝始終沒有答應。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的皇權始終沒有得到清算,商人精神始終未能進入社會主流。經濟只能緩慢發展。
晉商學的內容,包括晉商發生髮展的社會經濟背景、活動舞台、業務經營、管理技術、內部組織、行會約束等等,以及晉商成功於失敗的經驗教訓。
晉商精神是晉人從事商業活動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思想方法、行為範式和價值觀念。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銀行風險管理、商業倫理、中和哲學以及晉商精神等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道文化的表現,在野不在朝,在民間不在政府。尋找中國商人精神,眼睛需要盯住民間。
19世紀50年代開始,晉商與官場結托。這是山西文化價值取向的大轉折。
經濟社會發展史證明,商可以富民,商可以強國。賤商、抑商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農業的現代化,就是商品化、市場化、城市化、工業化。當今社會,無商不富,無商不城,事實上當代社會已是商業社會。
一個理性社會的形成,需要思想家和政府的引導,需要公共知識分子和社會媒體向大眾傳播。晉商文化、晉商倫理是今天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社會資本。
政府確立天地之間人為貴,以民為本,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
企業家確立獨富貴君子為恥,大富大紅大德,相濟於業,共同發展,由此建立起共同的基本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
研究晉商學、晉商精神、中國商人精神與當代商人精神是當今建設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社會資本。
作為一個曾經隸屬於中商部的商科大學,開設《晉商學》課程,向學生傳授晉商知識、晉商精神,目的在於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晉商——當代企業家。
光緒年間山西一次鄉試,試題是西商富華商困的原因。一位舉子寫道:
“良由商學無專門,商律無專條,商會無專責,而中西商情懸絕”。
1、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實事求是;
2、要堅持史論結合,把理論分析、統計分析、案例分析結合起來;
3、要堅持整體研究、專題研究、個案研究相結合;
4、要堅持古為今用,把晉商歷史與當代經濟管理的借鑒相結合。
5、要重視史料收集,在學習現有研究成果的同時,關心晉商史料。史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史料,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