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

人和脊椎動物器官之一

心臟,是人和脊椎動物器官之一。是循環系統中的動力,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因此,心腔可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右心房之間和左右心室之間均由間隔隔開,故互不相通,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概述


心在發育過程中出現沿心縱軸的輕度向左旋轉,故左半心位於右半心的左後方。若平第4肋間隙上部,通過心作一水平切面並標以鐘面數字,有助於對心四腔位置關係的了解:右心室在5~8點之間;右心房佔8~11點;左心房居11~1點;左心室與2~5點相當;房間隔和室間隔大致在10點半和4點半的方位上,約與身體正中面呈45度角。由上可知,右心房、室位於房、室間隔平面的右前方,右心室是最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側的心臟,構成心右緣;左心房、室位於房、室間隔平面的左後方,左心房是最後方的心臟,左心室是最靠左側的心腔,構成心左緣。
(一)右心房
右心房right atrium可分前、后二部。前部由原始心房衍變而來,稱固有心房,其前上部的錐體形盲囊突出部稱右心耳right auricle;後部由原始靜脈竇發育而成,稱腔靜脈竇。二部之間在心表面以靠近心右緣表面的淺溝即界溝sulcus terminalis為界,在腔面以與界溝相對應的縱形肌隆起即界嵴crista terminalis為界。
固有心房壁腔面因有許多平行的梳狀肌而凸凹不平。梳狀肌由界嵴發出,向前與右心耳腔內交織成網的肌小梁相延續。固有心房的左前下方有右房室口right atrioven trlcular orifice,通向右心室。
腔靜脈竇sinus venarum cavarum腔面光滑,上、下方分別有上腔靜脈口orifice of superiorvena cava和下腔靜脈口 orifice of 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靜脈口前緣有下腔靜脈瓣(Eustachian瓣),胎兒時該瓣具有引導血液經卵圓孔流向左心房的作用。下腔靜脈口與右房室口之間有冠狀竇口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日下緣有冠狀竇瓣(Thebesian瓣)。
右心房的后內側壁主要由房問隔形成。房間隔下部有一淺凹,稱卵圓窩fossa ovalis,為胎兒時期卵圓孔閉合后的遺跡,房間隔缺損多在此發生。卵圓窩邊緣隆起,稱卵圓窩緣,其前上方的隆起稱主動脈隆凸,由主動脈竇推頂右心房后內側壁所形成,故主動脈竇動脈瘤可向右心房穿破。冠狀竇口前內緣、三尖瓣隔側尖附著緣和Todaro腱(心內膜下的纖維索,見心纖維骨骼)之間的三角區,稱Koch三角。
(二)右心室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略呈尖端向下的錐體形,錐底被位於後上方的右房室口和左上方的肺動脈口所佔據。右心室腔被一弓形的肌性隆起即室上嵴supraventricular crest分為竇部(右心室流入道)和漏斗部(流出道)。
1.竇部由右房室日至右心室尖。竇部室壁有許多交錯排列的肌隆起,稱肉柱trabeculae carneae,故腔面凸凹不平。竇部可見由室壁突入室腔的錐體狀肌束,稱乳頭肌papillary muscles。根據乳頭肌所在的室壁位置分為:前乳頭肌,l~2個,較大,位於前壁下部,其根部有一條肌束橫過室腔至室間隔下部,稱節制索moderator band(隔緣肉柱),內有心傳導系纖維通過;后乳頭肌,位於隔壁,多為數個小乳頭肌組成;隔側乳頭肌,細小,位於室間隔。
右房室口呈卵圓形,其周緣有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的三尖瓣環圍繞,三尖瓣tricaspid valve基底附於該環,瓣遊離緣垂入室腔。瓣膜被三個深陷的切跡分為三個近似三角形的瓣葉,據其位置分別稱前尖、后尖和隔側尖。每個乳頭肌尖端發出的腱索與兩個尖瓣相連。
當心室收縮時,由於三尖瓣環縮小以及血液推動,使三尖瓣緊閉,因乳頭肌收縮和腱索牽拉,瓣膜不致翻向心房。鑒於三尖瓣環、三尖瓣、腱索和乳頭肌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密切關連,常將四者合稱三尖瓣複合體tricuspid complex。

結構


心腔
心腔
心腔結構是心血管系統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觀察心臟解剖標本,能真實地觀察到心腔各結構的局部位置、關係和形態,正確理解心腔的血流方向,在教學、科研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標本在顯示心腔結構時,多採用心腔開窗法,即在心腔表面,行不同大小的“ㄩ”形或“▽”形切口,形成活瓣,打開活瓣或直接將活瓣切除即可觀察心腔內部結構。此法直接簡單,但心腔結構暴露不充分,尤其是主動脈口和肺動脈口結構不能充分顯示,且標本外形不整齊,常影響心臟整體觀察。針對以上不足,作者對心腔解剖標本的製作進行了改進,並指示出心腔內的血流方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選材與取材
選用經防腐固定過的成人屍體一具,按常規打開胸腔,分別切斷主動脈弓的分支、降主動脈和上、下腔靜脈,在靠近肺門處切斷左、右肺動脈和肺靜脈,取下心臟,去除心包,修剪出入心臟的大血管,使標本外形結構整潔,表面標誌清晰,為確定心臟方位和操作作好準備。
2製作方法
2.1切開右心房和右心室
自上腔靜脈根部,沿右心耳周緣向前右後方向作弧形切口,切至下腔靜脈根部附近。將右心房切片向後上方翻開,即可觀察右心房內部結構。此切法能充分顯示腔靜脈竇和固有心房的形態特點,清楚地看到梳狀肌、上、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右房室口、房間隔和卵圓窩。在右心室前壁距前室間溝右側1㎝處,與前室間溝平行作“丿”形切口,上端切至肺動脈口下方時,用剪刀剪開肺動脈干前壁,暴露肺動脈口,顯示肺動脈瓣;下端切至心尖切跡附近時弧形向右適當延伸,以擴大視野。應注意切口不可離前室間溝太近,否則將破壞其深面的隔緣肉柱。沿切口翻開右心室前壁,即能充分顯示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形態特點,清晰辨認三尖瓣複合體、隔緣肉柱、肺動脈口及肺動脈瓣。此切口呈“丿”形,翻開切瓣時心腔暴露完全,不用時,切口緊閉,標本外形飽滿。
2.2切開左心房和左心室
在左心房後壁,左右肺靜脈之間先作垂直切口,下端切至冠狀竇上方,以不破壞冠狀竇為宜;上端切至上肺靜脈平面后,以最短距離切至左心耳上緣,繼而沿左心耳上緣剪開,以擴大觀察視野。沿切口向左翻開即可完全顯露左心房腔,可清晰看到左、右肺靜脈口和左房室口。在前室間溝左側1cm處,作一條與前室間溝平行的弧形切口,上端自主動脈根部切開,向下直至心尖左側,再向左適當作水平延伸。用手沿切線分開左心室前壁,即可充分暴露左心室腔,顯示流入道和流出道方向、二尖瓣複合體;在主動脈根部,剪開主動脈壁,顯示主動脈瓣和左冠狀動脈口。若向上適當延長切口,可進一步顯示右冠狀動脈口。
2.3標示心腔血流方向
標本剖切完成後,移除腔內血塊,沖洗腔內和表面污垢;修整切緣,保持標本外形真實美觀。將藍色扎絲(塑料袋扎口用材料,寬5mm,厚0.5mm,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剪成2cm長的箭頭7個,分別在上、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右房室口、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和肺動脈口處,按血流方向用“502”粘合劑固定於心壁,示靜脈血在右半心內的流動方向。將紅色扎絲剪成2cm長的箭頭8個,分別在上、下肺靜脈口、左房室口、左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和主動脈口處,按血流方向用“502”粘合劑固定於心壁,示動脈血在左半心內的流動方向。
3製作體會
取材斷離大血管時,應儘可能長的保留血管,尤其是上、下腔靜脈和左、右肺靜脈對支撐心房、建立心臟表面標誌、確立心臟方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剖切時,要設計合理,定位準確,切口平整。避免損傷腔內結構而失去觀察意義。觀察時可用3根探針分別穿過上下腔靜脈口、左右肺上靜脈口和左右肺下靜脈口,通過腔靜脈的探針為垂直位,通過肺靜脈的探針為水平位,以此來確定心臟的解剖位置。此標本製作法運用線形切口,破壞性小,外形完整,形態正常,且心腔暴露充分,能全面顯示心腔結構及血流方向,便於心髒的整體觀察,對解剖學教學、科研和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