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玲鎮

海南省保亭縣的下轄鎮

什玲鎮位於保亭縣東部,距離縣城11公里,素有保亭“東大門”之稱,南連陵水縣群英鄉。全鎮轄12個村委會(即:什玲村、椰村村、界村、堅固村、水尾村、大田村、排寮村、巡親村、毛定村、毛天村、八村、抄寨村),共81個村小組,2005年末戶數2569戶,總人口14860人。全鎮土地面積為1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53.5畝,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什玲鎮交通較便利,有省道305貫穿其境。

地理環境


全鎮屬於南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氣候宜人,是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交通方便、特產豐富的農業鎮。全鎮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境內河流眾多,共有大小河流71條,其中2條較大的河流:發源於抄寨村委會的八村河和發源於“世外桃源”的大田河是全鎮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河流。

鄉鎮建設


目前全鎮設有一所宣傳文化中心站,共創建9個文明生態村,;已建造了832個沼氣池。

教育事業


全鎮現有初中2所,中心小學一所,村小學10所,其中八村中小學合併為九年制學校,全鎮在校生2000餘人。2005年上半年全鎮學校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為98.9%。2005年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入學率僅為26%。

經濟發展


全鎮以種植橡膠檳榔水稻為主。近年來,大力引導群眾發展荔枝龍眼紅毛丹、反季節瓜菜等新的農業經濟產業,為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增加了新的增長。
2004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490萬元,比去年增長9.5%,農民人均收入1550元,增長5.1%,年內脫貧1150人。2004年新種橡膠937畝,年終達到10913畝,已開割5722.3畝;檳榔年末面積達到6052.6畝,收穫面積3180畝,荔枝年末面積為1047畝,紅毛丹605畝。2005年農民實際年均收入為1200多元。

歷史沿革


1960年建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置什玲鎮。1997年,面積83.5平方千米,人口1.1萬,以黎族為主,轄什玲、椰村、毛天、毛定、改村、堅固、大田、水尾、板寮、巡親10個村委會。2002年,八村鄉、什玲鎮合併,設立什玲鎮。
附註:八村鄉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26千米。1950年置八村鄉,1958年屬什玲公社,1966年析建八村公社,1987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93.8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八村、抄賽2個村委會。

行政舊制


截止2000年,什玲鎮是國定貧困縣保亭縣的特困鄉鎮,全鎮有土地83.5平方公里、水田1萬畝、旱田23萬畝、待開發的旱田1萬畝,有10個村委會,69個村民小組
1997年底,全鎮有1997戶人家,總人口11064人,其中貧困戶1478戶,佔74%。貧困人口8867人,佔80 %;1157 戶仍住茅草房,佔58 %;8300人未飲用上衛生水,佔75 %;1個村委會和18個村莊未車;53個村莊未通電;7個村委會基本沒有集體收入;農民年人均收入僅為723元。

扶貧攻堅


省委、省政府經過兩年多的扶貧攻堅,至2000年6月份全鎮茅草房已改造完,農民全部飲用上了衛生水,實現了村村通路、通電,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1999 年農民全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60元,全鎮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與全省農村住戶年純收入平均值相比差55%,與全省5個國定貧困縣的平均值177718元,相比差29% ,與5個國定貧困縣中最低的保亭縣相比差12%,還有一定的差距。對照目前世界銀行的絕對貧困標準(每人每天1美元) 還有很大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