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蓮鄉
阿蓮鄉
阿蓮鄉
位置:東經120.19度 北緯22.53度
面積:34.61平方公里
戶口數:8667戶
總人口:(2005年6月) 31159人
行政區類別:鄉
鄉長:陳東海
下轄行政區:12村裡276鄰
民意機關:阿蓮鄉公所
郵遞區號:822
阿蓮鄉
阿蓮鄉位居大崗山下、二仁溪畔,北隔二仁溪與台南相望,西與路竹鄉毗鄰,南接岡山鎮,東連田寮鄉,鄰近台南、高雄兩大都會區,由於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好山好水適合種植蔬果,鄉內盛產番石榴、棗子、蕃茄、小玉西瓜、龍眼等農產,因而贏得「水果之鄉」的稱號。除了盛產水果,阿蓮鄉更具豐富人文與自然資源。如大崗山為台灣佛教四大法派之一「大崗山法派」的大本山,擁有數座知名古剎寺廟與道場、石灰石採石礦區和軍事設施等多樣景觀,集觀光、休閑、宗教、農產多元功能,鄉內也保存有不少百年老樹、古厝等建築,另有二座平地弔橋。
阿蓮鄉位於高雄平原東北端,東經120度19分23秒,北緯22度53分03秒附近,鄉境位於二仁溪與阿公店溪之間,東隔大、小崗山與田寮鄉為界,西與路竹鄉接壤,北以二仁溪與台南縣關廟鄉、歸仁鄉為界,南與岡山鎮接壤。
地形上屬高雄平原與新化丘陵的交界地帶,除東側的大、小崗山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地勢稍高外,均屬地表平坦的平原地帶,系嘉南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份。大部分地區在海拔25公尺以下,包括大湖台地及二仁溪、阿公店溪的沖積平原,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低降。鄉境內除大崗山外,以東北角后寮仔、大埤兩部落地勢較高,約海拔25公尺左右,而玉庫、潭底、嘉興里西側一帶是地勢較低漥之地。大崗山位於本鄉東側,形成高雄平原北端的屏障。大崗山是從平原突起的一座台地狀方山,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不到2公里,西南部海拔最高達312公尺,山頂之台地面由西向東緩傾,台地東側有石灰岩陡崖,崖下之頭嵙山統呈緩坡面,與二仁溪高50公尺之河岸段丘相接。
阿蓮鄉地表主要由二仁溪和阿公店溪沖積而成,土壤多為砂頁岩坋質壤土,極細砂質壤土所組成,土質肥沃頗適宜農作。鄉境內大部分為擬盤層土,即所謂的「看天田土壤」,由坋質壤土、坋質黏壤土組成。但因土質粘重,間常雜有石灰結核,表層耕土只有16公分左右,下有極微細的黏土膠結盤層,不僅透氣性差,滲透性亦不佳,排水不良。乾季時,底部結盤甚堅硬,表面容易龜裂,耕作不易,鋤犁難以著力。石灰岩黃壤分佈於大、小崗山邊坡,是珊瑚礁石灰岩經風化侵蝕所形成的坋質壤土。此一土質頗適合釋迦、龍眼、芒果果樹的生長。
根據史藉記載有關阿蓮鄉發展沿革,可概括為明清時代、日據時代、光復以後三期:(一)明清時代依近來的研究,阿蓮鄉在漢人墾植前,應是高山族「塔佳里揚人」或「大傑巔社」的住地,或更早居於大崗山岩洞的「大崗山人」。這些先民長期在吾鄉這片土地活動,留下些許足跡。直到荷蘭時期,在大崗山下闢築「王田陂」,阿蓮鄉為荷屬「阿姆斯特丹」農墾區部份領地。鄭成功時期,阿蓮鄉漸次有漢人移墾,大抵在二仁溪岸的中路、石案潭、青旗甲及近阿公店的九鬮、土庫,這些部落庄廟肇基約在同時。阿蓮鄉鄭氏時期屬於萬年縣嘉祥里,清時屬鳳山縣嘉祥外里。(二)日據時代本鄉日治初期隸屬台南縣,后歸於鳳山縣阿公店廳,阿蓮鄉正式設治,大抵在大正九年(公元1920年),本鄉隸屬於高雄州岡山郡,名阿嗹庄,處理庄務的役場初設於庄長住宅,下轄有阿嗹、石案潭、中路、侖子頂、九鬮、土庫、岡山營七個大字。(三)光復以後戰後,國民政府改設「阿蓮鄉公所」,下轄十二村,阿蓮大致分為阿蓮村、清蓮村、和蓮村,后二者蓋以清和宮命名,但習慣仍稱之「阿蓮三村」。1978年,侖頂村因住戶未滿二百戶,裁併入港后村。1982年,阿蓮村因人口眾多,分中正路以南地區另設「南蓮村」,故阿蓮庄即今之「阿蓮四村」。
阿蓮古名「阿嗹」,地名由來有幾項說法:第一種說法-阿蓮鄉在未開拓前,到處都是芒果樹,阿烏成群,築巢樹間,鳥聲不絕,後來移民逐漸墾為耕地,以致阿烏難棲、紛飛而去,因此有「阿烏嗹去」的方言,因此稱為「阿嗹」。第二種說法-在台灣省新聞處出版的「台灣地名沿革」記載,從本省一般地名旁附加口字者,多譯自土著族地名來看,「阿嗹」有可能是番社譯音,再從冠以阿字者多人名來看,或許取開墾者的名字為地名。第三種說法-本地最早住戶是在今中正路二巷的瓦部,據傳一名土著途經該地,發現有人耕墾,乃上前招呼「阿嗹」,因而得名,原來「阿嗹」系土著稱呼「老兄」的譯音。第四種說法-山海文化雙月刊報導:阿蓮或阿嗹地名乃是平埔族西拉雅語「Alien」(阿立安)的音譯漢字,「Ali」即是原居台南、高屏平原地區西拉雅族的崇拜祖靈「阿立祖」,而「en」的西拉雅語意是「所在地」,因此「Alien」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阿立祖神所在地」。民國35年為配合行政區域調整,阿蓮鄉公所鄉務會議決議命名為「阿蓮」。
道教是阿蓮鄉最初的宗信仰,清和宮是本鄉境內最早建立的廟宇,本鄉居民除了基督教信從之外,大都屬於多神信仰,因此『逢廟必拜』便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也由此可證明鄉下人對神明的敬畏與虔誠。大崗山素有『台灣佛山』之稱,遍布全山的寺宇,多達十幾座,可見本鄉佛教信仰之盛行。大崗山可說是本鄉佛教的發源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路教會,中路教會是阿蓮鄉境內最先成立的教會。
和石灰岩的環境有關的植物很多,位於碧水洞旁石灰岩的松葉蕨為台灣現生蕨類中最原始的種類,其特色為孢子囊裸露在外而沒有任保護構造,稱為裸蕨類,其祖先約三、四億年前出現,比恐龍出現還早,葉已退化成鱗片狀。普遍常見耐鹽、耐旱並能分泌酸液溶解且深入石灰岩塊的雀榕、山豬枷等榕屬植物。另外,因採礦造成的裸露地形,由田寮堊地形侵入了大量的美洲闊苞菊等陽性植物群。檸檬桉、耳莢相思樹和相思樹構成人工復育林的主體。濱海植物的大萼旋花為旋花科植物中最大型的牽牛花,比較起遍山的白花牽牛或槭葉牽牛而言,在此出現算為稀有。該植物大多集中在以東側後山往碧水洞的路旁為多,因成份略帶毒性不宜食用,一般被誤認為民間用藥「粉藤」,因而要注意避免。而結白色果實的漿果莧,目前僅少數生長於超峰寺附近的垂直岩壁上,而多子漿果莧數量較多,但多集中於後山往軍用洞穴附近之路旁,其稀少和開路填以水泥而阻隔了植物的連續性有關。
初級中學
高雄縣立阿蓮初中
小學
高雄縣阿蓮鄉阿蓮小學
高雄縣阿蓮鄉中路小學
高雄縣阿蓮鄉復安小學
台19甲線
台28線
台39線:高鐵橋下台南段道路
進入該鄉可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3號)下田寮交流道往阿蓮方向,行車約3分鐘即可達市區。或由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路竹交流道往阿蓮方向,行車約5分鐘即達市區,也可由台灣高鐵台南站下車,行車至該鄉市區約8-10分鐘。
大崗山
吳厝古宅
超峰寺
清和宮
薦善堂
青旗村興濟宮
石安村三奶宮
二仁溪
光德寺
龍眼
番石榴
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