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縣
曾經的商丘市
商丘市歷代一直是商丘周邊地區的治所、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民國末年,商丘縣為特大縣,今虞城縣的馬牧集、站集、黃冢、店集、谷熟、營廓、杜集,今夏邑縣的濟陽,今商丘市區的全部均歸商丘縣的區域,共有2500平方千米。至1949年,全縣有人口84萬。
1997年6月1日國務院批複,商丘地區行政公署、縣級商丘市及商丘縣合併為地級商丘市,設立睢陽區、梁園區。原商丘縣大部分划入睢陽區,部分划入梁園區。
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約在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據《晉書地里上》記載:“顓頊始自窮桑(今曲阜北),而徙邑商丘”。黃帝的曾孫姬初居高辛(今睢陽區高辛集),後代顓頊為天子,都亳,亳的地望在商丘(一說在偃師)。帝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為商族人的始祖。
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13世孫成湯,滅夏稱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
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齊、楚、魏滅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屬魏。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為梁國,屬豫州。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將梁國改為梁郡。
南朝宋、齊為南梁郡,屬南徐州。
北魏為梁郡,屬南兗州。
隋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596)置宋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梁郡。
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為宋州。
乾元元年(758)復為宋州。
五代梁三年(909)升為宣武軍。
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
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更名為歸德府,屬南京路。
元為歸德府,屬河南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為州,屬開封府。
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為府。
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
民國二年(1913)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
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
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
位置地圖
清襲明制,仍稱商丘縣,為歸德府所在地。
民國末年,商丘縣為特等大縣。今虞城縣的馬牧集、站集、黃冢、店集、谷熟、營廓、杜集,今夏邑縣的濟陽,今商丘市的全部,今商丘縣的全部均歸商丘縣的區域,共有2500平方千米。至1949年,全縣有人口84萬。
1948年11月6日商丘解放,成立豫皖蘇第一行政區。
1949年3月豫皖蘇第一行政區改為商丘專區,設立朱集市。
1948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於縣城城關設大同、博愛二鎮。
1949年3月劃歸商丘縣。同時,全縣建立18個區,不久撤銷順河區和營郭區,增設塢牆區。
1950年5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不久改為商丘市第一區)。全縣還保留16個區。區下設278個鄉鎮。是年,商丘縣人口83萬。
1951年7月,商丘專署根據上級決定,將商丘縣所轄的黃冢、濟陽、站集、店集、杜集、馬牧、平台和塢牆8個區劃歸谷熟縣。本縣還有觀堂、郭村、勒馬、毛堌堆、高辛、閆集、劉口、謝集8個區。1951年8月朱集市、商丘市二市合併為商丘市。
1954年6月,政務院決定撤銷谷熟縣建制,9月,原谷熟縣所轄的平台、塢牆兩區劃歸商丘縣。這時全縣共10個區,但平台區原轄的陳集、肖黃庄、宋關廟鄉,塢牆區原轄的營廓、高樓、老集、陳橋、柳行和孟樓鄉劃歸虞城縣。是年全縣人口57萬。
1997年6月1日國務院批複(國函[1997]46號):撤銷商丘地區和縣級商丘市、商丘縣,設立商丘市(地級市)同時,設立商丘(地級市)市轄區:睢陽區、梁園區。雎陽區轄原商丘縣的城關、郭村、李口、宋集4個鎮和城北、路河、王墳、勒馬、閆集、婁店、馮橋、高辛、塢牆、臨河店、毛錮堆、包公廟12個鄉。梁園區轄原縣級商丘市的八八、向陽、東風3個街道和袁庄、周庄、黑劉庄4個鄉,原商丘縣的雙八、張閣、謝集3個鎮和李庄、王樓、劉口、觀堂、平台、周集、水池鋪、孫福集8個鄉。
2011年5月,商丘新區(副廳級)正式獲河南省政府批複建設,至此,商丘市轄4區1市6縣(梁園區、睢陽區、商丘新區、經開區、永城市、柘城縣、虞城縣、夏邑縣、寧陵縣、民權縣、睢縣),商丘近郊虞城縣、寧陵縣撤縣改為木蘭區、信陵區,民權縣撤縣改為縣級民權市工作同時啟動。
商丘縣城解放,戰鬥在城外1948年4月,國民黨在商丘縣組建特務組織“中興社”。1948年6月,國民黨在朱集建立徐州剿共總司令部第二處。1948年10月,國民黨為確保徐州,開始縮短戰線,將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孫元良部和第四綏靖區劉洳明部置於商丘及其附近地區,商丘一時間成為淮海戰役開始前徐州以西最重要的據點。大戰前夕,國民黨安插特務、調集軍隊、籌建新組織,在商丘縣城內進行密集布局。在國民黨進行密集布局的同時,中共中央豫皖蘇分局也在對商丘的解放進行著規劃。1948年10月,中共中央豫皖蘇分局在睢縣召開會議,決定在商丘縣建立市、縣政權。會後,50名幹部秘密進入商丘縣境,在郭村集成立了商丘縣委、縣政府,縣委書記是趙永生,縣長是張少耕,為解放商丘后的政權建設做好了充分準備。但在解放商丘時,我軍與國民黨商丘守軍的真正激戰發生在張公店。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在中共中央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等領導下,發起淮海戰役。陳毅、鄧小平決定,殲劉洳明部及國民黨一八一師於碭山以西。第二天,中原野戰軍一縱、三縱、四縱及華東野戰軍三縱等部隊受命以張公店為目標,發起張公店戰役。11月6日,困守商丘孤城的國民黨劉洳明部及國民黨一八一師奉命(一說棄城東逃)向徐州方向集結。行至張公店時,被我中原野戰軍一縱迎頭截擊。當時的國民黨軍統帥劉洳明,字子亮,西北軍五虎將之一,曾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在解放戰爭中,數次被我軍擊潰,以至產生心理陰影,經常不接受與我軍抵抗的命令率軍潛逃,被稱為“老兵油子”。劉洳明部被我軍截擊后,儘管有蔣介石的嚴令、剿總司令劉峙親自督陣,劉洳明也全然不顧,立即率軍南逃,一下子退到淮河以南,離開了淮海戰役戰場。蔣介石說劉洳明打的是“滑頭仗”,事實上他是被劉伯承打怕了,不敢與他對陣。國民黨一八一師師長米文和率一八一師在張公店構築防禦工事,與我軍激戰。11月7日凌晨4時,解放軍二旅一部攻佔胡庄,俘敵60餘名,繼而2個旅從東西兩面向張公店攻擊前進,各村之敵在驚慌混亂中先後被殲。7日下午,2個旅逼近張公店、張閣庄、小張庄。同時,華東野戰軍三縱八師已過北隴海路逼近張公店北部地區,至此形成了對國民黨一八一師的分割包圍態勢。7日晚11時,中原野戰軍一縱開始對張公店周圍之敵展開攻擊,除抽出一部分兵力圍攻張閣庄、小張庄、時庄敵人外,一旅主力向張公店西門至北門段進攻,二旅主力向南至東門段進攻。加上華東野戰軍三縱、中原野戰軍三縱及炮兵連的配合,8日上午11時,向敵軍發動總攻。很快攻入寨內,大批敵人被俘,部分敵人向張閣庄潰逃。我軍乘勝追擊,終將逃敵全殲於張公店以東,一八一師師長米文和、少將參謀長董洳桂、少將參議張述文等全部被擒。二旅五團包圍張閣庄頑抗之敵,令米文和寫信勸降,張閣庄之敵於8日下午5時投降。至此,曾困守商丘縣城的第一八一師5600餘人,被擊斃1800餘人,俘虜近4000人,繳獲輕重機槍160餘挺、炮37門、槍支1870餘支。因劉洳明部及國民黨一八一師離城,商丘縣城內僅餘1000餘人的國民黨保安團,保安團根本不堪一擊。人民解放軍進城后,迅速將1000餘人的保安團繳械。同時,朱集、馬牧2個車站也被解放軍佔領,至此,商丘縣全境解放。商丘縣解放后,成為支援淮海戰役前線的重要後方據商丘市第一任市長王飛霄回憶,商丘縣解放后,成了支援淮海戰役前線的重要後方。1947年年初到1948年年底,王飛霄在家鄉柘城縣當了2年共產黨的第一任縣長。王飛霄在柘城東關住著,1948年11月的一天上午,商丘地委派4個騎兵通知他去水池鋪,他就與王煥副專員坐馬車去水池鋪。王飛霄一行走到靳店時,恰好碰到第二軍分區參謀長李蘇波,王飛霄與李蘇波很熟悉。李蘇波對王飛霄說,他帶的有炮,不如去打商丘。王飛霄與王煥一商量,沒必要去水池鋪了,直接去商丘。在路上,王飛霄對李蘇波說,讓你的兵照著商丘縣城南門的一塊白屋頂東邊200米處打,那是當時的敵人司令部所在地。王飛霄一行走到青崗寺時,碰到一支我軍部隊,一了解才知道,商丘縣城已經被解放了。王飛霄與王煥進了商丘縣城,見到了軍管會主任鄭華。鄭華對王飛霄、王煥說,豫皖蘇分局決定成立商丘市政府,王飛霄同志當副市長(1949年3月,王飛霄當市長),王煥同志當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鄭華這一談就算任命了,也沒有委任狀。王飛霄急急忙忙找地方建立市政府。11月18日,商丘市、縣兩級政府成立支援淮海戰役指揮部,新解放的商丘縣全縣人民踴躍支前,成為淮海戰役重要的物資支援大後方。當時的商丘火車站成為淮海戰役主要後勤保障基地和支前運輸總樞紐,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淮海戰役結束后,商丘縣隨之轉入肅匪、反霸、清娼、禁毒工作。至1949年7月,全縣共逮捕匪首和俘獲匪眾544人。城內五福樓等8家娼妓館全部停業,近百名娼妓經過教育被安置就業或遣送回家。全縣剷除大煙苗700餘畝,大煙的種植在商丘縣絕跡。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之日,商丘縣在廣場召開了萬人慶祝大會。一個嶄新的商丘縣城喜迎新中國的誕生。
商丘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季溫暖大風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氣溫在13.9℃~14.3℃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04.4~2427.6小時,無霜期平均為207~214天。
商丘縣除了在豫菜方面繼承傳統外,地方的特色小吃也是值得稱道的。具有代表性的——歸德府的水激饃。夏邑冉家的五香糟魚,歸德名菜蝦子燒素等都是遠近聞名的名菜。虞城賈寨的豆腐乾,景家麻花等是當地很有特色的名吃。
“鐵鍋蛋”
冉家五香糟魚
許家湯圓
蝦子燒素
郭村燒雞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
古宋牌醬包瓜
魏庄麻糖
景家麻片
雞爪麻花
虞城黑京果
麻花庄麻花
賈寨豆腐乾
商丘白激饃
豫東賓館小燒餅
寧陵杠子饃
司庄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