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六派哲學
印度六派哲學
《印度六派哲學》是2011-年台灣大元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晶。
2011年5月,東方哲學研究室孫晶研究員的著作《印度六派哲學》(繁體字版)由台灣大元書局出版發行,共計25萬字。
在印度哲學史傳統上,凡承認吠陀聖典權威性的婆羅門教哲學都被稱為正統派哲學,凡否認吠陀聖典權威性的哲學流派被稱為異端派。前者因為共有六派,即:彌曼差、吠檀多、數論、瑜伽、勝論、正理論,所以又被稱為“六派哲學”。而異端派則是指的佛教、耆那教和唯物論派的順世論。
該書是對印度自吠陀產生以來正統派哲學的思想理論的發展過程的詳述,它主要論述正統派哲學產生的思想淵源——吠陀和奧義書的哲學,具體分析六派哲學各自的理論特點。“六派哲學”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集合概念,而它是代表著印度婆羅門教正統宗教哲學的總的理念。我們現在所持的印度六派哲學的概念,是近現代學者無批判地使用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這六個派別的哲學最遲在孔雀王朝的時代現存的本派經典已經成形,形成了一個遵吠陀為聖典的哲學潮流。實際上六派哲學的形成也是有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的。直到19世紀初,西方的印度學者才將正統的婆羅門系統的六派哲學進行了組合整理,除了按照以是否承認吠陀的權威為標準來劃分正統與異端之外,還按照不同的階層和在印度教中的地位來進行分別介紹;他們認為,六派哲學實際上追求的是同一真理,都是以吠檀多不二一元論哲學作為哲學基礎的。到20世紀以後,印度國內的學者們紛紛著書立說來介紹印度哲學史,其中一般都按照現在的六派哲學形式來論述。因此可以認為,印度哲學史對六派哲學概念的確立還是比較近代的事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潮流,這是因為吠檀多不二一元論哲學在印度思想界所處的地位,無論是印度國內或國外的學者都給予它很高的評價;同時,印度的思想家或政治家都受到了不二一元論很深的影響。
六派哲學同為印度婆羅門教的宗教哲學,其宗教派系和思想淵源都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系:彌曼差和吠檀多;數論與瑜伽;勝論與正理論。三系的區分是以其教義理論的性質來加以劃分的,如果從其理論的起源來看的話,又可以將六派分為兩大系統。即分為吠檀多系和彌曼差系。從吠檀多系來講,這一系是以奧義書作為其思想理論的來源,吠檀多派為本系的主幹,數論與瑜伽則屬於末枝。吠檀多派不但以奧義書作為思想理論的來源,數論與瑜伽最初也是起源於奧義書的。彌曼差系則是由梵書發展而來,以祭式學為主;彌曼差派是本系的主幹,勝論與正理論則是本系的末枝。
http://philosophy.cass.cn/info.aspx?n=20111020094818867111
孫晶 男 1954年1月6日出生
職稱:研究員 籍貫:山東濟南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成都
畢業學校:(學士)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哲學系
(碩士)198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梵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香港玄奘法師研究會秘書長、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外籍會員。
研究方向:印度哲學、梵文、佛學、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