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震武

夏震武

夏震武(1854—1930),原名震川,字伯定,號滌庵,富陽靈峰十庄(今里山鎮)人。父夏範金,貢生出身,講求程朱理學。震武自幼刻苦向學。清同治十二年(1873),考中舉人;次年成進士。

人物簡介


光緒六年(1880)朝考二等,授工部營繕司主事。當時,沙俄侵佔新疆伊犁地區。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國,交涉收回伊犁地區。崇厚媚外,與沙俄簽訂喪權辱國的《里瓦基亞條約》。消息傳來,舉國震驚。震武激於義憤,上書清廷,反對議和,竭力主戰。其後,張之洞講西學,倡洋務。震武認為是“用夷亂夏”,“士風掃地”,倍加抨擊。戊戌政變時,又奏請對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立誅無赦”。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后,夏震武應慈禧太后光緒帝之召,奔赴西安,上《應詔進言,謹陳中興十六策》,反對屈辱求和,建議“奮發自強,任賢才,修政事,明恥教戰,運東南之財,練西北之兵,東向以恢復兩京”。奉旨引見時,又面陳和戰大計,並指斥樞臣榮祿王文韶鹿傳霖等“均不可恃”。后又連上數折,彈劾王文韶、盛宣懷翁同龢等“表裡為奸,挾外洋之勢以脅朝廷”。為此觸怒權貴,未被重用。后因和議已決,震武遂告病回鄉。
宣統元年(1909),震武被選為浙江教育總會會長,旋兼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監督。因他主張尊孔讀經,鄙視科學,遭到進步教師魯迅等人的反對,學生亦相繼罷課。震武被迫離校,轉任北京京師大學堂教席。在京期間,向學生髮表《勉言》五篇,散布詆毀立憲、污衊革命謬論;勉勵學生“昌明經訓,扶植倫紀,守先待後,為天下倡”。
辛亥革命爆發后,震武南歸故里,束髮古裝,足不入城市,以清王朝遺老自居。入民國后,浙江都督朱瑞、呂公望以及袁世凱先後請其出山任職,均被嚴辭拒絕。晚年,“以孔、孟、程、朱公道為天下倡”,在故里築“靈峰精舍”,聚徒講學,先後慕名從學之士甚眾;日本、朝鮮、越南學者亦不遠千里而來。
1930年農曆五月初一,震武病逝家中,墓葬漁山平安頂,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著有《人道大義錄》、《靈峰先生集》、《悔言》、《悔言辨正》、《衰說考誤》、《寤言質疑》、《〈資治通鑒后編〉校勘記》、《大學衍義講授》、《論語講義》、《孟子講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