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辦學始於1964年,是華僑大學創辦初期興辦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2005年起學院成建制從泉州校區遷入廈門校區。現已逐漸形成了工程學科與管理學科相結合,本、碩、博層次完整的育人體系,擁有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福建省重點學科、福建省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等優勢平台,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港澳地區土木工程領域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土木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 | |||||||||
主任 | 郭子雄 | ||||||||
副主任 | 周克民 | 董毓利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陳士海 | 張雲波 | 李升才 | 林從謀 | 苑寶玲 | 秦 旋 | 高軒能 | 彭興黔 | ||
土木工程學院學位分委會 | |||||||||
主任 | 郭子雄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陳 捷 | 陳士海 | 苑寶玲 | 周克民 | 秦 旋 | 董毓利 | ||||
土木工程學院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 | |||||||||
主任 | 秦 旋 | ||||||||
副主任 | 周克民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沈春花 | 張 泳 | 陳 捷 | 陳士海 | 苑寶玲 | 徐玉野 | 郭力群 | 郭子雄 | 彭興黔 | |
秘 書 | 鄧 娟 | ||||||||
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工作委員會 | |||||||||
主任 | 陳 捷 | 郭子雄 | |||||||
副主任 | 周克民 | 秦 旋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王 毅 | 李 妮 | 楊 恆 | 陳 露 | 沈春花 | 張 泳 | 苑寶玲 | 周 超 | 鄭星有 | 徐玉野 |
土木工程學院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 | |||||||||
組長 | 郭子雄 | 陳 捷 | |||||||
副組長 | 周克民 | 秦 旋 | |||||||
成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劉 陽 | 劉振宇 | 祁神軍 | 嚴捍東 | 李 飛 | 李海鋒 | 楊 恆 | 肖朝昀 | 沈春花 | 張 泳 |
陳林聰 | 陳榮淋 | 苑寶玲 | 鄭星有 | 鄭涌林 | 徐玉野 | 彭興黔 | |||
土木工程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 | |||||||||
組長 | 郭子雄 | 陳 捷 | |||||||
副組長 | 周克民 | 秦 旋 | |||||||
成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王 毅 | 楊 恆 | 陳 露 | 沈春花 | 張 泳 | 苑寶玲 | 周 超 | 鄭星有 | 徐玉野 | |
土木工程/力學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 | |||||||||
主任 | 郭子雄 | ||||||||
副主任 | 周克民 | 董毓利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李升才 | 苑寶玲 | 周克民 | 郭子雄 | 徐玉野 | 高軒能 | 董毓利 | |||
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 | |||||||||
主任 | 張雲波 | ||||||||
副主任 | 秦 旋 | 彭興黔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林從謀 | 張雲波 | 楊瑪莎* | 秦 旋 | 黃群賢 | 彭興黔 | 薛宗明* | |||
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 | |||||||||
副主任 | 黃奕輝 | ||||||||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 |||||||||
葉 青 | 黃奕輝 | ||||||||
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 | |||||||||
委員 | 祁神軍 |
學院擁有結構工程博士學位點,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工程力學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等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以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
博士點 | 研究方向 | |
結構工程 | 結構計算理論與方法 | 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鋼結構 | |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 地下結構工程 | |
新型建築材料 | 工程項目管理 | |
碩士點 | 研究方向 | |
結構工程 | 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中的應用 | 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鋼結構 | |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 新型結構體系 | |
材料與結構優化設計 | 地下結構與基礎工程 | |
新型建築材料 | 結構耐久性與加固 | |
建築技術經濟與項目管理 | 施工新技術與組織管理 | |
工程力學 | 計算結構力學 | 結構振動與控制 |
非線性力學 | 結構加固及其力學機理 | |
結構與地基相互作用 | 新型結構體系與計算理論 | |
地震工程與工程抗震 | 材料與結構的優化設計 | |
工程流體力學 |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工程抗震及加固改造 | 工程結構防火與抗火設計 |
爆破災害預測與控制 | 地質災害的預測與治理 | |
結構振動控制 | 工程結構檢測與診治技術 | |
生命線工程災害預測與評估 | 防護工程 | |
結構耐久性與加固 | 結構風工程 | |
岩土工程 | 軟土力學與軟土地基處理 | 環境岩土工程 |
隧道與地下工程 | 岩土工程抗震減災 | |
岩土基本工程性質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程管理 | |
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 工程碩士 | 以上碩士點所有方向 | |
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 | 土木工程項目管理 | |
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 | ||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結構工程碩士 | 同“結構工程”碩士點研究方向 |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學科研團隊。現有教職員工101人,專業教師7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7人,教師博士率達73%。近年來,入選福建省百千萬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2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福建省教學名師2人,福建省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
學院現轄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岩土與地下工程系、土木工程學院實驗中心等5個系級教學單位,華僑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華僑大學鋼結構研究中心、華僑大學工程結構診斷與防災研究所、華僑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華僑大學新型建築材料研究所、華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研究所、華僑大學計算力學研究中心、華僑大學新型結構體系研究中心、華僑大學土木建築安全分析與評估研究所、華僑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研究所、華僑大學文化古建築保護研究中心、華僑大學土木工程檢測中心(CMA計量認證)等12個院屬科研機構,以及華僑大學-中泰聯合研究中心、華僑大學-特房建工聯合研究中心研究所等2個校企聯合研究機構。現有實驗用房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擁有福建省最大的結構實驗廠房和反力系統、多通道擬動力試驗系統、多功能電液伺服結構疲勞試驗系統、長柱壓剪載入系統、立式和卧式大型構件火災試驗系統等大型先進實驗儀器。
學院在人才培養創新和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於1997年首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12年第四次通過評估;工程管理專業為福建省特色專業,於2005年首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10年第二次通過評估;建有福建省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基地,福建省土建類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福建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福建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驗點,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福建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等。近年來,榮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評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6門;獲福建省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1項,全國混凝土結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校外土建類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踐基地30個,打造“結構設計大賽”、“電子橋樑設計大賽”、“研究生科研論壇”、“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學生科創平台,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熱情,並在多項競賽中奪得佳績。
土木校友感恩母校,慷慨捐資設立“華鋼獎學金”、“歐美大地獎學金”、“土木工程教育基金”、“廈門中聯建設獎助學金”、“明月獎學金”、“一良獎助學金”等獎助學金,激勵在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
學院具有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先後榮獲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福建省先進教工小家、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先進班組、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土木工程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是華僑大學最早開辦的專業之一,其前身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創辦於1964年,1993年更名為建築工程專業。 1997年,通過了第二批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教育評估(最早通過評估的18家之一),2002年,再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
工程管理專業
土木工程學院於1994年開辦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依託於雄厚的土木工程技術背景,畢業生在房地產領域深受歡迎,專業教育發展迅速。1999年該專業拓寬為工程管理專業,於2005年順利通過建設部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評估,成為全國通過該評估的14所高校之一。結合我校實際與特色,本專業設有2個專業方向: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和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