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棲筠

李棲筠

李棲筠(719~776年),字貞一,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朝時期名臣,中書侍郎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祖父。

出身趙郡李氏西祖房。天寶七載(748年),進士及第,授緱氏主簿。安史之亂時,帶領精兵七千親赴靈武,擢為殿中侍御史,遷給事中,拜工部侍郎。得罪宰相元載,出任常州刺史,封贊皇縣開國子。大曆三年(768年),任蘇州刺史。大曆七年(772年),入為御史大夫、京畿節度使,人稱“李贊皇公”、“李西台”。唐代宗欲以為宰相,終心顧忌元載,沒有實現。

大曆十一年(776年),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八,追贈吏部尚書,謚號文獻,累贈司徒。著有文集,至今已佚,《全唐詩》存有其詩。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李棲筠,字貞一,世為趙郡人。幼孤,有遠度,莊重寡言,體貌軒特。喜書,多所能曉,為文章,勁迅有體要。不妄交遊。族子李華每稱有王佐之才,士多慕向。始,居汲郡共城山下,李華固請舉進士,俄擢高第。調冠氏主簿,太守李峴視若布衣交。遷安西都護封常清節度府判官。封常清被召,表攝監察御史,為行軍司馬。唐肅宗駐靈武,發安西兵。李棲筠料精卒七千赴難,擢殿中侍御史。
李峴為御史大夫,以三司按群臣陷賊者,表棲筠為詳理判官。推原其人所以脅污者,輕重以情,悉心助李峴,故李峴愛恕之,魔壺。名譽一旦出呂諲、崔器上。三遷吏部員外郎,判南曹。時大盜后,選簿亡舛,多偽冒。李棲筠判析有條,吏氣漸奪,號為神明,遷山南防禦觀察使。會李峴去相,李棲筠坐所善,除太子中允,眾人不直,改河南縣令。
李光弼守河陽,高其才幹,引為行軍司馬,兼糧料使。改絳州刺史,擢遷給事中。是時,楊綰以進士不鄉舉,但試辭賦浮文,非取士之實,請置五經秀才科。詔群臣議。李棲筠與賈至、李廙以綰所言為是,進工部侍郎。關中舊仰鄭、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磑利,且百所,奪農用十七。李棲筠請皆徹毀,歲得租二百萬,民賴其入,魁然有宰相之望。元載忌之,出為常州刺史。歲仍旱,編人死徙踵路。李棲筠為浚渠,廝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賊張度保陽羨西山,累年吏討不克,至是發卒捕斬,支黨皆盡,里無吠狗。乃大起學校,堂上畫《孝友傳》示諸生,為鄉飲酒禮,登歌降飲,人人知勸。以治行進銀青光祿大夫,封贊皇縣子,賜一子官。人為刻石頌德。
蘇州豪士方清因歲凶,誘流殍為盜,積數萬,依黟、歙間,阻山自防,東南厭苦。詔李光弼分兵討平之。會平盧行軍司馬許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窺江、吳意,朝廷以創殘,重起兵,即拜棲筠浙西都團練觀察使圖之。棲筠至,張設武備,遣辯士厚齎金幣抵杲軍賞勞,使士歆愛,奪其謀。杲懼,悉眾度江,掠楚、泗而潰。以功進兼御史大夫。則又增學廬,表宿儒河南褚沖、吳何員等,超拜學官為之師,身執經問義,遠邇趨慕,至徒數百人。又奏部豪姓多徙貫京兆、河南,規脫徭科,請量產出賦,以杜奸謀。詔可。
元載當國日久,益家恣橫。唐代宗不能堪,陰引剛鯁大臣自助,欲收綱權以黜元載。會御史大夫敬括卒,即召李棲筠與河南尹張延賞,擇可為大夫者。張延賞先至,遂代敬括。會李少良、陸珽等上書劾元載陰事,詔御史問狀,延賞稱疾,不敢鞫,少良、珽覆得罪死。帝殊失望,出張延賞為淮南節度使,引拜李棲筠為大夫。始,李棲筠見帝,敷奏明辯,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中外竦眙。李棲筠素方挺,無所屈。於是,華原縣尉侯莫陳怤以優補長安尉,當參台。李棲筠物色其勞,怤色動,不能對,乃自言為徐浩、杜濟、薛邕所引,非真優也。始,徐浩罷嶺南節度使,以瑰貨數十萬餉元載,而杜濟方為京兆,薛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元載所厚,李棲筠並劾之,帝未決。會月蝕,帝問其故,棲筠曰:“月蝕脩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繇是怤等皆坐貶。故事,賜百官宴曲江,教坊倡顐雜侍,棲筠以任國風憲,獨不往,台遂以為法。
帝比比欲召相,憚載輒止。然有進用,皆密訪焉,多所補助。棲筠見帝猗違不斷,亦內憂憤,卒,年五十八,自為墓誌。贈吏部尚書,謚曰文獻。
棲筠喜獎善,而樂人攻己短,為天下士歸重,不敢有所斥,稱讚皇公雲。

人物評價


常袞:資樸厚之性,秉禮義之宗,其學博而精,其文簡而當。明以辨政,居宮可紀,秩更三署,名重一時。抗黃扉之論駁,舉冬卿之典制,自守毗陵,尤精藩職。初翦橫江之盜,猶多擊柝之虞,言撫傷殘,克施惠訓。清靜少欲,以臨其人,禮讓之風,行於東國。考其績用,實最方州,震澤之北,三吳之會,有鹽進銅井,有豪門大賈。利之所聚,奸之所生,資於大才,濟我難理。加以中憲,雄茲按部,慎乃教令,薄其征徭。無倚法作威,無割下附上,勉副朝寄,以綏一方。
權德輿:贊皇文獻公,以文行正直,祗事代宗,中行山立,乃協於極。初未弱冠,隱於汲郡共城山下,營道抗志,不苟合於時。
李湛:卿(李德裕)之宗門,累著聲績,冠內廷者兩代,襲侯伯者六朝。
宋祁:剛者天德,故孔子稱“剛近仁”。骨強四支,故君有忠臣,謂之骨鯁。若棲筠、鄘二子,其剛者歟!棲筠抗權邪,不及相;鄘得相,不願拜。非剛,疇克勝之?
王夫之:於稽其時,……盛王琦、豐王珙,皆隨駕在蜀;吳王祗、虢王巨,皆受專征之命;永王璘之出江南,業已抱異志而往;是蕭梁骨肉分爭之勢也。河北、雍、睢之義旅,罔測所歸;河西李嗣業,且欲保境以觀釁;安西李棲筠,愈遠處而無這從;李、郭雖心王室,且斂兵入井陘,求主未得而疑;同羅叛歸,結諸胡以內窺,仆固玢敗而降之為內導,以掣河東、朔方之肘;此漢末荊、益,西晉河西之勢也。

個人作品


李棲筠有文集,權德輿曾為之作序,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全唐文》錄其文兩篇。

軼事典故


李棲筠還沒有作官時,將要進京參加選官。當時揚州有個姓田的山人,是很出名的隱士,很有預見的能力。李棲筠就去拜訪他。問他自己將得到什麼官職。田隱士回答他說:“可作宣州溧陽縣縣尉。”李棲筠說:“我在朝廷的大臣裡面也有親戚和朋友,所希望得到的官職,實在不僅僅是這麼個小官。”田隱士好半天才說:“官太大不行。不過我也沒有仔細思考,我寫封信給楚州白鶴觀的張師父,師父能知道。”
李棲筠到了楚州找到白鶴觀,那裡蒿草和榛柴堵塞了道路,好象沒有人住似的,敲門敲了半天,才有人答應,開門人把李棲筠領進去,見張師父是個年歲很大的老人。老人說:“姓田的無緣無故,胡亂講了一些話;你不是要知道將當什麼官嗎?他怎麼說的?”李棲筠說:“他說我將當宣州溧陽縣尉。”老人說:“不對。將作魏州館陶主簿,但是以後就會當大官,聲名顯赫,不要介意現在的小官。”等到了京城,被授予溧陽縣尉。李棲筠驚奇怪異,以為張道士的話不準。過了幾天,皇上下敕令廢除以前的批註,改為館陶主簿。這才明白田張兩個都有道理。後來兩個人都不知道去向。田的弟弟作江州司馬,名叫士顒。

親屬成員


趙郡李氏西祖房部分世系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
李君逸
隋朝謁者台郎
李肅然李載
李棲筠
御史大夫
李老彭
侍御史
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
趙國公
李德脩
楚州刺史
李德裕
太尉
趙國公
李椅
李渾
比部員外郎
李燁
郴縣縣尉
李自然李玄乂
李叔度
左諫議大夫
李恭懿
李行諶
李行敏
李行恭李啟
李叔儀
表格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