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寸子
山東淄博市的傳統民間舞蹈
踩寸子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民間舞蹈,盛行於山東臨淄。屬於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寸子”是一種木製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著繡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動時,寬而長的褲腿可以蓋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種若隱若現、風姿綽約的視覺效果。
踩寸子
2006年,踩寸子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說踩寸子中花姐的舞蹈是由隋代的拉旱船演變而來的。隋朝時,宮中有一條精緻的旱船,隋煬帝坐在上面,命宮女牽拉著前行,邊走邊唱《姐兒調》,為了取樂,他讓人在地上灑滿紅栗子,宮女行走困難,表現出前走後倒的窘態。這就是踩寸子“前走走,后倒倒”舞蹈動作的雛形。
踩寸子
踩寸子的演唱者主要是花姐,花姐可以1人出來獨唱,也可以2人或多人出來齊唱。2人唱時,可以並排站,也可以面對面唱,打鼓時2人交換位置;4人唱時可以兩排站,也可以站成菱形或圓圈,花姐唱時,鼓手在花姐周圍做一些滑稽的挑逗性動作,如耍鼓穗、捋鬍子等。丑角隨意串場子,看到鼓手挑逗花姐時,跑上來假意用蒲扇哄開鼓手,在花姐演唱時可以恰倒好處地幫腔、逗樂。經常演唱的《姐兒調》有《十個字》《打繡球歌》《孟姜女》《說唱三國》等。
踩寸子的表演一般需要一塊空地及進出道路(街區)。表演順序分起場、圓場和收場三部分。起場:也叫踩街,長嗩吶奏響開始的音樂后,指揮引導隊伍沿街(道路)邊行進邊表演,鼓樂隊領頭,然後依次是傻公子、花姐和鼓手、打鼓隊、旱船隊、跑驢隊、丑角、老太太與箍匝、最後是官老爺及官太太的花轎,原則上一個花姐配一個鼓手。花姐在表演竄花的同時與調情的鼓手相呼應,旱船、跑驢也不時變換隊形,互相打趣逗樂。圓場:當隊伍走到較大的場地時,按原來的順序繞場走兩到三圈,然後依次進行表演。傻公子用唱小調的方式起調,一般兩句,兩個花姐同時接調,接調的內容一般與傻公子起調的內容一致,有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等。一遍唱完后,鑼鼓隊重新奏樂,旱船隊伍上場表演,然後是跑驢表演,再次是打霸王鞭表演和箍匠捉妖的表演,最後,幽默的縣官老爺與官太太的花轎進行表演。收場:所有節目表演完畢,隊伍重新集合,繞場兩周後邊表演邊退出。
“踩寸子”的音樂伴奏建國前只有打擊樂,演唱時以梆子擊節。現在增加了二胡、板胡等弦樂器,伴奏和演唱的曲調是臨淄民歌小調。花鼓手身上挎的鼓,既是舞蹈道具,又是伴奏樂器,主要用來打間奏,句間打短點,段間打長點。
踩寸子的道具有寸子、鑼鼓、旱船、驢、霸王鞭、箍匠擔子等。寸子視花姐的多少而定;鑼鼓有大鼓三面或二面,小鼓一面,銅鑼一面,弦子一隻,梆子一隻,長嗩吶;旱船是彩扎旱船,2隻以上,配船槳;彩扎驢具2付以上;霸王鞭鞭桿長120—150cm,有孔、套環,鞭體長20—50cm,兩頭各帶銅錢兩串,甩起來“嘩啦嘩啦”響;箍匝挑的擔子一副,箱子兩隻,箱子里放工具。
踩寸子的服裝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村莊都有所變化。目前張家莊踩寸子的服裝是:花姐穿艷麗的花衣,頭戴大紅花;丑角服裝是誇張的水袖大花長衫,黑色大燈籠褲、黑色繡花鞋,頭戴花白假髮,耳朵上墜兩串紅辣椒,手拿長煙袋和破扇子;鼓手的服裝是短袖古式盤扣男褂、黑色褲子,白色前開叉白圍裙,白包頭手巾;傻公子的服裝是藍色秀才袍,頭戴秀才帽;樂隊服裝是黃色大紅滾邊褲褂和坎肩,虎頭鞋、戴頭飾;縣官服裝一般為清朝官服、戴髯口;縣官太太的服裝是古裝戲花旦或青衣服裝;箍匠的服裝不帶水袖的古裝男服;老媽媽的服裝是鮮艷的古裝女服;霸王鞭手的服裝是彩色繡花褲褂。
踩寸子作為中國山東一種特殊的民間舞蹈,被收錄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東卷》,后又被收錄到《齊魯民間藝術通覽》一書。2006年12月,踩寸子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