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

幼時記趣

《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1763~1825以後)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小說。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幼時記趣》被選入七年級語文(蘇教版)第二單元 第七課。(現第九課)

作者簡介


概述

幼時記趣
幼時記趣
沈復(1763—1825以後),字三白,號梅逸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作家,詞人。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工詩畫、散文,著有《浮生六記》。沈復兒時就表現出富於想像、幻想的性格特點。沈複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沈復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寫作。《浮生六記》是其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他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這種記述夫婦間家庭生活的題 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屬罕見。《浮生六記》原有六記,現存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后兩記《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失傳。1935年世界書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記》,后兩記是偽作。此書有多種版本。以俞平伯校點本為佳,附有《浮生六記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種譯本。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現收錄在蘇教版2016版初一上學期的語文教材中第九課,為重點課文。(需了解意思,會背,會默。)

中山記歷佚文

沈復《浮生六記》,文學經典,海內外廣為傳誦;自清代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刊印前四卷至今,一百三十多年間,文化界、出版界中人一直都在努力搜求五、六兩卷佚文。
當今盛世,收藏大興,夢想成真,卷五佚文發現!
公元2008年6月17、18、21、24與25日的香港《文匯報》,連載完畢彭令先生所撰的文章《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的發現及初步研究》,海內外喜愛《浮生六記》的讀者興奮不已,期待著先睹佚文為快。彭令先生現系山西省平遙縣人,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彭令所發現的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為清代著名學者錢泳手錄;佚文藏在《錢梅溪手稿》“雜記”部分之中。該“雜記”冊,為竹紙本,經折裝,每半葉高25厘米,寬15.5厘米,半葉12至14行不等,行29至36字不等,佚文共計18面,約6200餘字;另有“浮生六記”筆記及其它條目資料10面,整部冊子合計共28面。
清代乾隆至道光間人沈復撰著的《浮生六記》一書,分作六卷,每卷題作一“記”,記其生活經歷,在沈氏生前,未有刊本,至光緒時始有活字排印本行世。然而,當時所得傳本,已經佚失其卷五、卷六兩卷,“六記”中僅殘存前四記。1935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美化文學名著叢刊》,收進所謂《浮生六記足本》,號稱“首尾俱全”,包含有此前刊本所未見之卷五《中山記歷》和卷六《養生記道》。可是,後來經一些專家學者考證,指出世界書局本這兩卷內容,應出自後人偽撰,並非沈氏原書。這一偽作的贗品雖然已被揭穿,但《浮生六記》后兩卷的真實內容,今人不僅未能見到隻言片語,甚至還有人懷疑沈復原書“只有四篇,后二篇系以沈三白自況之潘麟生所作”,乃是由潘氏始“並為六記”,意即《浮生六記》全書只有今傳四卷內容,所謂第五、六兩卷原本並不存在。因此,就連《浮生六記》的書名和基本構成,似乎都還有待進一步澄清;至於找尋佚失已久的五、六兩卷內容,更是學術界和文化界期盼已久的事情。
概括地說,錢泳摘錄的《浮生六記》卷五佚文,內容包括有描寫使團入琉球時琉球國迎接禮儀、冊封琉球國王的過程;記述琉球國歷史和地理狀況、國王宮室與大臣的居所、國中使用的錢幣、該國的刑罰、糧食、動物、酒類、民居、“女集場”、寺廟、冠服、交際禮儀以及語言文字等諸多內容,其中不乏奇風異俗。如“琉求國演戲”,所觀之戲,依次有《三祝舞》、《扇舞》、《天緣奇》、《笠舞》、《君爾》、《羯鼓舞》和《淫女為魔》等;寫琉球國紅衣人(妓女),及其所居紅衣館(妓院),詳細到紅衣人的纏頭費、穿戴、姿態、歌舞、身世及起居飲食諸項,紅衣館的結構、擺設、植物及通宵情形等,包羅萬象,幾乎應有盡有。
據專家介紹,沈復《浮生六記》卷五錢泳抄件的發現,將成為文學界,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的一件重大事情。
附:另據悉,《浮生六記》卷五佚文錢泳抄件,內容皆為描述今日本琉球。日本漢學者格外重視文化典籍,更是深知,關於琉球的清人孤本舊籍在日本人民心中的份量,更何況是“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迹”的沈復手筆呢。其語言藝術高度,古往今來,難有人及。一些日本書商,統計了一下,自1980年中國大陸重版《浮生六記》至2007年底,海內外共出版漢文簡、繁體與英、法、德、俄、日、丹麥、瑞典、馬來西文等多種文字版本實際達300萬冊以上;他們在北京仔細鑒定沈復《浮生六記》卷五錢泳抄件后,已不考慮其它,而是在思索,以卷五佚文為賣點的五卷本,在近30年內,其實際發行量將達多少?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他們已開誠布公地與收藏者古淵先生初步協商,為避免中國法律的干預,維護其獨家出版權,原件留中國大陸。日本出版商將公開“誠心”地重金購取佚文的全部清晰彩照,先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五卷本《六記》,隨後再直接由日文翻譯為英、法、德、俄、丹麥、瑞典、馬來西文等文字版本;並約定三十年內,收藏者必須保證將錢泳手錄佚文原件深藏密鎖,不得另交其它任何出版社出版,違約則須支付購買款三倍的違約金。此議若實現,何時出版《六記》卷五佚文中文版,將成為迷。將成為一個“合法賣國”的議題。稍有民族感情的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宣傳此物,以爭取大陸內有實力的出版社(商)儘快中文出版,以免日本人先用金錢合法地“打”我們的臉,隨後大發中華文化遺產(文學經典)之財。

作品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註釋譯文


作品註釋

1.【余】我。
2.【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
3.【張目】睜大眼睛
4.【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 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5.【藐(miǎo)】小
6.【必細察其紋理】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紋理:這裡泛指花紋。
7.【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8.【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你,比。私,私下裡。
9.【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觀(鶴舞)。
10.【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那麼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11.【昂首觀之】抬頭觀看這奇妙的景象。之,代詞,指群鶴舞空的景象。
12.【項為之強】脖子因為這樣都僵硬了。強:同“僵”,僵硬。
13.【素帳】白色的蚊帳。
14.【徐噴以煙】:慢慢地用煙噴(它們)。是"以煙徐噴"的倒裝句。徐:慢慢的。以:用。
15.【作青雲白鶴觀】當做青雲白鶴看。
16.【唳(lì)】(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
17.【怡然】喜悅的樣子。然:……的樣子。
18.【稱快】喊痛快。
19.【凹凸】高低不平。
20.【叢雜】多而雜亂。
21.【其】自己的。
22.【以叢草為林】把叢聚的草當作樹林。以:以......為......,把......當做......
23.【邱(qiū)】同“丘”,土山。
24.【壑(hè)】山溝。
25.【神遊其中】想象在裡面遊歷的情景。
26.【鬥草間】即斗於草間,介詞“於”省略。之,指“二蟲斗”。
27.【觀之正濃】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
28.【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29.【拔山】搬開土山。拔,移,搬開。
30.【蓋】這裡是“原來是”的意思。
31.【而】表承接,然後。為,被。
32.【盡】全
33.【為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
34.【方】正,剛剛。
35.【出神】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獃。
36.【呀(yā)然】哎呀地(驚叫一聲)。
37.【鞭】名詞活用作動詞,鞭打。

作品譯文

我回憶我幼小時,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我)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景觀(鶴舞),那麼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我)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仰起頭來觀賞“群鶴舞空”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有時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當做青雲白鶴看,果真就像鶴在雲頭上高亢地鳴叫,高興得喊痛快。
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牆邊,花台上小草多而雜亂的地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樣高,定睛細看。(我)把叢聚的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突起的地方當做土山,低洼的地方當做山溝,想像在裡面遊歷的情景,高興地自得其樂。
一天,(我)看見兩隻蟲子在草叢間打鬥,觀看這一情景(我)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很大的東西,搬開大山,撞倒大樹一般來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癩蛤蟆)舌頭一吐,兩隻蟲子都被它吞掉了。我那時年齡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叫出了聲;(等我)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文章分析


★文章概括:
三件趣事:
1、觀蚊如鶴
2、細視神遊(神遊山林)
3、鞭驅(打)蛤蟆
文章中心:通過記敘童年時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以及同情弱小、抵制強暴、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文體:散文、文言文。
*考點
1、重要實詞
余、故、私、或、素、徐
2、重要虛詞
之、其
“之”:(1)代詞作用。例:驅之別院。之,它,代蛤蟆。(2)作結構助詞用。例:故時有物外之趣。之,表偏正關係,的。(3)作動詞用。至之市,之:到……去。
其:它的。例:必細察其紋理。
3、課下註釋(蘇教版2012版初一上學期的語文教材中第七課。)
★《浮生六記》
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版本
聞尊閣版《浮生六記》是最早的鉛印版,有楊引傳序和“尊聞閣王”王韜跋。楊引傳序言中說“六記已缺其二”。王韜曾說少時(1847年前)曾讀過這本書,可惜沒有抄寫副本,流亡香港時,常常懷念它。王韜在1877年為尊聞閣版所寫的的跋中沒有說少時曾見過全本。
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分期連載於《天下》月刊。後來又出版漢英對照單行本,並作長序言。林語堂在序言中寫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還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
過後不久蘇州冷攤上便來出現“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實為後人偽作。
俞平伯曾根據《浮生六記》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記年表》。
《浮生六記》目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已佚)
卷六 《養生記道》 (已佚)
本文被蘇教版初一語文教材所收錄。
世界各國譯本此書有多種文字的譯本。可查有三種英譯本,還有德、法、丹麥、瑞典、日本、馬來譯本各一。
英譯本
最早的英譯本是1936年林語堂的漢英對照本,後來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記》英譯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鵝出版社的白倫和江素惠的英譯本。該譯本將由江蘇南京譯林出版社作為“大中華文庫”之一種出版。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林語堂譯。
英文版全文:
I remembered when I was a child, penetrative broader. See insignificant, will mark the micro texture. So when the store.Summer mosquito into rem, private underlying group dance empty crane. Their hearts, or it is 100 thousand or crane. With a view to the strong. And stay in grain tents, mosquitoes by xu, spray smoke cigarette, make flying blunt, as crane concept albatron Li clouds, wow ChenKuai crane.On wall, children small grass bump, often contacts, and its squat, fine mesh machine together. With grass, with for plexus worm in soil for beast, ant debris for convex He for high, concave, travel, unbounded.1st, saw two worms fights between grass, view, a monster, pour a mountain, a toad. A tongue to try and insect. More young, but without thought, fear;? God, catch toad, whip away.this dozens, neither.
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tr. Black, Shirle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Shen Fu; Pratt, Leonard; Su-Hui, Chiang。New York: Viking Pr, 1983;ISBN
德譯本
Shen Fu:Sechs Aufzeichnungen über ein unstetes Leben.Müller & Kiepenheuer, 1989 ISBN 3783380464
法譯本
Shen Fu: Six secrets au fil inconstant des jours;Bruxelles,Éditions F.Larcier,Traduit du chinois par P. Ryckmans. 1966
丹麥譯本
Kapitler af et flygtigt liv. SHEN FU. Omstag, 1986
瑞典譯本
Pilblad i strömmen.En kinesisk konstnärs självbiografi,Shen Fu,1961。
日譯本
《浮生六記:うき世のさが》沈復作,佐藤春夫·松枝茂夫譯,東京:岩波書店,1938年9月
馬來文譯本
Hidup Bagaikan Mimpi. (Fou Sheng Liu Chi). Riwayat Hidup Sa-orang Pelukis Dan Sasterawan Tionghoa. SHEN FU; DRS LI CHUAN SIU.
課後考答:
1.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觀蚊如鶴。二 神遊山林。三 鞭打蛤蟆。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些字詞集中表現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緻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3.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蛤蟆”,為什麼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蛤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
4.推測作者將癩蛤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5.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麼寫得興趣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2)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3)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