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鎮

珠璣鎮

珠璣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位於南雄市中部,距離南雄城區9千米,東接鄧坊鎮湖口鎮,南鄰雄州鎮,西通全安鎮、帽子峰鎮,北鄰江西省大余縣,區域總面積222.25平方千米。2018年末,珠璣鎮戶籍總人口共4.61萬人。

明代,珠璣鎮分屬靈潭都、修仁都。1986年,改為珠璣鎮。截至2020年6月,珠璣鎮共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

2018年末,珠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0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9家。

歷史沿革


南雄縣境,春秋為百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漢屬豫章之南野縣,三國屬吳之始興郡;南北朝時,州郡雖多次變易,而始興縣屬不變。
南雄建置始於唐代光宅元年(684年),當時把始興縣東北部的化南、橫山兩鄉劃出,設置湞昌縣,取境內湞水、昌水之名合為湞昌縣,珠璣地屬之。
珠璣鎮
珠璣鎮
南漢乾享四年(920年),在湞昌置雄州,轄湞昌、始興兩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因有別於河北雄州,遂改雄州為南雄州,南雄之名由此始;天聖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帝趙禎諱,改湞昌為保昌,珠璣地仍屬之;宣和二年(1120年),賜保昌為保昌郡;紹興元年(1131年),珠璣為保昌縣牛田村十四圖。據史料記載,宋嘉定年間設沙水驛,隸屬保昌縣,其後,珠璣在行政區域中,一直沿用沙水之名。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為南雄路,沙水為保昌縣地。
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為南雄府,仍領保昌縣地,沙水村為望梅鄉,后又設置沙解巡檢司。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南雄府改為直隸南雄州,裁去保昌縣;直隸南雄州設紅梅司,沙水街為紅梅司屬上北一都,其後在此設沙水塘,至清宣統末年止。民國伊始,改直隸南雄州為南雄縣,其時稱沙水圩。
民國29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全縣劃為2個區28個鄉,第一區均平鄉改為珠璣鄉。以珠璣為行政區域從此始。
1996年,南雄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珠璣仍屬之。
珠璣從鄉改鎮,行政區域在不同時期皆有調整變化。
1949年,設南雄縣第一區珠璣鄉;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南雄縣珠璣鄉;
1958年,珠璣為湖口人民公社管轄;1962年設立珠璣人民公社;
1980年,實行政社分開,改稱為珠璣區公所;
1986年冬,改珠璣區公所為珠璣鎮人民政府,珠璣巷隸屬至今未變;
2005年6月,位於珠璣鎮北面的原梅嶺鎮被撤銷,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全部併入珠璣鎮,總面積222.5平方千米,現轄珠璣、里東、梅嶺、梅關等22個村委會和珠璣社區1個居委會,236個村小組,近4.4萬人。
2014年,珠璣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珠璣巷在沙水河西側,後巷內人工圍河成湖,又叫沙水湖,古時稱巷所在地名叫沙水鎮。從史料看,珠璣巷只是沙水鎮的一部分。阮元編撰的《廣東通志》云:“珠璣巷在沙水寺前”;黃慈博先生的《珠璣巷民族南遷記》抄錄諸族譜中,多稱“沙水村珠璣巷”、“沙水珠璣巷”等。由此可見,古時珠璣巷原屬沙水鎮。據實地考察,原來珠璣巷大體在沙水鎮的南端,即從今珠璣巷南門樓起向北走,經貴妃石塔到石橋(雙龍橋)一段,約長200米。再向北走則是其他巷、里、坊。如今的“珠璣樓”,過去並不屬珠璣巷。據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樓碑(此石碑現仍鑲於“珠璣樓”)記載,“珠璣樓”原為沙水鎮翔鳳坊之樓,早塌,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時才題名為“珠璣樓”。黃慈博先生在《珠璣巷民族南遷記》中記述,沙水鎮還有“儒林里”、“沙水塘”等舊址。後來隨著珠江三角洲的繁榮富庶,來這裡尋根問祖的人越來越多,珠璣巷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沙水鎮的里、巷、坊,都像翔鳳坊那樣,逐步被珠璣巷這個名稱所代替,整個沙水鎮也叫珠璣巷了。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40282113001121珠璣社區居委會
440282113201121珠璣村委會
440282113202220洋湖村委會
440282113203220聰輩村委會
440282113204220長逕村委會
440282113205220新村村委會
440282113206220古田村委會
440282113207220叟里元村委會
440282113208220上嵩村委會
440282113209220里仁村委會
440282113210220塘東村委會
440282113211220石塘村委會
440282113212220里東村委會
440282113213220靈潭村委會
440282113214220祗芫村委會
440282113215220下坋村委會
440282113216220羅田村委會
440282113217220南山村委會
440282113218220梅關村委會
440282113219220梅嶺村委會
440282113220220泰源村委會
440282113221220中站村委會
440282113222220角灣村委會

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

珠璣鎮位於北緯25゜11′14″,東經114゜21′58″。新老323線穿境而過,贛韶鐵路、高速公路也經過珠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9.6℃,屬北亞熱帶溫潤季風型氣候。
珠璣鎮
珠璣鎮

資源概況

全鎮現有耕地總面積31818畝,其中:水田26890畝,旱地4928畝。境內有一沙水河自北向東南蜿蜓而過,匯入湞江河,河長34公里,年流量0.626億立方米,源頭小河3條,中型水庫1座,總庫容量1545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2宗;小型水庫6宗;1—10萬立方米山塘70宗。水力發電廠3個,變電站1個,年供電量250—280萬千瓦時,供電線路全長76公里。
珠璣鎮現有水廠一個,日產水量1.2萬噸,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質潔凈,無污染。為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給水管網採用直徑DN500mm供水管,沿各道路以DN800—DN200mm的給水管與主幹管相接,能保證居民和工業100%用水。

人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珠璣鎮常住人口為25272人。

經濟發展


2006年,珠璣鎮水稻播種面積36110畝,總產17453噸。花生播種面積9260畝,總產1799噸。黃煙種植面積17300畝,總產2235噸,收購量1220噸。耕牛存欄量3695頭。生豬飼養量67316頭,出欄38747頭。家禽出欄量196933隻。2006年財政總收入598萬元,總支出56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251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820萬元。
2018年,珠璣鎮實現生產總值11.2億元,比上年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59萬元;政府財政總收入4318.5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
2018年末,珠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共計2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9家。

農業發展

通過鞏固三大基地(即古田國際型烤煙基地及南雄市長逕煙葉基地、里東地膜花生示範基地、新村水稻制種基地),引進黑山羊的養殖等措施,以點帶面,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轉化運用,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
珠璣鎮內有廣東省的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煙草南雄有限公司、韶關市的農業龍頭企業——南雄金友糧食集團公司,按“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運行,大力種植優質煙、優質稻、地膜花生、玉米,並初具規模,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鎮政府積極推廣“科技興農”,農業生產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珠璣已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煙、優質稻、姜、果樹、蔬菜、玉米、花生等七大農作物為主體的農業結構。
珠璣鎮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較為豐富,全鎮有耕地面積4.5萬畝;其中水田3.42萬畝,旱地1.08萬畝,人均耕地1.5畝,土壤土層深厚,土地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鎮有有大小山塘水庫200多宗,其中中型水庫二宗,小(二)型山塘水庫6宗,為發展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保障。是國家六大優質烤煙基地之一,基地在2001年度的評比考核中,煙葉產業質量,基地規模及基礎設施均名列全國榜首,2002年7月9日全國煙葉生產收購現場會的與會人員參觀了基地,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一致肯定。珠璣鎮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發展。2001年全鎮種植黃煙1.3萬畝,總產1950噸,優質稻2.5萬畝,總產12500噸,花生9000畝,總產2250噸,鎮內已建立了一批白果基地、毛竹基地;沙田柚、奈李等優質水果基地,面積3500畝。隨著農業布局的不斷優化,企業“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運行,珠璣的農業將走出一條規模化、產業化的路子。
主要高質高效農產品有
1、糧食作物:優質谷、美國超甜玉米;
2、經濟作物:優質煙、花生、黃豆、奈李、指天辣椒、白果、大姜。
2、工業方面
中國加入WTO后,珠璣鎮抓住機遇,堅持“你發財,我發展”的道路,制定各項優惠政策,改善投資軟、硬環境,招商項目主要有佔地面積分別為1800畝和3000畝的珠璣巷後裔創業園和珠璣(台灣)工業園、珠璣古巷旅遊酒店,烏泥水庫生態度假村等。
珠璣鎮工業發展主要是依靠本身的資源優勢,有水力發電廠1座、日產水量12000噸自來水廠1座,腐竹加工廠一家及板鴨等。腐竹是珠璣的傳統名牌產品,採用優質黃豆與泉水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無污染、風味獨特,軟滑爽口,營養豐富,素為筵席佳肴,在珠三角享有盛譽。珠璣板鴨,風味獨特,珠璣古巷一年四季有板鴨銷售,以滿足遊客的需要。

第三產業

旅遊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餐飲、服務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現有中檔酒樓3家,珠璣古巷、烏泥水庫觀光林、竹博園等景點吸引了大量遊客,個體私營經濟穩步發展。珠璣古巷和沙水寺是珠璣旅遊業的閃光點。
珠璣古巷位於珠璣鎮內,以古樸清悠的古鎮風貌和豐富獨特的人文景觀著稱,響譽東南亞地區,有“廣東第一鎮”之稱。古巷西依巾字嶺,東府沙水河,周圍良田沃野,延綿千里,巷內有廣東至今唯一一座有絕對年代的七層石塔即貴妃塔;珠璣巷旁有寺院一座,名為沙水寺,沙水寺的主持方丈是在佛教領域具有很高聲望九十八歲的本煥大師,每年都有許多遍及東南亞的信徒前來朝拜,加上寺廟經過修繕及擴建,新的寺宇磚石雕刻細緻精美,氣勢滂溥,結構上用斗拱飛檐翹背,懸樑采柱,四周良田沃野,延綿千里,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此外還有里東保存完好的宋代一條街,街上一座木結構的佔地近500平方米的戲園和戲台,很具有當時的文化特色。珠璣的傳統民間藝術節目有珠璣村的飄色、99節龍;洋湖村的舞青草獅、鯉魚跳龍門、鬧春牛;里東村的雙獅舞龍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珠璣鎮共有中學2所,小學2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珠璣鎮有衛生院3間,村衛生站22間。

電信業

2006年,珠璣鎮共有固定電話裝機數4828部,行動電話擁有數4130部。

社會保障

2016年,珠璣鎮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實施道路提升拓寬、貧困戶危舊房改造、農家樂、光伏發電、烤煙房、腐竹廠等脫貧攻堅項目。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五險一金”覆蓋面不斷擴大。低保五保、醫療救助、雙擁優撫等各類社會保障支出541萬元。實現珠璣到南雄城區老人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

基礎建設

2016年,珠璣鎮安裝路燈764盞,自然村實現亮化全覆蓋。國道323線路網升級改造加快,完成石塘、羅田、角灣等村公路建設4.3公里。農村超高速無線區域網試點建設順利推進,4G網路基本開通至村級,電信光網覆蓋全鎮75%以上區域。第二自來水廠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總投資2600多萬元53宗山塘除險加固項目推進,治理河道31公里;投資300多萬元,完成山塘維修、機耕道、陂頭、水渠三面光等農田水利項目建設。

交通


珠璣鎮境內有國道323線穿境而過,韶贛鐵路和韶贛高速公路穿境。
珠璣鎮
珠璣鎮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珠璣鎮因當地名勝珠璣巷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叟里元村九十九節長龍。洋湖村盧屋青草獅,由八人聯舞,一人舞繡球,以協調的動作,在鼓樂指揮下,表演獅子的各種動作,有“參拜”“謝拜”“走謝”等具有特色的表演。八音鑼鼓由嗩吶、笛子、宋胡、三弦、班鼓、大鑼小鑼、鐃鈸等組成。可以演奏多種不同節奏樂曲,以歡快曲調為主。

風景名勝


珠璣古巷
珠璣古巷位於沙水村,是唐宋時期中原氏族南遷駐足發祥之地,廣府民系“根”之所在,嶺南文化源頭之一。歷經維修重建,唐宋風貌猶存,是海內外千萬南遷後裔尋根問祖、旅遊觀光之地。
大雄禪寺
大雄禪寺原稱沙水寺,創建於宋代,近年重建更今名。

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

珠璣鎮位於南雄市區北面,距市區9公里,新老323線貫穿全鎮,韶贛鐵路、韶贛高速公路也經過珠璣,規劃中的雄樂高速也經過珠璣,高速公路出入口緊鄰珠璣,交通便利。全鎮17個村除上嵩外全部鎮通村公路路面已經水泥硬底化。同時,珠璣處於廣東、江西兩省的交界處,具有較好的邊緣區位優勢。

人文資源優勢

珠璣古巷是大部分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和祖居,每年都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尋根問祖,已突破30萬人次。沙水寺院的主持大師在佛教領域具有很高的聲望,響譽東南亞地區。里東村保存至今的宋代古街,街上有一座木結構的戲園和戲台,沿街建築風格古樸,具有較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勞動力資源

2004年底珠璣鎮總人口為34920人,勞動力14010人,勞動力資源豐富,為本鎮的工業、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後備資源,並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人口來源。

地方方言

珠璣方言具有明顯的客方言的性質,是宋元以後贛南、閩西入嶺的客家移民帶來的。通行客方言下方話。

所獲榮譽


“文化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2021年8月,擬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