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陶器
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
榮昌陶器原產地為重慶市榮昌區安富鎮的地方傳統藝術品。清代以前叫磁窯里,有史可證的陶器最早出現在漢代,明清時代得到廣泛發展,20世紀7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100多年前就銷售到東南亞地區,60年代起,銷售到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挪威、芬蘭、日本等國。現在,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在安富所有的學校都有一門陶藝課,就是為了傳承這門陶藝藝術。一說起陶器,榮昌人就一臉驕傲和自豪。
榮昌陶器
榮昌陶器主要生產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築陶,由於榮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強、燒制的容器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素有“泥精”的美稱,人們因此給了榮昌陶器“薄如紙、亮如鏡、聲如馨”這9個字的評價。
榮昌陶品種繁多,工藝陶中素燒的"泥精貨",具有夭然色澤,給人以古樸淡雅之感。以各種色釉裝飾的"釉子貨",觀之有晶瑩剔透之形,叩之能發清脆悅耳之聲,裝飾大方樸質而富於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還包括各類日用品(蒸缽、鼓子、茶具、酒具、飯確、痰孟)和鑒賞品十餘種和煙具,產品分"泥精貨"與"秘子貨"兩大類。各類鑒賞品設計靈巧,造型優美,透示出強烈的生命活力。目前榮昌設立了陶都博藝館、陶工業園區、陶吧及陶器市場,以便能更好地發揮榮昌的陶技術和陶文化優勢。
在《中國美術——中國各地民間美術分類介紹》的民間陶器里,專門為對榮昌陶器畫了一筆重彩:“榮昌陶器——四川(重慶直轄以後屬重慶,下同)民間陶器”。為重慶榮昌區安富鎮燒制,該地有優質紅、白陶土,質細色正,可塑性強,宜於制陶,主要製成民間日用粗器,如泡菜壇、罐、壺、碗、茶具、花盆、花瓶等。造型大方,釉質尚光。分細陶和彩陶兩種,前者胎薄質堅,後者多有紋飾。裝飾手法有刻花、點畫花、剪紙貼花、雕填、模印貼花。紋樣有卷草、工字紋、折帶紋、鋸齒紋、水波紋。釉色有硃砂紅、西綠、黃丹、乳白、黑等。以黃丹釉為常見,硃砂和西綠釉為特色。”尤其叫人稱絕的是,榮昌陶器對所儲藏的物品不串味、不變味、不滲色,可以長期保質、保味、保鮮,極具實用性。
關於榮昌獨具特色的陶土,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帝堯時期,中原大地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大家推選鯀來治水,但鯀花了9年時間也沒有把洪水制服,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當時,天神給了他神龍玄龜去治水,神龍用尾巴在地上劃一下,就成了一道河渠,然後玄龜把背上背的泥土丟一點在地上,地面就自動長成了一道河堤。就這樣一道道河渠的開通,經過13年的努力,禹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當時,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據說,大禹的故鄉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羌族自治鄉的禹里溝,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后,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當時帶著神龍玄龜去治水,正好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很想進去抱一抱兒子,可又怕抱著兒子就走不了,最後還是狠狠心沒進去探望,悄悄從家門口走了。但畢竟父子連心,走了一段路后,心裡又十分牽掛,禹就站在路邊扯了一團草來搓手上的泥,一分心,草上的鋸齒把手割傷了,血滴下來,把玄龜背上背的神泥浸濕了一塊,這塊神泥後來就落在榮昌區的安富鎮。玄龜背上的神泥是落地生根,隨水勢增長的,落到安富鎮后,就自動生長,阻攔水勢,這一長,就不知道長了幾千畝,所以,現在榮昌全縣到處都是這種優質陶土,那些浸透了大禹手上的鮮血的泥土是紅色的,沒有浸上鮮血的泥土是白色的。 《詩經》、《尚書》、《左傳》、《孟子》、《墨子》、《荀子》、《楚辭》、《管子》、《國語》、《韓非子》等書對大禹治水的事迹都有詳細記載,西漢著名史家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和《五帝本紀》中,完整地記錄下自黃帝到鯀禹的世系和鯀的祖父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為妻的史料。《史記·六國年表》中指出:“禹興於西羌” 。西漢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楊雄在《蜀記·蜀王本紀》有這樣記載:“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當時的廣柔縣轄境蓋有今羌區汶川、理縣、北川及茂縣、都江堰市部分地區。《拾遺記》里也有神龍曳尾開渠,玄龜隨後負泥建堤的故事。應該說,這個傳說還是有一定的依據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人們對榮昌區陶土質量與眾不同的讚歎。
2001年5月30日,為重慶三耳集團量身定做的天下第一缸正式出爐。該缸主要用於盛裝火鍋底料,缸上口直徑3.28米、下口直徑1.68米、高2.88米,表面積24.5平方米,可盛水15.35立方米。該缸外表面雕刻有反映火鍋文化的對聯99副共1600餘字。目前,重慶三耳集團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4年12月中旬,榮昌區為成都一家水業公司專門製作的用於儲裝冰山泉水的一對巨型酒罈賣了十萬元,這在同行業中絕對是個天價。這對酒罈“身高”3米,肚徑1米6,底徑1米4,總容量達8噸多。為了測量酒罈對水質影響程度,該水業公司特意將酒罈內裝著的水送到質檢部門檢驗,發現相同陶製品裝的水中,這對酒罈對水質的破壞程度最低。
但是,由於榮昌陶器對工藝的要求極嚴,往往是一個師傅帶一名徒弟,隨著老藝人的去世,一些榮昌陶器的獨特工藝漸漸失傳。同時,部分生產廠家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傳統工藝的保護,這也加劇了榮昌陶器一些獨特工藝的失傳。所幸的是,榮昌區委縣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榮昌陶文化的價值,他們決心將陶瓷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的支柱,重振“安陶”輝煌。中組部部長賀國強、市委書記黃鎮東、常務副市長黃奇帆等領導先後專程視察了榮昌區安富鎮,對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作了重要批示。市建委、旅遊局也多次派人現場查勘、擬出了保護開發的規劃方案,認為把西部陶都博物館、陶器市場一條街和火神廟民俗博物館融為一體,可以打造為成渝線上一個黃金旅遊點。還有一個李家寨,非常適合周圍抽出半天的時間去爬山,爬到山頂可以進入四川境內,也可以看到整個安富鎮,可以看到整座山都是茶葉。
博物館
從2003年開始,榮昌區投資700多萬元在榮昌區安富鎮建起了佔地27畝的陶都博物館,博物館集文物收藏、科技教育、觀光旅遊、文化鑒賞於一體。擁有漢、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陶器精品2000多件,預計今年11月將對外開放。
西部陶器市場
在修建陶都博物館的同時,佔地15畝的西部陶器市場也開始動工修建,陶器市場裡面有陶器製作研發,陶器觀賞,陶器批發、陶器零售等各種商鋪,建成后將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陶器市場。
陶都自然風景區
根據榮昌區陶器歷史悠久、古迹豐富的特點,榮昌區還在安富鎮劃定陶都自然風景區。整個風景區佔地10961畝,有古宋陶遺址、明、清時代龍窯、階梯窯等25處,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時代的寺廟、碑文、佛塔散落其間。其中,劉家拱橋的宋陶遺址有二平方公里,遺址陶瓷碎片堆積如山,其中不乏當時的精品。人稱“九宮十八廟”之一的“火神廟”在安富鎮也保存較為完好,亭台、樓閣、戲台、飛檐、翹角、人物雕刻等都清晰可見;另外,仙人橋、一碗水、舍利塔、仙女山、竹海、河南寺、雷公寺、新觀音等點綴於風景區中,濃厚的“陶都”氣息和清新的明清古鎮風貌相得益彰,極具旅遊潛力。榮昌陶器,盤活了榮昌一方的經濟;榮昌陶器,鑄造了陶藝歷史上的輝煌。
長期以來,人們對民間陶瓷認識不足,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製造技術上要比官窯粗陋。但它自身所具有的樸素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藝術韻味,卻一直保持著活潑的生命力。要全面了解中國陶瓷,不能忽視民間陶瓷的價值。其實所謂民間陶瓷自製陶技術發明開始就存在了,它就是來源於生活、根植於民間的一種生活必需品。中國各地都有陶瓷生產基地,而官窯則是在此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產物,陶瓷生產和發展的主要方面還在於民間。
榮昌陶器
榮昌陶土蘊藏豐富,泥色為紅色和白色,紅泥含鐵量高,白泥主要含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鐵,泥料質細色正,可塑性強,燒結性能好,含水率低,燒失率低,埋藏淺,是最佳的陶瓷原料,素有"泥精"之美譽。製成的工藝陶產品叩之發聲清脆悅耳,體形秀麗精巧,釉質光潤,裝飾樸素大方,既實用,又美觀,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榮昌紫泥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工藝條件,那就是它的缸炭要選用本地上等的松樹和青崗樹為煅火料。寨子山上的松樹和青崗樹油脂含量特重,就連山上的馬兒斯草和蕨草的含油量都非常之高,這也許和安富鎮的土質和氣候有關,紫泥在燃燒過程中,缸炭的油氣在窯爐里慢慢地揮發,讓每一件 陶都能慢慢地滲透油火之熏,待到出窯時件件紫砂 陶都有油潤與亮感,這就是榮昌紫砂 泥的特色之點。
榮昌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