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紙

剡紙

剡紙,浙江傳統名紙,亦稱“剡藤”、“溪藤”。唐、宋時,越中多以古藤製紙,故名“藤紙”。剡紙的主要特色是薄、韌、白、滑,因而也被稱為“玉葉紙”。由於其白和韌的特點,剡紙不但是書寫上品還可用來制帳、制被。

簡介


剡紙(shàn zhǐ),浙江傳統名紙。亦稱“剡藤”、“溪藤”。唐、宋時,越中多以古藤製紙,故名“藤紙”。孫能傳《剡溪漫筆小敘》:“剡故嵊(shèng)地,奉化與嵊接壤亦有剡溪,為余家上游。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紙,所謂剡溪藤是也。”因之紙名“剡藤”。蘇軾《和人求筆跡》:“從此剡藤真可吊。”王十朋註:“唐舒元輿作《吊剡溪藤文》,言今之錯為文者,皆夭閼剡藤者也。剡藤可作紙。”又蘇軾《孫莘老求墨抄亭》詩:“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特色


剡紙特色

主要特色是薄、韌、白、滑。
《非煙傳》稱剡紙為“玉葉紙”,有“薄於蟬翼難供恨”句,梅聖俞詩“花箋脆蠹不經久,剡楮薄慢還可怡。”可見其薄、韌。東坡詩:“溪石琢馬肝,剡藤開玉版。”
黃庭堅以為瑩潤如玉,曰玉版。足見其白潤。陸龜蒙有詩讚剡紙:“宣毫利若風,剡紙光如月,”歐陽修詩曰:“剡藤瑩滑如玻璃,”足見其光滑。
除白為剡紙本色外,也有色箋曰羅箋。蘇易簡《紙譜》:“蜀人造十色箋,其文謂之魚子箋,又謂之羅箋,剡溪有焉!”色箋也名“錦水春”,丁晉公《紙詩》:“妙制剡溪人,多名錦水春”。北宋陶谷清異錄》謂白樂天用“剡溪小等月石松紋紙”,是剡紙多品,不但有色而且還有紋。

製作工藝特色

剡紙製作工藝特色在藤、在硾、(椎搗爛熟)在敲冰時產,《剡紙歌》剡溪剡紙生剡藤,噴水搗為焦葉棱。紙料剡藤要像斬肉泥一樣排著搗過多次。薛能詩“越毫逐厚俸,剡硾得佳名。“注曰:近相傳以搗熟紙為硾。藤本纖維長而韌,自須搗熟才能成好料,剡地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後世多籍以作水碓硾紙料。又製紙以冬季為最善,曰敲冰紙。張伯玉詩“敲冰呈妙手,織素竟交鴛”。注曰:“越俗呼敲冰紙”。《新安志》“紙、敲冰時為之益佳。”蓋用冬水也,想是纖維經冰更易硾細得好料。

剡紙趣用

剡紙由於白、韌,不但是書寫上品還可用來制帳、制被。五代時有紙帳詩“清懸四面剡溪霜,高卧梅花半月床。”“覺來虛白神光發,睡去清閑好夢長。”是用來糊在床周圍帳屏架上用的。(今新昌東鄉小將一帶仍用竹編屏懸床架四周作帳習俗)。陸遊有《謝朱元晦寄紙被》詩,“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紙可作 被更是聞所未聞,想是以輕白之紙襯絲綿作絮的,如後世翻絲綿時襯棉紙然。

歷史興衰


剡紙記載最早見於晉張華博物志》:“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紙,故即名紙為剡藤。”《古今圖書集成》以為“剡之藤紙得名最舊,其次苔箋張華生於孫吳嘉禾元年(232),剡藤早於苔箋,可見剡地製紙當始於曹魏前,支蔡倫初造紙(105)不過百餘年,製紙工藝先以舊魚網、破等廢棄纖維后以樹皮、麻頭造紙。剡地則以滕為主料,稱剡藤。晉時剡滕已入《博物志》,為人所知。《浙江通志·物產》引《元和郡縣誌》:“餘杭縣由拳村出好藤紙。”又引《嵊志》:“剡藤紙名擅天下,式凡五,藤用木椎椎治,堅滑光白者曰硾箋,瑩潤如玉者曰玉版箋,用南唐澄心堂紙樣者曰澄心堂箋,用蜀人魚子箋法者曰粉雲羅箋,造用冬水佳,敲冰為之曰敲冰紙,今莫有傳其術者。”唐時剡藤更“盛名擅天下。”李肇國史補》曰:“紙之妙者,越之剡藤,苔箋。”舒元輿有《悲剡 藤文》極言“剡紙遍天下,剡藤難為繼。”中唐時詔書明定為藤、麻,稱“剡牘”“宣麻”。“書文者皆以剡紙相誇”。剡藤衰,北宋時始以竹為紙,《志林》“蘇東坡謂:今以竹為紙,古所無。”當時竹紙初見而剡紙仍為珍物。東坡曾以購得剡紙二千幅為快事。同時《蘇文忠雜誌》以“天台之玉版,黃岩之藤紙在澄心堂之上”可見剡藤匱乏后藤紙技藝已南傳。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李易居嵊南有《貴門卜築》詩“剡川非沃野,地僻民更窶,趁時務擷茗,餘力工搗紙。”雖已無明顯讚詞,剡紙仍是農村副業,但由於“溪中多紙工,刀斧斬伐無已時”,剡藤終於難以為繼。約五十年後嘉泰年間(1201—1204)會稽竹紙代興。 《嘉泰會稽志》載“(會稽)獨以竹紙名天下。它方效之莫能彷彿,遂俺剡藤矣!”《剡錄》(1214)引《新安志》“剡用南唐澄心堂紙,其樣甚展。”績溪乃 澄堂遺物。”是宣紙興起當在剡藤衰落以後。由於竹紙原料充沛,工藝提高,剡地亦轉產竹紙。《嵊縣誌》載明初(1368—)“越中凡昔人所稱名紙絕無聞,維竹紙民間有之,然亦不佳。”至成化時(1466—1487)則已“今莫有傳其術者。”然而剡地製紙業畢竟還是一直延續下來,直至今日。
世稱五右軍拂蠶繭紙走鼠須筆成蘭亭集序。《蘭亭序》成於會稽,近剡地,當時尚無會稽竹紙,名紙當為剡藤及苔箋,(側厘紙)其所用紙筆均頗奇特。鼠須當為黃狼之須,取其堅挺,遇糙紙當更顯筆力。今制筆仍有狼毫,亦較羊毫為挺。蠶繭紙當與蠶繭有關而繭絲過於長韌,非紙料。後世剡地出蠶種,暢銷浙西各地,產蠶種 紙,以桑皮為主料,亦稱桑皮紙,供蠶蛾產卵其上以留種。舊法制蠶種需將種卵連紙浸鹽滷中一月以殺病菌,故其紙特強韌耐久,色淡灰而質較厚、糙,後世習以為文契用紙,似可彷彿。民國時剡東一帶尚多製紙工場,以桑皮、藤本、竹、木、稻草,麥桿為料,以水碓搗紙漿,品種有日用紙,書寫紙,包裝紙,迷信用紙四大類。據民國十九年(1930)浙江紙業調查,新昌有紙槽73隻,資本5000餘元,所產有桑皮紙296件,花箋686件,草紙504擔,溪源紙315件。浙紙造紙工藝於木質紙“常以青桐梗汁或羊桃藤(即彌猴桃新昌稱藤梨)汁膠之”,也許即是剡藤紙的遺制吧!藤梨新昌山區甚多,隨砍隨生可一年一收,其餘如蔓刺藤,黃交藤亦隨處可見,是否曾用作紙料已不可考。

相關詩詞


《剡紙歌》唐·顧況
雲門路上山陰雪,中有玉人持玉節。
宛委山裡禹餘糧,石中黃子黃金屑。
剡溪剡紙生剡藤,噴水搗後為蕉葉。
欲寫金人金口經,寄與山陰山裡僧。
手把山中紫羅筆,思量點畫龍蛇出。
政是垂頭蹋翼時,不免向君求此物。
《和人求筆跡》蘇軾
麥光鋪幾凈無瑕,
入夜青燈照眼花。
從此剡藤真可吊,
半紆春蚓綰秋蛇
《孫莘老求墨抄亭》蘇軾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諭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有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