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溝村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市轄村
羊角溝村位於涉村鎮政府西南40公里處,村中有人口1951人,土地面積18462畝,轄兩個自然屯。
羊角溝村位於涉村鎮政府西南40公里處,村中有人口1951人,土地面積18462畝,轄兩個自然屯,村中有小學一所,診所三個,全村有黨員21名,村領導班子由6人組成,政務公開是按季度公開。村中種植業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養殖業以牛、豬、羊為主。全村共有215人在外務工,村中需要糧食的價格與銷售信息和勞務輸出信息。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楊姓建村於形似羊角的山溝里,故命名楊家溝村。後來楊姓遷走,劉姓十二兄弟從河北村(今新興村)遷來定居,改稱羊角溝村。另一說,清初楊姓建村,以姓命名楊家溝村。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楊姓遷走,劉姓遷此,以溝形命名為羊角溝村。2002年,全村330戶,953人。有李、王、劉、汪等姓,均為漢族,其中劉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羊角溝小學。建國后,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常年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達100人。1997年,三年級以上學生到五間屋學區小學就讀,本村只有一、二年級兩個教學班,教師2人。
1998年以來,在縣統考中成績名列前茅。從恢復高考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專院校者30多人,其中重點大學的10人。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以種糧為主,常年糧食畝產量60公斤左右,經濟落後,收入微薄,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解放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常年糧食產量達到120公斤。特別是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0年,集體整修村街500米,植樹6.7公頃,其它綠化2公頃。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集體福利1971年,村集體投資建起合作醫療站。1974年,集體投資5萬元,村民用上電網供電。1997年,集體投資7萬元,安裝上閉路電視。同年,集體投資10萬元,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起,每年春節集體均發給村民麵粉等節日食品;村民各項集資,均由村集體負擔。
2002年,全村有運輸車輛80輛,摩托車80輛,電話23部,彩電300台,電冰箱100台,洗衣機20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9年,村統一規劃新房區,統一建房,村民住上了新磚瓦房。
羊角溝村位於海陽市城區北部3公里,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48′。東靠煙鳳公路,西與鞋西溝村、姜家疃相鄰,北與地北頭村相連,南與八里庄接壤,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8.4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花生、蔬菜等。
羊角溝村與窯上疃村、和平村、民主村、石劍村、大磊石村、南磊石村、五間屋村、閻家莊村、榆林澗村、地北頭村、山後村、小叢家村、姜家疃村、鞋西溝村、北倪家村、北八里庄村、大叢家村、城北村、薛家莊村、初格庄村、宅科村、北才苑村、南才苑村、院西村、南倪家村、西八里庄村、涼山後村、黑石埠河村、邢家村、李家村、垛蘭村、后辛治村、前辛治村、朱家莊村相鄰。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車牌代碼 | 電話區號 | 郵政編碼 |
羊角溝村 | 370687002215 | 魯F | 0535 | 264000 |
組織建設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0年,本村成立黨支部。在黨的領導下,村裡成立了三個互助組,先後開展反奸、反特和土地改革運動。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34名。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劉仕、劉元聚、汪希選、劉鳳成、劉敬竹、劉敬信、劉元根、劉敬煥、劉敬明、劉煥佩、劉敬新、劉煥東。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劉松、劉鳳成、劉品芳、劉元聚、劉仕、劉均芳、劉鳳成、劉元根、汪希選、劉敬信、劉送芳、劉敬煥、劉敬明、劉煥佩、劉敬新、劉萬軍、劉煥湖、劉敬新。1999年5月,劉煥湖被選為首任直選村委員會主任。2002年4月,劉敬新任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