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暢師北游
送文暢師北游
公元八百零三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就曾作《送文暢序》贈與文暢和尚。而在同年,韓愈因事被貶為陽山令,至公元公元八零六(唐憲宗元和元年),韓愈移職江陵法曹,不日又返回長安任國子博士,期間文暢和尚與韓愈交遊甚密。不久,文暢和尚起程北游,行前向韓愈辭別,韓愈即作此詩以贈。本詩可分三段,首段寫四門博士時與文暢和尚的交遊,中段寫貶陽山令至歸京時期和文暢和尚的交遊,末段寫韓愈對文暢和尚北游的挽留之情。
朱彝尊曰:「一味逞粗硬,然氣力亦足驅使。」
李光地《榕村詩選》曰:「先敘文暢求言,而當日作序極陳古義以破其惑,即今集中《送文暢序》是也。中言被貶陽山,自幸還見親識,而僧之往來尤密。后乃勸其逃墨來歸,以詩文為緣,足以自致,且與為異日相從之約。」
俞瑒曰:「公諸長篇用險韻,都不傍借,正所謂因難見巧,不獨《贈張十八》一首也,但江字韻為尤窄耳。」
程學恂曰:「諸贈僧詩,於澄觀取其經營之才,於惠師取其好游,於靈師取其能文,於文暢取其多得搢紳先生歌詠,皆非以僧取之也。」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因論事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一生著述頗豐,文學造詣極高,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寫作極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進學解》、《順宗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