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獎

母親河獎

“母親河獎”是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是: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委、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生態環境領域設立的大獎,是民間最高獎項。它是為表彰獎勵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民間人士,提高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擴大保護母親河行動的社會影響,鼓勵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大業中來,為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而設立的。

2017年12月,第八屆“母親河獎”揭曉。

背景介紹


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主題、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如何協調發展的問題,成為全社會日益關注的熱點。江澤民總書記曾就生態環境建設作過重要批示,國務院也公布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特別是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水災,更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改善生態環境是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啟動了“保護母親河行動”。
為表彰獎勵在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要影響的個人、組織和項目,增強青少年及社會公眾的母親河意識、資源節約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鼓勵更多的社會公眾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在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部委指導下,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特設立“母親河獎”,並組織實施此項活動。

獎項介紹


母親河獎
母親河獎
“母親河(波司登)獎”評獎範圍為不受國籍、年齡、職業限制的非國家公務人員。
“母親河獎”每兩年年評選一次,評選名額為10名左右,每名獲獎者獎勵人民幣2萬元。該獎涵蓋生態環境的所有領域,面向所有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個人。任何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成績卓著;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綠色文明影響廣泛;發明或推廣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技術、新產品實效明顯;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組織、團體,積極開展活動,貢獻突出的個人均可參加評選。
江蘇康博集團出資設立“保護母親河行動波司登獎勵基金”,並以此基金資助“母親河獎”評選。
第八屆“母親河獎”獎項分為如下5類:
1.面向個人設立“母親河獎”綠色衛士獎;
2.面向青少年集體及環保社會組織(高校社團)設立“母親河獎”綠色團隊獎;
3.面向新聞媒體(傳統媒體或新媒體)設立“母親河獎”綠色傳媒獎;
4.面向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設立“母親河獎”綠色貢獻獎;
5.面向青少年生態環保工作參與單位設立“母親河獎”組織獎。
以上每類獎項的評選數量均不超過20個。

評選流程


1.申報推薦:
各省級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推薦本地、本部門(系統)參評對象,其它社會團體和個人自薦或薦他;
2.審核初選:
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參評對象有關情況,並按照參評條件對參評對象進行分類、初選,向評委會席位評委提交入圍候選人(組織、項目)建議名單。評委會席位評委對入圍候選人(組織、項目)建議名單進行集體評議、審核,確定入圍候選人(組織、項目)名單;
3.候選人公示:
通過有關媒體將入圍候選人(組織、項目)有關情況公示一周,就入圍候選人(組織、項目)的資格接受社會監督;
4.大眾評選:
通過網路投票的形式進行大眾評選,由公眾投票產生共20名左右晉級候選人(組織、項目);
5.評委會評選:
評委會對晉級候選人(組織、項目)評議後進行無記名投票,按票數順序產生“母親河獎”獲得者;
6.公布表彰:
向社會公布評選結果並適時舉行頒獎典禮。

參評條件


個人條件

不受國籍、職業限制,個人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參與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長期紮根基層,積極投身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矢志不移,艱苦奮鬥,事迹感人;
(2)積極宣傳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的重要意義,在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宣傳生態環保知識、增強青少年及社會公眾母親河意識、資源節約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方面貢獻突出;
(3)發明或推廣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技術、新產品,在促進社會節能環保技術進步方面貢獻突出;
(4)為保護母親河行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作出重大貢獻的組織或團體的主要負責人,尤其是青少年負責人。

組織條件

境內外企業、非政府組織,不受行業限制,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貢獻突出;
(2)積極開展生態考察、生態建設、環境教育、環境監護、資源節約等生態環保實踐活動,影響廣泛,在帶動當地公眾母親河意識、資源節約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提高方面貢獻突出;
(3)大力支持、參與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在傳播綠色理念、改善生態環境、扶持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等方面貢獻突出。

項目條件

在每一屆期間已經完成或已經取得一定實質性成果,為保護母親河行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作出突出貢獻,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充分體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理念,切實反映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對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迫切要求;
(2)目標定位明確,方案設計周密,技術保障到位,監管措施明晰,實施步驟有序;
(3)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示範性,已經完成或已經取得一定實質性進展的成果,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獲獎名單


第一屆(2001年)

獲獎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王中強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人武部部長(在庫布其沙漠,建立了萬畝林生態建設基地。 )
王文善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高級工程師
太田誠日本國人,日本產業開發青年協會常務理事(在中國搞環境保護、植樹造林活動20多年,共種植了900多萬棵樹木,植樹面積合計5000多公頃。 )
尕布龍青海省西寧市南北山綠化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原青海省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在西寧市南北兩山累計完成荒山造林3.75萬畝。 )
申紀蘭(女)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農民(帶領西溝人民修堤壩、建水庫、治灘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並建成了500畝灘地。 )
劉春(女)環保志願者,創建北京劉春工作室
周美恩(女)江蘇省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退休教師、江蘇省首家民間環保組織“綠色之家”創始人(向公眾宣講:創造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生活,清潔生產、節約能源。 )
郭七保山西省離石市田家會鎮前馬家村農民(八年的時間,種植5100畝木材,樹木成活率均在85%以上。 )

第二屆(2003年)

獲獎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久保田滿宏日本青年團協議會原會長,現任顧問(自1991年開始,在庫布其沙漠已累計植樹50多萬株,固沙面積達2000公頃。 )
田桂榮河南新鄉市農民(從1999年到2002年,田桂榮共收集廢舊電池六十二噸,並主辦了“田桂榮環保網”和“新鄉市環保志願者協會”。 )
李磊北京林業大學學生(他是大學生環保社團——山諾的成員。 )
李雙良山西省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治碴顧問(1983年,李雙良承包下太原鋼鐵廠的廢渣山的治理,最終巨大的渣山消失,還創造出了2.6億元的經濟價值。 )
楊欣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會長(在長江源頭,中國的第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在楊欣的努力下建成。 )
陳奇偉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積極帶領公司參與公益事業,向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動捐款逾3000多萬人民幣。2000年,向保護母親河行動捐款100萬元,在河北懷來資助造林5000畝。 )
容憶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生(從小學4年級起就任《深圳青少年報》、《花季雨季》記者,長期關注和參與各種環保活動。2002年,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特邀嘉賓,出席了在深圳舉行的世界環境日國際紀念活動和“全球環境500佳”論壇。 )
唐臣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萬合永鎮西大營子村農民(1984年,唐臣與妻子帶著年僅11歲的孩子與60多歲的母親治沙,三千四百畝的黃沙已經變成了一片綠洲。 )
奚志農雲南民間環保組織"綠色高原"創始人(多年來,奚志農通過鏡頭,既展現了滇金絲猴、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美麗與安詳,又記錄了人類對自然的殘暴和掠奪。 )
梁從誡自然之友會長(1994年,梁從誡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 )
梅忠堂解放軍報社編輯(為報道中國世紀之交的生態環境狀況,他在八年間相繼走過了祖國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並參與了淮河治污、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追尋白鰭豚等多項採訪活動。 )
保護母親河行動特別貢獻獎秦保中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青年局局長

第三屆(2005年)

獲獎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王君婧北京東方德才學校四年級學生(從1998年開始獨立回收廢舊電池,不到4年就收集了10萬餘節廢電池,創下了吉尼斯紀錄。 )
劉東華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地方新聞部記者(在從事電視新聞的10年間,製作了大量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報道,先後對東北松遼平原黑土地、西南珠江流域的石漠化地區以及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了深入調查。 )
忻皓浙江省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志願者(大學期間組織建立浙江省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2000年,策劃並組織了“耐士千環保世紀行——2000’求是學子自行車環浙江”活動, )
董得紅青海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副院長(多次深入三江源區和沙漠腹地的各大林區對青海沙漠化現狀,發展趨勢和防治對策及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並以紀實文學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工作和防沙治沙工作。 )
川手正一郎日本人(川手先生率日本友愛青年協會代表團參加在湖北省秭歸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舉行的“中日青年生態綠化示範林”工程啟動儀式及綠化植樹活動。 )

第四屆(2009年)

獲獎 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哈希·扎西多傑青海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1992 年,哈希·扎西多傑首次開展可可西里藏羚羊反盜獵保護工作,之後創辦了青藏高原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 )
郭青俊新疆阿勒泰地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實施“北水南調”工程,將額河水引到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石油重鎮克拉瑪依等城市。 )
楊建南浙江省永嘉縣第十五中學校長(2008年12月,代表團中央“中國青年環保訪日交流團”赴日本環保考查並進行友好交流訪問。 )
郝庭內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消防中隊班長(參加“改善生態南北攜手,增進交流兩地共贏”植樹造林活動。 )
王麗娜江蘇綠色之友秘書長
劉博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學生(義務環保協會考察渭河兩岸生態環境,獲取了一手保護母親河基本資料,組織撰寫了10萬字渭河考察報告文集。 )
孔媛媛河北省邯鄲電視台主任播音員(孔媛媛情系母親河,先後組織了“愛我母親河———徒步千里走滏陽”大型環保活動、“千里挺進大別山”三江流域環保志願活動、“滏陽子牙河千里穿越環保調研行動”等。 )
獲獎類型組織名稱/事迹
集體廈門大學學生綠野協會(協會培養大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通過身體力行地做一些身邊的環保小事,達到“傳遞綠色夢想”的目的,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江蘇省徐州市綠色之家(綠色之家以倡導綠色文明、宣傳環保為己任,他們自籌資金在三江源頭,北京東郊等多處造林。二零零三年在濱湖公園建成“綠色之家銀杏林”。 )
內蒙古保護呼倫貝爾草原青年促進會(種植各類樹木180萬株,建設青少年生態園、青年林106處,總面積超過32000畝。 )
遼寧省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協會成立20年來保住了黑嘴鷗棲息地(濕地)50萬餘畝,黑嘴鷗數量也由1200隻增加到8000多隻。 )
重慶市豐都縣誌願服務總隊(該組織組織了拾長江垃圾消除白色污染的"萬人拾漂"、"我為母親河添綠色"的植樹等活動。 )
項目全國青少年綠色長征活動(2007年綠色長征隊員深入2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科學考察,共撰寫了科學考察論文41篇。 )
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乘青藏鐵路列車,做高原綠色使者”活動
廣東省東莞市環保志願服務總隊“保衛地球之腎,拯救紅樹林”活動
山西省左權縣趙家莊村鸛鳥保護基地項目(2005年10月,綠色太行協會創建了該組織第一個綠色基地--太行山黑鸛自然保護區。 )
團青海省格爾木市委長江源頭志願者環保項目(長江源頭志願者環保項目於1999年實施,2000年在長江源頭成立了“志願環保小衛隊”,長期在長江源頭清理、撿拾垃圾,並做環保義務宣傳員。 )

第五屆(2011年)

獲獎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陳飛浙江省永嘉縣綠色環保志願者協會會長(2005年在家鄉珠岸村創建全國首個無塑料袋村,被媒體譽為“中國無塑料袋第一村”。2008年發起保護母親河——楠溪江流域包江保潔活動,多家媒體對其環保事迹進行了報道。 )
吐地·艾力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發起“塔里木河流域受損生態修復與荒漠生態科技示範工程”。 )
董皎團雲南省呈貢縣委書記(至2011年五年來呈貢縣共有4.67萬人次的青少年加入到保護母親河行動中來,發放宣傳單10萬份,發放宣傳掛圖3.6萬張。 )
劉古軍重慶市萬州區市政局環衛處清漂隊隊長(2003年以來,3000個日日夜夜,劉古軍帶領萬州環衛清漂隊打撈起數萬噸漂浮物。從他們手裡撈起的漂浮物可以壘成幾座小山,對保護長江水質和三峽大壩安全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林永法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石浦漁村村委會主任(2000年,組織21位漁民自發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環境為宗旨的“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發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海洋保護的民間組織——“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委員會。 )
李倦生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發揮學院的資源優勢,指導“新芽環保協會”發起成立湖南省首個跨校學生社團聯盟——湖南省高校綠色聯盟,開展“保護湘江綠色環保行”、“湘江調研”等系列活動,向社會公眾宣講“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環保知識並進行現場諮詢。 )
黃東亮福建省漳州市環保開發公司總工程師(他以九龍江沿江百姓飲水安全為己任,長期監測和研究九龍江飲用水源動態及其水質變化規律,及時提出污染控制辦法和水質保護措施,發表多篇論文。 )
徐成立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一直紮根紫塞邊陲,致力於造林綠化和灤河上游地區的生態保護工作,特別是小灤河、伊瑪吐河、伊遜河、武烈河四大灤河支流的發源地保護工作。 )
楊樹宏山西省長治市城區淮海小學校長(落實校園節能減排工作,把學校發展的有限資金用於傳統設備的升級改造,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劉思宇山東工商學院政法學院09級學生(2009年,劉思宇在六年公益實踐后,自籌項目資金,建立公益團隊——思宇責任社會(Siyu Harmony Society)參與策劃並執行國際項目。 )
獲獎類型組織名稱/事迹
集體中國大學生環境教育基地(在全國範圍內支持近百個科研項目,其中《能源消費、經濟增長與中國CO2排放量變化——基於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等11個項目已經發表。 )
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龍家小學(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農業出版社等組織的資助下創辦了存書萬餘冊的“環保圖書室”。建有300餘畝“紅領巾林場”、校園“紅領巾苗圃基地”,每年開展“種下一片綠”和植樹節活動。 )
浙江省杭州市環保志願服務總隊(開展保護母親河清源行動,打撈清理岸邊垃圾,對富春江新安江兩岸的電鍍廠、化工廠進行排污監督,協助環境監察。 )
吉林農業大學“綠野”青年志願者協會(2010年,協會開展“綠化美化行動”、“文明社區建設”等活動,參與志願者累計約600人次,累計工時3000小時。 )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局(2001年,杜爾伯特縣規劃啟動“西北風口”生態工程,開展了8次大規模治沙造林突擊戰役,完成造林35.6萬畝。 )
保護母親河行動特別貢獻獎中國人民解放軍68006部隊(植下60 余萬棵樹,面積達 7000 余畝。部隊還與駐地村落結對幫扶,軍民攜手種植了1000 畝“軍民共建林”。 )

第六屆(2013年)

獲獎類型姓名職務/事迹
個人馬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帶領團隊收集整理各級政府部門發布的環境監測數據,開發中國首個水污染公益資料庫“中國水污染地圖”資料庫。 )
王國雲重慶市雲陽縣石雲村農民(王國雲在雙腿殘疾的情況下,跪著栽了30年樹,從沒間斷過。他帶動鄉親們一起植樹5萬餘株。 )
劉真茂湖南省宜章縣長策鄉退休幹部(2012年,發起成立劉真茂環保志願服務團。 )
鞠鑫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2004年,在靖江一中創辦赤子之心社團,帶領學生投身長江資源調研與保護,舉辦了全國首個“校園母親河節”項目,已連續開展8年,籌資近萬元。 )
孔令韜“更綠色的上海行動”創始人(2005年,創辦上海大學綠色時尚聯盟,帶領團隊推動校園廢電池及電子垃圾的規範處置。 )
錢亞超遼寧省大窪縣環境科普公益協會會長(錢亞超帶領大批環保志願者圍繞遼河流域(盤錦段)水環境與健康議題積極開展各種環境科普教育、志願者培育、污染干預、生態旅遊等環保活動。 )
汪文勝安徽省岳西縣青天鄉林業站站長(參加工作24年來,一直奮鬥在林業基層第一線。2006年,調任岳西縣重點林區鄉鎮青天鄉任林業站站長以來,組織開展植樹造林24850畝,義務植樹102萬株。 )
劉振剛包鋼集團公司生產部部長(在全面治理污染源點的同時,帶領生產部加快綠化美化的進程,繪製“綠色包鋼”藍圖,三年中使包鋼的綠化覆蓋面積由35%上升到38.1%。 )
朱再保湖南省岳陽市軍隊干休所退休幹部(1983年至2013年三十年間,以全市100萬在校青少年及至少200萬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先後開展了環保科普知識普及、濕地保護、淡水國情、生物多樣性保護、接軌全球環保、城市綠色創建、家庭節能減排、環保社會實踐、發展環保民間組織等“九大系列”共200多項環保主題教育與實踐行動。 )
張立強陝西綠源治沙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毛烏素沙漠南部沙區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沙區植被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 )
獲獎類型組織名稱/事迹
集體解放軍63712部隊(40年來,部隊官兵靠雙手建成了晉西北面積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園、最長最密的防風防沙林帶、最先進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中瑞“環境小碩士”項目組(實施保護環境項目。 )
湖北省襄陽市環境保護協會(自成立起主要致力於環境宣傳教育和發動公眾參與、污染調研、政策推動,對進入漢江的污染源,尤其是點源污染,進行不斷的調研和排查、監督。 )
南京農業大學綠源環境保護協會(志願者們徒步行走930公里,開展校內外環保宣教活動215場,發放宣傳資料3240份,完成調查問卷6400份,撰寫調查報告20餘篇、學術研究論文3篇。 )
黑龍江省雙豐林業局(10多年來雙豐林業局有林地面積增加6057.4公頃,林木總蓄積增加304.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增長4.34%,安邦河不僅長年水量充沛,還保證了15萬畝農田的灌溉需求。 )

第七屆(2016年)

綠色團隊獲獎名單(按行政區劃排序)
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內蒙古農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環境保護協會
黑龍江省東北林業大學綠色使者志願者協會
上海市大學生環保社團聯盟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小青團”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共青團浙江省建德市委員會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分會
江西省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青少年綠色聯盟
湖北省“監測漢江水 保護母親河”行動小組
湖南省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
湖南省長沙綠色瀟湘環保科普中心
廣西醫科大學綠色沙龍環保協會
廣西青年綠色營
海南省三亞市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海南省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年團隊
貴州省遵義縣第三小學
陝西青年與環境互助網路
寧夏生態文明促進會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綜合技術中心
綠色衛士獲獎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萬曉白(女)吉林白城市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秘書長
馬學慶 遼寧大連市沙河口區愛心海志願者服務中心負責人
王彥婷(女,蒙)新疆吉木薩爾縣環境保護局副隊長
王立松 雲南昆明道心公益青少年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常務理事長
王 利 青海西寧市城中區環境保護局中隊長
方垂弘 福建省環保志願協會副會長
馮 偉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
石 震 河南新鄉市輝縣市團委書記
畢永剛 山西長治縣南宋鄉東掌村黨支部書記
喬 森 江蘇常州公路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喬森工作室負責人
楊元輝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高級工程師
張立新(滿)河北遷西縣林業局農藝師
張志如 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副處長
張喜旺 內蒙古億利生態建設民工聯隊負責人
沈彥東(壯)共青團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任科員
周 平(女)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所所長
羅代祥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俄洛鎮孔瑪村選派支部書記
姚志賢(女)四川內江市水務局甜城湖水務清潔隊隊長
韓傑榮 甘肅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秘書長
曹 健 天津市北三河管理處工程師

第八屆(2017年)

綠色衛士獎
(共20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俊河 甘肅省民勤縣國棟生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王棟(滿)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工程師
王雙喜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邢好麗(女)山西省侯馬市紫金山街小學教師
劉大偉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教師
次旦旺久(藏)中共西藏仁布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閆敏(女)全國畜牧總站高級工程師
吳喜達 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黨支部副書記
何波 重慶市合川區三廟鎮戴花村民間河長
何建軍 湖南省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
汪松哲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生 綠色浙江大學生聯盟執行主席
張貴良 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縣林業局助工、副局長
張道強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黃河河務局中隊長
陸小龍 貴州省貴陽市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項目主管
陳三雄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周巴(藏)四川省阿壩縣瑪榮峒格生態文化旅遊專業合作社社員
倪歡(女)上海閔行區江川綠色光年環保服務中心理事長
盛建 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南京愛心之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
溫皓 共青團寧夏區委統戰與社會聯絡部部長
譚世祥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幸福鄉八一村黨委書記
綠色團隊獎
(共20個,按行政區劃排序)
水利部松遼委志願者服務隊
北京永定河節水護水志願者服務隊
天津紅橋區環境保護局綠色青年小組
河北張垣之心公益促進會
內蒙古錒鍔銥(AEI)環保公益志願者協會
遼寧鞍山市紅星公益服務協會
吉林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綠色協會
淮陰師範學院“綠之源”環保協會
福建福鼎市青少年環保志願者協會
江西遂川縣國稅局青年志願服務隊
山東淄博市綠絲帶發展中心
黃河科技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湖南走讀湘江環保公益社
華南理工大學綠願服務隊
桂林理工大學綠色環保協會
貴州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
西藏昌都市青年志願者協會
陝西咸陽市企業環保志願者協會
第五師九十一團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綠色傳媒獎
(共18個,按行政區劃排序)
中國水利報
農民日報社科教部
北京青年報
鄂爾多斯文體交通廣播
“上海水務海洋”微信公眾號
“鹽城共青團”微信公眾號
“青春寧波”微信公眾號
歙縣廣播電視台
江西農村廣播
濟南電台音樂廣播
河南手機報
株洲晚報
“佛山環保”微信公眾號
《熱帶播報》欄目
貴州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
江孜縣網信辦
臨夏州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尖扎宣傳”微信公眾號
綠色貢獻獎
(共19個,按行政區劃排序)
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
北京環衛集團固廢處理青年創新工作站
山西宇皓環保紙業有限公司
學鋒家庭農場
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維爾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紹興柯橋江濱水處理有限公司
江汽集團“IEV新能源團隊”“IEV新能源團隊”
福建省三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贛州歸根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金蔡倫紙業有限公司
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森海環太文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貴州北盤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光照發電廠
西藏山南邊久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
甘肅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電投集團青海黃河水電公司
組織獎
(共13個,按行政區劃排序)
黃委晉陝蒙監督局
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環境保護處
共青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委
共青團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委員會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水上管理處
共青團江蘇揚中市委
共青團浙江台州市委
共青團安徽池州市委
福建省大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河小禹”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共青團河南省委社會聯絡部
共青團廣西柳州市委
共青團雲南澄江縣委
陝西省水利廳水資源與科技處

獎項意義


保護母親河行動是一項大型群眾性生態公益活動。“母親河獎”是保護母親河行動設立的唯一獎項,每二年一屆,旨在表彰獎勵為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要影響的個人、組織和項目。通過此活動,增強青少年及社會公眾保護母親河的意識,提高他們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鼓勵更多的社會公眾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實現全面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符合公眾的願望,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渠道,率先創造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途徑。在群眾中范藏著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巨大熱情和力量。“保護母親河行動”就是以“保護母親河行動”這個具有強大民族凝聚力、感召力的口號,激發和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育少年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性,以工程化、社會化的方式,通過“5元捐植一棵樹,200元捐植一畝林,200元捐建一畝坡地改梯田”,為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架起一座橋樑。
利用新聞媒體及多種藝術手段,激發群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熱情,使更多的人自覺地加人到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活動之中。現代社會,新聞媒體對公眾影響越來越大,同時,藝術手段對公眾的感染更為深刻。為此,在推進“保護母親河行動”中,不論是公益廣告、交響音樂會,還是新聞採訪團,對共青團組織開展活動來說,都有一定的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