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鎮

四川省自貢市下轄鎮

仙市鎮坐落於四川省自貢市,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鎮,是釜溪河當年重要碼頭之一,建築保留著原有風貌,寺廟祠堂眾多。

徠2021年,自貢市沿灘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仙市鎮人口為28693人。

地理環境


仙市鎮
仙市鎮
仙市鎮隸屬於自貢市沿灘區,距自貢市區僅11公里,轄26個農業村和1個街道社區,場鎮面積0.96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7.6公頃,總人口414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61人,農民進鎮經商、購房和暫住人口2289人,人均綜合用地51.7平方米,城市化水平11%,國內生產總值41573萬元,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48%、27%、25%,農民人均收入2390元。該鎮基本形成了1個中心鎮、2個一般集鎮、4個中心村和19個基層村的村鎮體系格局。
仙市鎮位於沿灘區釜溪河畔,古稱仙灘,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代,民國22年(公元1933年)改為仙市。明代以來,自流井鹽場興旺發達,仙市成為井鹽東出自貢的運輸要道。明清時期,鎮內商旅猛增,街市擴展,以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的興盛而聞名遐邇。昔日的廟會十分熱鬧,尤以農曆六月初六的“鍾馗出駕”為最。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
仙市鎮還較為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期的格局和建築風貌,南華宮(建於公元1862年)、天后宮(建於1850年)等古建築紅牆黛瓦、眾鰲高翅、雕樑畫棟、木雕飛禽走獸、花草蟲魚,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每年“五一”、“十一”都要舉辦以“逛仙市古鎮,賞民俗風情”為主題的“仙市古鎮民俗文化旅遊周”活動。在那裡,遊人可以尋覽古鎮風貌,領略古鎮巡遊、鍾馗出駕、古典婚慶、打鐵彈棉花、座茶館聽評書等民俗風情。

歷史沿革


仙市鎮
仙市鎮
仙市古鎮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代,是以井鹽文化主根係為依託的萌生而發展起來的。這裡自然風光迤邐,文化根基深厚,民風民俗濃郁,曾因“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串廟長龍通南北,閉關鎖閘各成囚”的“仙人變陣”是古鎮的主要布局精華,古鎮建築彷彿一副“仙女側卧圖”側卧在釜溪河灘,故名“仙灘”。古街古寺,民居民俗,市井市聲、名人老作、傳說傳奇、民風民謠,孕育出風情別緻的古鎮文化,因此成為研究巴蜀古文化、解讀川南場鎮風情民俗的活標本。
仙市鎮是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鎮,是釜溪河當年重要碼頭之一,建築保留著原有風貌,寺廟祠堂眾多。仙灘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代(公元581-589年間),為義和縣治所。清置上北路仙灘場保,后因商賈雲集,市場繁榮,民國元年設仙市團,民國二十三年為仙市鎮,民國二十九年為仙市鄉。
仙市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古鎮建築風格極具個性,充分體現了形式服從於功能的設計原則,巧妙的構思和精心的規劃,突現了一地多用、一物多功能的設計理念。街坊鄰河而建,四街一巷呈“正”字型布局,層次分明,突出了河岸風光;石板路面與老式木門,花格窗的民居、店鋪,古色古香,意韻悠長。建築精美的南華宮、雄秀的天后宮、宏闊雄偉的川主廟以及富麗堂皇的陳家祠等主要建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川南古建築精品。

名字由來

仙市原名仙灘,因釜溪河上的灘口而名。傳說是仙女的雙腳放在此處而成灘。沿灘口而上直通自貢沙灣,自下經沿灘沱江最終匯入長江。千百年來,自貢的井鹽輾轉於此東出夔門。因此處灘險,致使運鹽和船隻上下頗費時力,然而卻繁榮了古鎮的經濟。下船放灘,坎上縴夫拉繩,腳后著地,仰面朝天,舵手小心掌握航向,讓船隻緩緩而下。船隻上灘更加困難,要多一倍的縴夫拉繩,腳尖點地躬背爬行,由於仙女雙腳置放於此,上灘時的縴夫們必須叫醒仙女,船隻才容易上灘,所以船一到灘口,縴夫們便會不約而同地自編自吼起來,伴隨著鹽河兩岸優美動聽的船工號子,仙女定會及時醒來,略施小計,便讓船隻過灘。久之,這仙女腳下一險灘便濃縮成一個美麗的名字——仙灘。

名字更改

1934年置仙市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姚壩、大岩兩鄉併入建鎮。位於縣境西北部。釜溪河東岸,距縣城25公里。面積55.3平方公里,人口總人口41464人。富(順)自(貢)公路過境。轄上水、天成、芭茅、華豐、石塔、月合、瑜龍、魚洞、箭口、坳店、雲溪、水口、姚灣、洞山、五七、蕉灣、象山、大岩、余家、百勝、八斗、獅吼、石橋、馬丘、南和、柏樹26個村委會和仙灘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造、飼料化工、化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紅薯、玉米。經濟作物有油菜、甘蔗、黃麻。兼養蠶,養豬。境內有古迹五廟和“漁洞”勝景,洞外石林之間有多處摩崖石刻。1992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名鎮古鎮保護場鎮。

旅遊


仙市鎮
仙市鎮
仙市鎮自一九九二年被省政府批准為自貢市唯一的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二000年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在國家計委、國家建設部和省、市、縣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特別是省、市、縣建設、旅遊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名鎮意識深化提高,古鎮保護措施更加嚴密,旅遊開發漸成氣候,新區建設己具雛形。以“逛仙市古鎮,品民俗風情”、“觀賞古鹽道繁榮景象,品味古碼頭民俗民風”為載體的旅遊活動方興未艾,市內外遊客絡驛不絕,古鎮品牌逐漸受有關專家、學者、遊客的認同和好評,以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和"3A級"優秀景區為目標,完善和新建旅遊景點加快城市化進程正有序進行。

古典建築

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因“四街、四棧、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興盛而聞名遐邇。
仙市鎮
仙市鎮
陳家祠側卧在街邊,這裡是清代鹽商陳氏家族集體活動的地方。當地人講:“祖上是明朝洪武年間來這個鎮的,家裡90%的人都以運鹽為生。仙市自古是自貢東大道下川路運鹽的第一個重要驛站和水碼頭。”明代以後,自流井鹽場蓬勃發展,井鹽產量大增,除少量經陸路外運,主要通過釜溪河水路運輸,經仙市鎮,到鄧關,到沱江,最後到達重慶進入長江。據說,當年釜溪河流經仙市時,有一個長長的石灘,鹽船沒法直接下行,只能將鹽包卸在上碼頭,再由人工搬到下碼頭,重新上船外運,祖上就參與過這歷史上有名的“盤攤過坳”。“因為這樣的天然局限,再加上河水受季節漲落的影響,挑夫、鹽商、船家滯留於此,形成了一個人流聚集的鎮。”
透過鎮里的精妙建築,還能想象出古鎮繁榮時的景象。天上宮除了起伏開合,層次分明的門廳、戲樓、疏樓、大殿等,還有個曾為集貿市場的院壩。在古街、風雨橋、柵門等處轉悠,還能依稀看到古鎮那時木船雲集,鹽擔蔽街的興盛場面。

文化景點

仙市鎮依偎在釜溪河畔,這千年古鎮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仍然風韻猶存。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被譽為古鹽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棧、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築群和佛教文化的興盛而聞名遐邇。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並相繼確定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
改革開放以來,古鎮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仙市鎮
仙市鎮
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名的“金橋寺”,現為川南旅遊線上的佛教文化景點,仙市這無數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政府已規劃、保護、開發、建設,促使古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這將為歷史文化名鎮譜寫新的篇章。
位於新河街的陳家祠堂,是清代鹽商陳氏家族集體活動的地方。一進大門,穿過一個過廳,便有一個小天井,種滿了奇花異草。再往裡走,登上幾步石梯,又有一個大一點的過廳。再往裡走,是一個大天井,天井中不僅充滿了花香,耳邊還蕩漾著鳥鳴,四周房屋高牆翹檐,正堂位置更高,顯得十分威嚴肅穆。

文化


徠集中體現鹽商文化的還有著名的古鎮“五廟”,即南華宮、天上宮、川主廟、湖廣廟、江西廟。川主廟、湖廣廟已經被毀,江西廟如今也只殘留了一部分,不過從這三座廟的名字便可想像出,當年各路鹽商匯聚此地、競相風流的輝煌與繁榮。為了聯絡同道,維護各自利益,祈求各自信奉的神靈護佑,他們建起了廟宇。

美麗傳說

這裡蘊藏著豐富的古代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連古鎮之名都來源於美麗的傳說:“玉帝之女被人間美景陶醉,下凡側卧在釜溪河岸邊逍遙酣睡而名——仙灘。”因此,古代建築藝術和佛教文化的韻味充滿了這個古鎮,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造型各異、栩栩如生。這裡的佛教文化也很興盛,佛像雕塑林立,長年香火繚繞,古剎鐘聲回蕩古鎮,還有那“仙女峪”,曾有“瑤池”之稱,內有摩崖石刻,石窟觀音、月亮井等名勝古迹。

交通


綜述

仙市鎮距自貢市區14公里,沿灘市區9公里,距離成自瀘赤高速公路自貢東收費站10公里。建設中的川南城際鐵路自貢東站位於仙市鎮象山村,距離場鎮僅3公里。高鐵通車后,仙市將成為自貢市的新交通樞紐,自貢古代出川的交通要道將煥發出新的活力,將為仙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人口


2021年,自貢市沿灘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仙市鎮人口為286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