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濤

晚清時期官員

晚清翰林,字松孫,號洵生,福建侯官人。清末名醫,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散館改主事,又改江蘇阜寧縣知縣。

歷史事件


周景濤於光緒末年被徵召至京城為御醫。清 《清實錄》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酉(1908年10月21日)載,“皇上胃不和,畏飲食,大便積八日,步履益艱,上疾增劇……諭令各省將軍、督撫,保薦良醫。旋據直隸、兩江湖廣、江蘇、浙江各督撫,先後保送陳秉鈞曹元恆、呂用賓、周景濤、杜鍾駿、施煥、張鵬年等來京診視”。一九零八年的《申報》 對這一段也有詳細記載。

社會評價


光緒病逝後周景濤被革職返鄉,自製“景濤腸胃永康液”為鄉里治病,“一般病症,僅一劑湯藥就能治癒”,因周氏醫學湛深,曾為御醫,識見宏博,故“遠近求診者,日以百計”。周氏醫德高尚、謙虛近人,所診者又多為貧困鄉里,所以深受百姓愛戴。周氏後人周健康教授秉承祖訓,在原組方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產工藝,使祖方療效更趨明顯。

生平事迹


光緒三十一年(1905),福建閩縣 周景濤(松孫)來任如皋知縣。他是光緒二十年與沙元炳同榜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京師大學堂提調,是一位維新派人士,到任不久即創建了半工半讀的孤幼小學堂,又與沙合力創設藝徒學堂於縣衙東側的考棚內,聘吳肇璜(西垣)為主事,招收13歲以上的初小畢業生。課程有修身、國文、習字、工業史、算術、理化大意、歷史、地理、英文、圖畫、體操和實習。工科分木工、漆工、染織、貼絨等科。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月開學。宣統三年改名“乙種工業學堂”。有教職員25人,學生206人,7個班級。民國初年,學生逐漸減少,於民國十年(1921)左右停辦。校舍於1923年作為縣立初級中學

所受處分


綜覽光緒被囚后10年之醫案,雖然時有慈禧之干涉,以及光緒自己多次不當之過問,指責等,御醫們除不得不委婉尊旨診斷、處方、用藥外,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無不盡心竭力,千方百計診視、治療。在他們的脈案中,幾乎反映了時代的最高理論與技術水平。即是受到無端之指責,甚至極嚴勵的斥責,仍然兢兢業業,認真負責進行診療處方用藥,在與同行會診中仍然提出自己的辨證論治意見,共同商討以求更佳醫療方案的共識。嚴格講:數十位曾為光緒診療過的御醫,特別是後期多位御醫與外薦名醫,無論從醫療技術,還是盡心儘力認真負責的態度上講,可以說一無責任事故,二無醫療技術事故可言。但是,當光緒34年10月21日,光緒帝因為久病不治而“龍馭上寶”后,諸位經治搶救之御醫們,無一因此而獲罪,慶幸的是必竟已是20世紀初了,他們被免除了殺頭、株連家族的重罪,但也絕難逃掉被降級,革職之處分。
且看光緒死後第三天,連下兩道詔書:其一,專為處罰各省所薦之名醫;其二則是專對太醫院御醫的懲處的命令。
第一道處罰諭旨:“上諭,前刑部主事陳秉鈞、分部郎中曹元恆、江西玉山縣知縣呂用賓、江蘇阜寧縣知縣 周景濤、浙江候補知縣杜鍾駿、江蘇候補知府施煥、候選道張鵬(彭)年,均著降級,留任。”陳秉鈞(約1840-1914),青浦(今屬上海)人,字蓮舫,世醫出身,19世紀末20世紀初,先後應召,五進宮廷,為光緒治療虛勞曾獲顯效,乃敕封三品刑部榮祿大夫,充御醫值御藥房。光緒死被降二級,后以年老乞歸,晚年寓上海。門人董韻生輯《陳蓮舫醫案秘抄》(1921),書中醫案多帝王,王公大臣者。
周景濤,晚清翰林,字松孫,號洵生,福建侯官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散館改主事,又改江蘇阜寧縣知縣。世醫出身,尤善腸胃病,光緒死後,被革職居於鄉下,賦詩作畫,自製景濤腸胃永康液為鄉里醫病,名噪江浙
曹元恆(1848-1931)江蘇吳縣人,字籍涵,號淪洲,世醫出身,幼承庭訓,治病辨證精審,立法嚴謹,處方靈巧,以內科名冠吳中。光緒33年(1907),光緒帝病重,曹氏與陳秉鈞應召北上為光緒診療疾病,光緒病死後,因病告歸。弟子屠錫淇彙編有《曹滄洲醫案》(1924)。
杜鍾駿,江蘇揚州人,字子良,家傳外科尤精內科,臨證能察隱微,名噪江浙。光緒戊申在浙江節署充戌政文案,馮星岩中丞舉薦,“浙江候補知縣杜鍾駿,脈理精細,人極謹慎,堪備請脈”,上諭:“馮汝騤電奏悉,杜鍾駿若迅速來京,由內務府大臣帶領請脈,欽此。”(1908)7月16日即為光緒診療,宣統元年(1909)撰有《德宗請脈記》。
第二道懲處“上諭:太醫院院使,張仲元御醫全順、醫士忠勛、恩糧戴家瑜,均著革職,帶罪效力”。
張仲元(?-1920?)字午樵。清末醫學家,曾任光緒年間太醫院院使,光緒病逝曾被革職,帶罪效力處分。宣統時曾晉級“花翎三級頂戴、督辦清察管理太醫院事務”。從光緒四年始,直到光緒34年死,30年間曾無數次為光緒診病醫療,雖然中間無數次換請他醫診療,但不當重要時刻,均有張仲元為光緒請脈診療,直到光緒臨終的10月20日,在請四御醫診療之後病危重旦夕之刻,仍請張仲元診脈以定吉凶,可見其在太醫院醫術之超群與被重視之程度。直到宣統紀元12年,張仲元仍在為小朝廷之宣統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