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病

腸胃病

腸胃病是俗稱,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約佔人口的20%左右。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為多見。腸胃病並非特定的一種疾病,首先要明確診斷,不要拖延,以免貽誤病情。腸胃病的種類很多,包括:慢性腸炎、結腸炎慢性胃炎(淺表性、糜爛性、萎縮性、反流性)、胃竇炎、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腸潰瘍等。

病因


腸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體保護性機制與損傷性機制失衡所致。傳統藥物在殺滅腸胃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滅了腸胃必需的有益菌。雖然緩解癥狀,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減少使腸胃免疫降低,一旦停葯容易再次感染,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環境、飲食、藥物、細菌感染等以及吸煙,過度酗酒都可引起。醫學上稱為“二重感染”,逐步演變成慢性腸胃病。

臨床表現


腸胃病有多種臨床表現,如: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泛酸打嗝、飯後飽脹感、壓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脹胃寒、胃熱、胃痙攣、厭食、消化不良、腹瀉、便秘腸鳴膿血便、便不成形、黏液便、柏油便、次數多等都屬於腸胃病的範疇。在個體身上可多種不同的表現。

檢查


1.C呼氣試驗
本方法是檢測幽門螺桿菌HP的金標準。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腸胃病的一個主要原因,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與之相關。胃鏡下表現:胃黏膜紅腫、糜爛、甚至潰瘍。如果檢查出了感染幽門螺桿菌,就可以作出相應的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
2.血清抗HP抗體測定
簡單、方便,但HP抗體的上升及下降存在時效性,假陰性和假陽性率較高,不能用於療效判斷。
患者服用造影劑或鋇劑灌腸,一段時間后造影劑通過消化道的蠕動,充滿整個消化道,利用X線檢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態特徵。目前主要了解消化道動力功能。
4.消化內鏡檢查
是診斷器質性腸胃病的最重要的檢查方法。通過高清內鏡發現病變,進行病理活檢。通過電子高清內鏡檢查,胃鏡進入口腔、食道、賁門、胃、十二指腸腸鏡進入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末端迴腸。可以通過內鏡的頭端攝像頭直接拍攝胃腸內的黏膜表面情況,詳細了解是否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腫瘤等。
5.膠囊內鏡檢查
在內鏡檢查未發現病變的基礎上,臨床考慮小腸病變時,可以進行膠囊內鏡檢查,無需插管,只需服用一粒帶電8小時的膠囊。生活、工作不受影響,無任何痛苦,能清晰觀察到整個胃腸道內的各種病變。隨著膠囊內鏡逐步投入臨床使用,腸胃病患者從此將不再忍受做傳統檢查時插管的痛苦。
6.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可以了解胃的分泌功能,常常有助於某些胃、十二指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觀察。
7.胃電圖
胃電圖作為胃病的檢查方式可檢查異常的胃電節律,主要診斷胃腸動力方面的疾病,比如胃輕癱、習慣性便秘等。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特別注意以下症兆:
1.中上腹痛、腹脹、反酸明顯加重,疼痛無規律,發作周期越來越短。
2.胸骨后心窩部隱痛,疼痛呈輻射狀,常規藥物不斷加量,很長時間才能緩解疼痛
3.食欲不振,飲食減少,經常噁心、嘔吐、體重減輕,消瘦,伴乏力貧血
4.腹部發重,大便時間無規律,不明原因的腹瀉,大便不成形,多為黏液便或稀便,排便有輕微疼痛。
5.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排黑便,普通抗菌消炎藥無效,腹瀉難以控制,伴低度或中度發熱。

治療


1.日常生活
飲食規律化,注意飲食衛生,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其次,保持精神愉快。
2.對症治療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酌情短期禁食,給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質飲食,以利於胃的休息和損傷的癒合。
(2)鼓勵飲水,由於嘔吐腹瀉失水過多,患者在無嘔吐情況下,盡可多飲水,補充丟失水分。以糖鹽水為好(白開水中加少量糖和鹽而成)。不要飲含糖多的飲料,以免產酸過多加重腹痛。嘔吐頻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嘔吐2小時后少量多次飲水(50毫升左右),不至於嘔出。
(3)止痛。應用顛茄片阿托品、654-2、奧替溴銨等葯均可。還可局部熱敷腹部解痙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瀉、發熱者,檢查血常規、糞便常規、糞便培養+藥物敏感試驗,可適當應用黃連素氟哌酸等抗菌藥物。病情較輕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對胃的刺激。
(5)嘔吐腹瀉嚴重,脫水明顯,應及時送醫院靜脈輸液治療,一般1~2天內很快恢復。
(6)預防為主,節制飲酒,勿暴飲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急性單純性胃炎要及時治療,愈後防止複發,以免轉為慢性胃炎,遷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