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金生
顏金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南省茶陵縣人,1918年4月生於茶陵縣腰陂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7月加入共青團,任腰陂區兒童局書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顏金生同志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宣傳員、文書、政治指導員、幹事、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旅副政委、師政委、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軍政委、軍區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陝西省軍區政委、陝西省國防工辦主任、新疆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黑馬張庄、齊會、陳庄、晉西北反“掃蕩”、百團大戰、田家會等戰役戰鬥,為建立和發展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綏遠、大同、集寧、青化砭、蟠龍、隴東三邊、沙家店、清澗、宜瓦、西府、澄合、扶眉和西進青海等戰役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為部隊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年動亂期間,他對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抵制和鬥爭。他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之後,學習運用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指導機關和部隊建設。他重視加強新時期我軍幹部隊伍建設,為幹部隊伍的“四化”建設勤奮工作。他繼承和發揚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重視加強機關建設,對發揮政治工作在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期間,經常深入實際,傾聽群眾意見,積極參政議政。
顏金生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顏金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4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
1918年4月生於茶陵縣腰陂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7月加入共青團,任腰陂區兒童局書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茶陵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紅十八師五十三團政治部青年幹事、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幹事、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紅六軍團西征、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長征。
顏金生(1918—1994)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八師第五十三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軍團政治部青年幹事,紅二方面軍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組織部科長,120師358旅716團政治處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一旅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一軍二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陝西省軍區政治委員,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組織部組織幹事、科長358旅716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參加了挺進冀中、轉戰晉察冀、回師晉西北、晉西北反“掃蕩”及百團大戰等戰役。在田家會戰鬥中,與團長王紹南指揮七一六團,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滅日軍村川大隊700餘人,創造了殲滅戰的範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綏野戰軍716團政委、西北野戰軍獨一旅副政委飛第一野戰軍一軍二師政委。參加了綏遠戰役、保衛延安戰鬥、西府戰役、解放青海戰役等,為解放西北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建立后,歷任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第一軍政委、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文化部副部長、陝西省軍區政委、新疆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他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工作的經驗,培養了大批先進典型,是人民軍隊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在1947年保衛延安的戰鬥中,部隊傷亡大,新成份大量增加,特別是有大量的“解放兵”。這些“解放兵”大多數出身窮苦,階級成份好,但由於被俘后即補入部隊,未經過嚴格的政治思想教育,違犯群眾紀律的不少,打滑頭仗的也有,構成部隊隱患,需要對部隊進行一番整頓。同年12月,他在獨一旅從啟發階級覺悟、增強階級觀念入手,開展訴階級苦、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的運動,用9天時間集中解決“為誰當兵打仗”的問題,幹部戰士特別是“解放兵”的思想發生了飛躍,部隊戰鬥力大為提高。
1948年1月底,毛澤東在獨一旅政治部《九天階級教育初步經驗總結》上批示:此件很好。周恩來稱“訴苦三查”是“壯大軍隊的法寶”。七一六團和獨一旅湧現了練兵典型王志中、李志傑,愛民模範王雲才,戰鬥英雄李海芝、周黑子等。在任第一軍政委期間,他十分重視全國戰鬥英雄劉四虎所在的一師一團第六連的工作,使這個在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英雄集體,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1964年獲國防部授予的“硬骨頭六連”光榮稱號。1965年1月,中央軍委將第一軍第一師師部樹為全軍師級機關的標兵,號召全軍學習。
1965年,由周恩來點將,他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不久,受到“文化大革命”衝擊。在逆境中,他不表功,不諉過,關心部屬,愛惜人才,保護同志,表現出共產黨人的風範。在總政工作期間,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突出地抓了冤假錯案的平反和老幹部的重新安排。兼任軍委紀委副書記時,堅持原則,鐵面無私,以身作則,糾正不正之風,維護黨紀和軍紀。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4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