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勝居委會
迎勝居委會
迎勝居委會位於泰安市北部泰山南麓。東與泰前居委會、奈河相接,北與八里溝交界,西與御碑樓村接壤,南與東嶽大街相連。解放前,扇子崖、八里溝、賈家林、黃溪河、白陽坊、天外村、河北崖、王家莊、賈家莊、張家莊等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解放后取名為迎勝村。1954年建迎勝鄉,1956年撤銷。1958年,宋家莊、小張家莊由七里埠村劃歸迎勝村,進賢村由迎勝村劃歸泰前村。 1985年3月,迎勝村民委員會改為迎勝居民委員會,隸屬泰山區泰前街道辦事處管轄。
該居委會地處山區、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西最大距離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0公里,佔地面積1000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等;林果主要有蘋果、山楂、核桃、板栗等。境內名勝古迹有無極廟、元始天尊殿、太陽廟、呂祖祠、地母宮、聖賢洞、鎮武洞、玉皇洞、普照寺、三陽觀、長壽橋、大眾橋、馮玉祥墓等。另外有西漢末年赤眉軍駐紮扇子崖時的大校場、小校場、天勝寨、扎帳石、石碾、石磨、石臼等遺址。自然景觀比比皆是,主要有扇子崖(仙人掌)、太陽石、月亮泉、猴子石、仙桃石、壺瓶崖、青桐澗、蠟燭峰(蠟燭台)、錐子峰(探海針)、駱駝峰、母子松、百事(柏柿樹)如意樹、烏龜石、仙人影、青龍石、白龍石、白龍池、百丈崖瀑布、香油灣、黑龍潭等。
迎勝南距泰安新汽車站、泰山火車站分別為0.75公里和1.5公里,迎勝路、迎勝東路、龍潭路、奈河西路、泰前大街縱橫交錯,境內交通十分便捷。
2000年,迎勝居委會共有532戶,其中回族2戶;人口1599人,其中回民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82‰。現有丁、於、王、亓、劉、鄒、陳、宋、朱、李、張、顧、鄭、趙、楊、侯、梁、賈、秦、賀、黃、路、魯、霍等121個姓氏,其中張姓最多。
197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65萬元。2000年,迎勝居委會經濟總收入6500萬元,人均純收入4200元。一、二、三產業比為1∶19∶80。2000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00萬元,純收入達1500萬元。
名居由來 該居委會是泰山區強村(居) 之一。1978年,人均收入302元,時列泰安縣第一,被山東省授予模範村稱號,並榮獲省級大豆豐產獎。1985年至2000年,迎勝居委會共獲得集體榮譽稱號162項,其中市以上63項。 1989年9月22日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987年被山東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同年被山東省婦聯授予“先進婦代會”稱號。1988年6月被山東省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1991年12月被省政府外事辦授予“外事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997年以來,連續4年被上級授予“納稅先進單位”“雙強村街”稱號。
李瑞環、楊得志、楊成武、李耀文、楚圖南、何東昌、焦永夫、高占祥、張幗英、黃啟藻、康玲、馮書耕、馬繼群、李源潮、高克強和譚啟龍、姜春雲、趙志浩、劉漢彬等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和省的領導,都曾先後到迎勝視察指導過工作。河北、內蒙古、新疆、河南、江蘇、山西等省、市、自治區的領導也曾到迎勝參觀、指導、學習。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蒲隆地、斐濟、前蘇聯、孟加拉國、巴西等國的國際友人也曾到該居委會(村)參觀。
清順治八年(1651年),迎勝王氏先祖王武欲出資創建元始天尊殿。
1912年,在元始天尊殿西側,續建太陽廟、呂祖祠、地母宮等廟宇。
1935年10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在天外村東北側建造大眾橋。
1946年,迎勝成立農救會、自衛團、婦救會。賀繼珂、鄒玉芳、袁振蘭分別擔任會長、團長。
是年,迎勝進行土地改革,村民分得土地、山場、林地。
1948年,村民王玉松、賀繼行等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泰安縣城關區迎勝鄉泰山農林生產合作社成立,張登鰲任社長。
是年,中共迎勝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成立,王玉松任黨支部書記。
1963年,楊得志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
1969年,在泰山黑龍潭下建成迎勝水庫。
1976年,建立第一個村辦工業項目--印刷廠。
1978年,人均收入302元,時列泰安縣第一。
1980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於文厚任村委會主任。
是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33公頃林果承包給160戶村民。
1983年,蒲隆地訪華團到迎勝參觀。
1984年,團中央書記高克強來迎勝視察工作。
1985年3月,全村村民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村民委員會改為居民委員會。於文厚由村委會主任改任居委會主任。
是年,投資270萬元在泰安市率先建成高標準文化大院、衛生室、幼兒園、綜合樓,集辦公、學習培訓、文化娛樂於一體,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
是年,投資58.6萬元為迎勝小學建教師宿舍樓,建築面積915平方米。
1986年3月,劉錫忠被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1987年10月19日,日本友人到迎勝參觀,並題字“中日友好萬歲”。
是年,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批准開發、修復扇子崖景區、景點的規劃設計方案。
是年,文化部副部長焦永夫到迎勝視察工作,並題字“啟迪民智,以文化人”。
是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單位”。
1988年,修復扇子崖、元始天尊殿廟、無極廟,新建扇子崖賓館,修建扇子崖水庫。
是年9月,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源潮到迎勝視察工作。
是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
1989年9月22日,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是年5月19日,全國婦聯領導同志黃啟藻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
是年5月,原山東省委書記譚啟龍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並題字“精神文明之花”。
是年8月14日,韓國友人到迎勝參觀學習。
1990年,新築扇子崖“天梯”,建成竹林寺停車場。全年累計用於開發、修復扇子崖的總投資達520萬元。
是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並題字“好學多思”。
是年9月29日,美國加州山東同鄉會代表到迎勝參觀訪問。
是年,楊成武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並題字“春色滿園”。
是年,省委書記姜春雲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
1991年1月11日,全國婦聯領導同志康玲帶領全國“雙學雙比”檢查團到迎勝檢查工作。
是年6月18日,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到迎勝視察。
是年,文化部部長高占祥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並題字“墨海書香”。
是年,日本、加拿大、前蘇聯、巴西、孟加拉國、斐濟等國的國際友人先後到迎勝參觀學習。
1993年,投資125萬元建泰山機械廠,主要生產鋼筋對焊機。
是年,成立泰山旅遊實業有限公司。居委會以價值1600萬元土地入股,建設泰山度假村。
是年1月,省委書記趙志浩到迎勝視察指導工作,並題字“騰飛”。
是年,洪水衝垮竹林寺石橋。投資20萬元,重修拓建,並更名為“天勝橋”。
1998年,累計投資350.9萬元實施迎勝小學第三期續建工程,新建一棟教學樓,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新建教師宿舍樓1270平方米,並硬化操場、校園路面,綠化校園。三期工程總建築面積5482平方米。
是年,503戶居民安裝有線電視。
1999年,迎勝路商業街基本形成。
2000年,綜合改造泰山天外村。
第一產業
建國前,該村生產條件極差,山嶺薄地,糧田歉收。村民靠賣山柴、討小錢為生。建國后,村民在八里溝、扇子崖、白陽坊、大虎峪、疙瘩場等山坡溝谷,造林35片, 446.7公頃。1957年,在西科學山下,建起土水庫壩。1969年,在黑龍潭下修建迎勝水庫。 1974年,興建白陽坊水庫,打大井8眼,修水渠2000米,庫容量11.28萬立方米。建國初期,村民靠吃國家返銷糧為主。60年代,在滿足人均基本口糧后,每年向國家賣餘糧6萬公斤,並獲得省級單項大豆豐產獎。1955年始,大面積改造山場薄地,大力發展果樹生產,年產乾鮮果80萬公斤,除供應國內市場外,累計出口果品200多萬公斤。 1997年底,全部土地被國家徵用,僅有少量經濟作物,年收入4.8萬元。
第二產業
工業:建國初期,工業一片空白。1976年,建成迎勝印刷廠,當年實現產值10萬元。80年代初,對印刷廠進行改擴建,新增膠印機、微機、製版系統。之後相繼建成飲料廠、成型煤加工廠、泰山機械廠、豐田農業化學品廠等。機械廠生產的鋼筋對焊機、化學品廠生產的多元素肥料及殺蟲滅菌劑、印刷廠印製的各種製品均銷往全國各地。200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0萬元,上交稅金20萬元。
建築業:1976年,組建小型建築隊,主要為農戶建房。1980年,擴建為迎勝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員工1100人。2000年,該公司已擁有各類工程專業技術人員58名,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10名。公司佔地0.84公頃,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固定資產1000萬元,擁有塔吊、攪拌機等機械設備152台(套),總功率670千瓦,能承建16層樓以下的工程及裝飾。現已成為集建築施工、木器加工、預製件製作、水暖安裝於一體的三級建築企業。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85%。2000年,公司實現產值2500萬元,上交稅金32萬元。
第三產業 服務業:建國初,三產是一片空白。80年代初,投資1100萬元,建起天外村旅社、飯店、聚仙樓賓館、黑龍潭綜合服務部第一、二門市部及停車場。成立旅遊汽車公司,旅遊客車達到22輛。90年代,相繼投資1946萬元,改擴建了天外村1.3萬平方米的大型二層停車場;新建了金如意飯店、天外村賓館;購買了泰安火車站一棟綜合服務樓;扇子崖景區建成了扇子崖賓館。初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系列化服務設施。1994年以來,借天外村綜合改造之機,投資2000萬元,相繼興建天外村商業樓、天外村旅遊品市場、天外村賓館續建樓,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借迎勝路拓寬之機,新建4棟綜合服務樓,逐步形成迎勝路商業街。2000年,投資550萬元在科山路與泰前大街交匯處,新建高規格的迎勝市場。該市場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其中樓房面積6000平方米,大棚面積3500平方米,實現銷售額800萬元,上交稅金15萬元。
旅遊業:該居處在泰山旅遊風景區,旅遊景觀很多,僅扇子崖景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就達40餘處。 1987年起,先後投資520萬元,進行保護性修復和開發。修復廟宇,重塑53尊雕像,整修盤道,修庫壩,建蓄水池,通水通電,修築“天梯”等。以上修復和開發使泰山增加了新的旅遊景點,拓寬了旅遊空間。
個體私營經濟:80年代初期,主要是臨街擺攤、開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富民政策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支持個體私營經濟戶辦賓館、開飯店、經營門市部、搞汽車運輸、開辦民營公司。到2000年底,個體私營經濟戶達160多戶,實現年收入800多萬元,上交稅金40多萬元。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達350人,占勞力總數的60%;實現年收入4640萬元,佔總收入的80%;上交稅金130萬元,佔總上交額的68%。
文教科技
建國前,村裡沒有小學,個別大齡兒童在馮玉祥小學讀書,適齡兒童入學率僅10%。 1950年,在天外村辦起迎勝小學,后遷至迎勝東路東段。1984年至1998年,分三期工程對迎勝小學進行全面改造。1985年,投資65萬元,在泰安市率先建成高標準文化大院。內設圖書室、黨員活動室、棋類室、乒乓球室、電子遊藝室等,設有健康教育學校、成人教育學校、籃球場。利用文化大院組織黨員、群眾學文化、學科技、開展各種政治學習和文體娛樂活動。村裡還有鑼鼓隊、龍燈表演隊。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1985年,建成標準較高的幼兒園。適齡兒童入托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198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5名,大專52名。1986年,建成迎勝汽車駕駛培訓學校,至2000年,共為社會培養輸送4萬餘名人才。198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稱號。 1989年,迎勝居委會被評為泰安市“文化工作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初,靠吃國家返銷糧為主。1957年農業生產大發展,糧食豐收,全村由吃返銷糧轉變為賣餘糧。1978年,人均純收入302元,列泰安縣第一。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調動了村民生產積極性,生活水平大大改善。2000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居民住上人均60平方米的二層小康樓。擁有各種機動車412輛,固定電話330部,手機90部,彩色電視機500台。
村莊建設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散居在泰山山裡,他們以亂石砌牆、茅草封頂,相當一部分居民住在山洞裡,人均住房不足3平方米。村內道路是晴天土飛揚,雨天趟泥漿。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制訂並實施了舊村改造、建設新村規劃方案,由13個自然村劃為6大片。投資346萬元先後修築迎勝路、迎勝東路、擂鼓石路、樂園街路、扇子崖及白陽坊6條道路。同時,相繼治理、硬化街巷73條。新建天外村停車場、天外村賓館、天外村商業街、天外村旅遊品市場、迎勝路商業街及高標準公廁4座。1989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園式單位”稱號。
集體福利
80年代末,集體為男滿60歲、女滿55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金20元,1998年增至40元,幹部增至120元。90年代初,集體出資為居民安裝自來水、煤氣、有線電視,對幼兒義務入托。集體出資為居民購買養老保險、家庭財產保險、意外傷殘保險、獨生子女“雙全保險”。1991年,實行合作醫療。衛生室已有醫療工作人員7名,病床10餘張,高檔醫療器械、藥物品種齊全。1996年,對符合政策規定的街辦企業職工和個體私營人員辦理了“轉招”,成為集體企業職工,實行退休制,享受社會養老保險。
近20年來,教育附加費、公益費、管理費等均由集體承擔。
1948年,王玉松、賀繼行等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建立第一屆黨支部,王玉松擔任黨支部書記。1957年,由鄉黨支部書記張寶存兼任該村黨支部書記。1959年,韓廣志任黨支部書記。1961年,張寶存任黨支部書記。1971年,賈振成任黨支部書記。1976年,劉錫忠任黨支部書記。1995年10月,劉令軍任黨支部書記。2000年,共有黨員74名,5個黨小組。1985年6月,被泰安市委組織部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1989年9月和1996年,分別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解放戰爭時期,相繼建立農救會、自衛團、婦救會等組織。1946年,泰城第一次解放,趙仲漢任村長。1954年9月,建立初級農業社。1955年,成立泰山農林生產合作社,張登鰲任社長。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該村轉為生產大隊,下設5個生產小隊,李秋泉任大隊長。1980年,生產大隊轉為村民委員會,於文厚任村委主任。1985年,村委會改為居委會,於文厚任居委會主任。1996年,丁洪彬任居委會主任。迎勝居委會多次被授予“文明單位”“文明村街”等稱號。該居自199 2年至2000年間,相繼被市、區、辦事處評為“納稅先進單位”“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居辦經濟先進單位”“雙強村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936年11月生。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擔任迎勝黨支部委員。1957年至1976年,擔任生產大隊會計。1959年至1965年,擔任民兵指導員。1976年至1995年10月,連任迎勝黨支部書記。1992年8月6日至1996年,兼任泰前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曾兼任中共泰山區區委委員。兩次被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1944年9月生。 1961年參加工作。1965年,任迎勝團支部書記。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始,任迎勝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1980年,任迎勝村委會主任。1985年,任居委會主任。1996年,任居委會副主任。1997年至2000年,擔任迎勝黨支部副書記。1988年至2000年,連續當選泰山區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1998年,當選為泰安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1987年,被泰山區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1年,被泰山區委授予“學法用法先進個人”稱號。1997年,再次被泰山區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次被上級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0 0年8月,被泰安市人大常委會授予“優秀人大代表”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