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冠,是一個漢語漢字,漢語拼音為guàn或guān,古義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主要有:冠、冕、弁、幘四種。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

基本釋義


冠 guānㄍㄨㄢˉ 
● ● 帽子:衣~。~戴。~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楚楚。 
● ●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子。雞~。樹~。~狀動脈。
冠 guànㄍㄨㄢˋ 
● ●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
● ● 超出眾人,居第一位:~軍。 
● ● 姓。

文字源流

冠
會意字。戰國時期戰國文字開始出現。戰國文字作圖1,上部從冃(mào)、下部從元。冃就是帽子,旁邊下垂的兩筆,表示帽邊下垂的綁帶,“元”表示人的頭,即戴帽子的部位。這個字形也由篆文(圖2)繼承,只是兩邊下垂的筆畫已不與中間的筆畫連結,而減省成覆蓋形狀的“冂”形,同時在“元”字右下加“寸”字。“寸”應是人手的象形,手腕處的一橫(楷書中變作點)是后加的裝飾性筆畫,所以“冠”字中的“寸”與獨立的“寸”字不同。小篆的“冠”字就像用手把帽子戴在頭上。到了漢代隸書中,“冠”字由秦代篆文的寫法演變而成。楷書的寫法是由漢代隸書的寫法演變而成。
“冠”的本義就是帽子,“冠”是一種可以把頭髮梳理起來的東西,是帽子的總稱。在古代,男女都是蓄長發的。因此,在男子、女子未成年之時,頭髮都是披髮或束於耳側。到成年的那一天,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而戴冠,女子十五歲行成人禮而束笄。“冠”既然是成人之禮,那麼“冠”自然也就成了男子成年的代稱,例如《漢書·敘傳下》中所記載的:“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古人的帽子除了冠之外,還有“冕”“弁”等。
冠是戴於頭頂的飾物,因此位居高處,於是就有了“冠軍”“……之冠”這樣的說法,表示居於首位、領先的意思。而形似冠、位於頭頂的東西也被稱之為冠,例如“雞冠”“樹冠”“桂冠”,等等。“冠”又用作動詞,表示戴帽子,讀作guàn。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冠

書寫提示

“冖”扁、窄,“元、寸”大、寬。“冖”居上居中。“元”從左、下包圍“寸”;“元”的兩橫上短下長,右端都抵豎中線,下橫在橫中線,乚(豎彎鉤)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彎鉤段的鉤部超出“冖”右端;“寸”的橫筆在橫中線上側,與“元”的第二橫持平,末筆點從豎中線右側起筆。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guān名詞帽子的總稱。
hat;cap;
crown
禮記·曲禮上》:“為人子,父母存,冠衣不純素。”
岳飛《滿江紅·寫懷》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衣冠;桂冠;皇冠;怒髮衝冠
特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禮帽。《漢書·匡衡傳》:“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冠蓋;冠冕堂皇;彈冠相慶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端的東西。cap
《墨子·備城門》:“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長丈三尺,冠長十尺,辟長六尺。”
徐陵《鬥雞》詩:“花冠已衝力,金爪復驚媒。”
花冠;樹冠;冠狀動脈
guàn動詞戴帽子;戴。
《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冠乎?’曰:‘冠。’”
張衡東京賦》:“冠通天,佩玉璽。”
沐猴而冠
古代男子到二十歲舉行加冠禮,結髮戴冠,表示成人。
《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韓愈《題李生壁》:“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冠禮;弱冠
超出眾人,居於首位。crownwith
《韓非子·難三》:“夫堯之賢,六王之冠也。”
《漢書·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為冠。”
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precede孔安國《〈尚書〉序》:“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冠名權
尊崇。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主冠道德,履純仁,被六藝,佩禮文。”
覆蓋。張衡《東京賦》:“結雲閣,冠南山。”
貫穿;貫通。潘岳《馬汧督誄》:“精冠白日,猛烈秋霜。”
名詞冠軍;第一名。champion奪冠
冠guān
〈名〉
● ● (會意。從「冖」(mì),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 ● 同本義[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髮上沖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明·劉基《賣柑者言》
● ● 又如:衣冠整齊;怒髮衝冠;二十而冠;冠禮;冠巾;冠玉(帽子上裝飾的美玉。后多用來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與佩玉。亦指官吏士紳);冠綬(禮帽與印綬)
● ● 頂端[cap]。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為足而聳立於地的大石)
● ● 指突起像帽子的東西[cap-likeobject]。如:樹冠;花冠;冠珥(太陽邊緣外面的發光氣團);冠鏽病
● ● 公雞頭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comb]
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加丁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 ● 如:雞冠
● ● 另見guàn
基本詞義
冠guàn
〈動〉
● ● 戴;戴帽子[putonacaporhat]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
● ● 又如:沐猴而冠;冠帶(戴帽系帶子。借指穿著官服);冠巾(戴上帽子、頭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禮義的人)
● ● 超出眾人;超過;位居第一[precede;crownwith;surpass]
位冠群臣,聲施後世。——《史記•蕭相國世家》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出世,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 ● 又如:冠帶醫生(大醫院有稱職的醫生);冠首(位居於眾人之上);冠絕(遙居首位);冠倫(蓋過同輩)
● ● 加在前頭[precede]。如:冠頭(加在前頭);冠序(在書前加序言);冠篇(寫序言);冠以題辭
詞性變化
冠guàn
〈名〉
● ● 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一般在二十歲[ceremonymarkingaman'scomingofageat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曲禮上》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弱冠弄柔翰。——左思《詠史》
● ●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歲而冠,並賜以字);士(已行過冠禮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過冠禮的男子。二十多歲的成年男子);二十歲(男子二十歲);弱冠(剛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 ● 排於首位的事例[first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設六部,以吏部為首);冠族(顯貴的豪門世族);冠軍(首位)
● ● 勝利的獎賞或榮譽的標誌,尤指代表運動中獲得冠軍的稱號[champion]。如:奪冠
● ● [語]∶冠詞的簡稱[article]
● ● 另見guān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冖部】古丸切(guān)
絭也。所以絭發,弁冕之總名也。從冂從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
【註釋】①豢:徐鍇《說文解字擊傳》:“豢音卷,卷束也。②所以句:徐灝《說文段注箋》:“古之冠者,以笄(jī,簪子)貫發而巾覆之,故日所以豢鬢也。”④元:徐鍇《說文解字擊傳》:“取其在首,故從元。”⑤法制: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尉繚子》:“天子玄冠玄纓,諸侯素冠素纓,大夫以下,練(白絹)冠練纓。”
說文解字注
絭也。疊韻為訓。所㠯絭發,絭者,纕臂繩之名,所㠯約束褎者也。冠以約束髮,故曰絭發,引伸為凡覆蓋之偁。弁冕之總名也。析言之,冕、弁、冠三者異制;渾言之,則冕、弁亦冠也。從冖元。會意。元猶首也。元亦聲。古丸切,十四部。冠有法制,謂尊卑異服。故從寸。古凡法度之字,多從寸者。

廣韻

古丸切,平桓見‖元聲元3部(guān)
冠,首飾。《說文》曰:“絭也,所以絭發,弁冕之緫名也。”亦姓,《風俗通》云:“古賢者鶡冠子之後。”又音灌。
古玩切,去換見‖元聲元3部(guàn)
冠,冠束。《白虎通》曰:“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又姓,《列仙傳》有仙人冠先。又音官。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冖部】冠·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7
(guān)《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說文》絭也,所以絭發。從冖,元。冠有法制,故從寸。《徐曰》取其在首,故從元。古亦謂冠為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發也。《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發也。《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緌。
又姓。《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禮·曲禮》二十曰弱冠。《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又為眾之首曰冠。《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
又姓。《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冠先。
又葉俱倫切,音麇。《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
又《韻補》葉居員切,眷平聲。《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為當世冠。
又葉扃縣切,音睊。《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遊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部首筆畫


鄭碼:WWRD,U:51A0,GBK:B9DA
剩餘筆畫數:7,部首:冖,筆順編號:451135124
部首:冖
部外筆畫:7
總筆畫:9
五筆86:pfqf
五筆98:pfqf
倉頡:bmui
四角號碼:37214
鄭碼:wwrd
Unicode:CJK統一漢字U+51A0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冖寸(gaicun) [漢字部件構造]:冖二兒寸
[筆順編號]:451135124
[筆順讀寫]:⒈撇⒉橫折⒊橫橫⒋撇⒌豎彎鉤⒍橫⒎豎勾⒏點
書寫提示
“冖”扁、窄,“元、寸”大、寬。“冖”居上居中。“元”從左、下包圍“寸”;“元”的兩橫上短下長,右端都抵豎中線,下橫在橫中線,乚(豎彎鉤)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彎鉤段的鉤部超出“冖”右端;“寸”的橫筆在橫中線上側,與“元”的第二橫持平,末筆點從豎中線右側起筆。

音韻集成


[上古音]:元部見母,kuan
[廣 韻]:古丸切,上平26桓,guān,山合一平桓見。
[平水韻]:上平十四寒·去聲十五寒。
[唐 音]:guɑn,guɑn
[國 語]:guān,guàn
[粵 語]:gun1gun3
[閩南語]:koan1,koe3

上古音系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kwɑn
王力系統kuan
董同龢系統kuɑn
周法高系統kwan
李方桂系統kwan
西漢
東漢
uan
ua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寒桓刪wɑn
北魏後期北齊寒桓刪wɑn
齊梁陳北周隋寒桓wɑ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kuɑn
擬音/王力系統kuɑn
擬音/董同龢系統kuɑn
擬音/周法高系統kuɑn
擬音/李方桂系統kuân
擬音/陳新雄系統kuɑn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ŋoːn
kŋoːns

韻書集成

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二十六桓合口呼一等全清古丸切/音官kuɑn
去聲二十九換合口呼一等全清古玩切/音灌kuɑn
集韻平聲上平二十六桓合口呼一等全清沽(古)丸切kuɑn
去聲二十九換合口呼一等全清古玩切kuɑn
韻略平聲沽丸切
去聲古玩切
增韻平聲沽歡切
去聲古玩切
中原音韻陰平桓歡合口呼全清kuɔn
去聲桓歡合口呼全清kuɔn
中州音韻平聲桓歡瓜光切
去聲桓歡光玩切
洪武正韻平聲九寒全清沽歡切koun
去聲九翰全清呼玩切xuon
分韻撮要陰平第二十七官管貫括
陰去第二十七官管貫括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丸平聲一等合口上平二十六桓kuɑnkuɑnkuɑnkuɑnkuɑnkʷɑnkwanguan1kuankuan首飾說文曰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亦姓風俗通雲古賢者鶡冠子之後又音灌
古玩去聲一等合口去二十九換kuɑnkuɑnkuɑnkuɑnkuɑnkʷɑnkwanguan4kuanhkuann冠束白虎通曰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又姓列仙傳有仙人冠先又音官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ꡂꡡꡋgonkɔn平聲
ꡂꡡꡋgonkɔn去聲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guān]
《廣韻》古丸切,平桓,見。
(1)帽子的總稱。
(2)特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禮帽。
(3)物體的頂端部分。
(4)指突起象帽子的東西。
(5)古代貴族戴的普通帽子。
[②][guàn]
《廣韻》古玩切,去換,見。
(1)戴帽子;戴。
(2)指使人戴上帽子。
(3)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一般在二十歲。
(4)泛指成年。
(5)謂超出眾人,居於首位。
(6)謂加在前頭。
(7)尊崇。
(8)覆蓋。
(9)貫穿;貫通。

詞性及示例


冠蓋如雲。
[gatheringofdignitaries]冠,古代官吏的禮帽;蓋:車篷。形容集會時官吏士紳很多。
冠蓋如雲,七相五公。――漢·班固《西都賦
冠蓋相望。
guāngài-xiānwàng
[one'sofficialissucceededbyanother]舊時形容政府的使者或官員來往不斷。
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戰國策·魏策四》
冠冕。
guānmiǎn
(1)[royalcrown;officialhat]∶古代皇冠或官員的帽子。
(2)[high-sounding]∶比喻受人擁戴或出人頭地
冠冕之盛,當時莫與比焉。――《北史·寇洛等傳論》
冠冕堂皇。
冠冕堂皇。
guānmiǎn-tánghuáng
[high-sounding;ofdignifiedbearing;ostentatious]比喻光明正大、尊貴嚴整的狀態,多用以批評人的言詞、聲明徒有其表。
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跑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了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冠飾
guānshì
[cymatium]古典建築中一種頂部線腳。
冠心病。
guānxīnbìng
[coronaryheartdisease]見“冠狀動脈病”。
冠子
guānzi
[crest]鳥頭部紅色的肉質突起,顏色鮮艷。
鄭碼:WWRD,U:51A0,GBK:B9DA
筆畫數:9,部首:冖,筆順編號:451135124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onahat;thebest;

英語翻譯


1.名詞
coronal;coronet;hat;
2.動詞
precede優於領先。
putonahat戴帽;
thebest第一,最優。
crest(鳥、禽的)冠;冠毛,(頭盔的)羽飾。

冠的概述


冠
起初,發冠只是用以包裹髮髻,人們戴發冠只是為了生活方便,同時也有一定的美觀裝飾作用,至於發冠的樣式則沒有什麼具體的規定。大約在商朝,開始出現冠服制度。到了漢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過冠帽就可以區分出一個人的、官職、身份和等級,或通過不同的冠帽來表達不同場合的禮節和儀式。漢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長冠、進賢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場合所戴冠帽有嚴格規定,帝王在參加祭祀大典的時候要戴冕冠;在朝會和宴會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長冠是參加祭祀時官員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級武職人員在朝會時所戴的禮冠;進賢冠專門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方言音韻


編輯
◎贛語:gwɛn1gwɛn4
◎客家話:[海陸腔]gon5gon1[客英字典]kwan5gwon1kwan1[寶安腔]gon5[台灣四縣腔]gon5gon1[梅縣腔]gwon1[東莞腔]gon5gon1[客語拼音字彙]gon1gon4guon1guon4[陸豐腔]gon1[梅縣腔]gwon5
◎粵語:gun1gun3
◎潮州話:guang1guang3(kuangkùang)「潮州」guêng1guêng3

用法搭配


相關詞語

白冠白冠厘纓白冠氂纓白面儒冠白衣冠
寶冠暴衣露冠被髮纓冠標冠摽冠
布冠步搖冠蟬冠蟬冠豸綉長冠
超古冠今超今冠古朝冠  

相關成語

白面儒冠褒衣危冠暴衣露冠被髮纓冠超今冠古
沖冠髮怒衝冠怒發衝冠眥裂彈冠結綬彈冠相慶
遁跡黃冠彈冠振衿彈冠振衣倒冠落佩倒冠落佩
峨冠博帶發怒衝冠發怒穿冠  

相關詩詞

素冠女冠子(夏景)玉真張觀主下小女冠
避暑女冠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