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金山寺的結果 展開
金山寺
歷史遺跡
《白蛇傳》在我國家喻戶曉。故事起源於10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鶴壁黑山一帶。黑山一帶的許家溝村、白蛇洞、金山寺和淇河,具備了《白蛇傳》故事所必需的各項構成要素,是一個天然渾成的統一整體。一些史學家考證出《白蛇傳》的故事起源於北宋時期,發源地就在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白蛇洞、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金山街道辦事處龐村,毗鄰221省道,河南鶴壁淇河國家濕地公園,距鶴壁市中心11公里。
金山寺,是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2004年成立金山寺景區管理處,正式對其進行開發和建設。因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創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當地又有人稱金山為“墨山”。坐落於此的金山嘉佑禪寺始建於唐代,重修於北宋嘉佑年間,是一座佛教文化濃重的千年古剎。
金山寺
馮夢龍《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所述的浙江杭州西湖一帶根本沒有金山寺,這就使法海的出處失去了依託,因此,只好從數百里以外的江蘇鎮江借廟敷衍。據杭州雷峰塔地宮的挖掘報道,雷峰塔原名黃妃塔、王妃塔,建於公元975年,是吳越王錢俶為慶賀愛妃黃氏得子所建,與《白蛇傳》故事無關。可見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來,馮夢龍版本的白蛇故事處處顯露出移花接木、東拼西湊、人為雕琢的痕迹。
黑山傳說中的法海是與許家溝村相鄰的金山寺的和尚,對相距不遠的白蛇洞的“妖精”可能早有耳聞,因此,他對平日里就認識的許仙被“妖精”迷惑更加關注。又因白蛇仙子施藥看病,導致金山寺香火不旺,雙方產生了直接的利害衝突,才引起他對許白婚姻的干預。這比鎮江金山寺的長老法海“遙感”到二三百公裡外的杭州人許宣“中妖”,並對與自己毫不相干的許白愛情婚姻進行干預,更容易被人理解。
據史書記載,金山寺興盛時期,高僧雲集,僧人數百,廟產千頃,香煙繚繞五百里,寺內至今仍完好保存著被譽為豫北第一的大雄寶殿、獨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它建築群。
金山名勝遊覽區植物繁盛,冬季瑞雪覆蓋,怡靜宜人,春季萬物復甦,綠葉滴翠。金山寺晨鐘暮鼓,化人心靈。據專家考證,流傳千年的《白蛇傳》的傳說就誕生於金山,雷峰塔遺址、金山寺、淇河、許家溝村、青岩絕白蛇洞構成了傳說所需的相關要素。
金山寺景區內有三步兩眼井亭,兩井雖相距咫尺,卻一眼苦澀,一眼甘甜。西山觀景亭被譽為“鶴壁第一亭”。金山風景旅遊區為人們靜化心靈、尋訪探秘、共結連理的最佳之地。
黑山西南約5公里處的淇河岸邊,有一個百丈懸崖青岩絕,青岩絕上有一個直通河底的幽深洞穴白蛇洞。傳說洞中有一修鍊千年、得道成仙的白蛇仙子。在黑山主峰西側不遠,有一許家溝村,許仙就住在這裡。在黑山主峰南側,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金山嘉佑禪寺,寺中有一修行多年的老僧法海禪師。《白蛇鬧許仙》的傳說故事就發生在這幾公里的範圍內。
許家溝村的牧童許仙在放牧途中遇到一受傷的小白蛇,就把它帶回家治療。許仙將小白蛇的傷治好后,放回草叢。這條小白蛇就是青岩絕白蛇洞中的白蛇仙子。為報答許仙的救命之恩,白蛇仙子與許仙結為夫妻,並為附近村民治病祛災,聲名遠播。白蛇仙子為村民治病,使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清。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蛇仙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了,香火不旺,法海自然就不高興。
法海知道原因后,試圖破壞許仙和白蛇仙子的愛情。每年春天,白蛇仙子需要蛻皮一次。白蛇仙子在懷孕的第那一年春天,需要蛻皮現形,怕嚇著許仙,便讓許仙去趕會。法海從中作梗,讓許仙回家。許仙回到家中,看見床上有一條白蛇,當即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蛇仙子盜來靈芝,救活了許仙。法海以“人妖不配”和“拯救許仙不被害”為由,將許仙留在金山寺。
白蛇仙子向法海要許仙,法海一陣冷笑,說道:“大膽蛇妖,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蛇仙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脫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把水攔在寺門外。
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蛇仙子有孕在身,實在鬥不過法海。後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蛇仙子收進金缽,壓在了雷峰塔下。
金山寺自1993年被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后,磬鐘再鳴、佛經重誦、遊客漸多、旅遊鼎盛,再度成為豫北名勝景區。
專家的考察讓我們確信,鶴壁黑山理所當然地是《白蛇傳》故事的起源地,美麗善良的白蛇仙子曾在鶴壁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但鶴壁並沒有像杭州一樣因《白蛇傳》而揚名。一方面是因為中原戰火不斷,經濟逐漸衰敗,另一方面是因為鶴壁的歷史文化太厚重,傳說則相對顯得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白蛇傳說為何遠遷他鄉
馮夢龍一生主要活動在江南,鶴壁黑山一帶的傳說怎麼到了馮夢龍的筆下?鶴壁市文化局原副局長傅玉林對《白蛇鬧許仙》的傳說有10多年的研究,他認為這與宋室南遷有關。跟隨皇帝趙構南遷的文人、武夫,其中不乏傳說的痴迷者。岳家軍在這當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岳飛是湯陰人,湯陰距黑山10多公里,跟隨岳飛的將士中有不少黑山附近的人。這些人隨宋室南遷后,很可能把家鄉的傳說帶到江南。
趙構晚年禪位后,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皇上有如此愛好,寵臣自然會樂意奉上。於是,他們就把自己鍾愛的《白蛇鬧許仙》傳說獻給趙構分享。聽膩了正統故事的趙構,對色彩奇幻、情節曲折的《白蛇鬧許仙》傳說十分喜歡。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明代才子馮夢龍也許是從傳聞中得到了這個傳說,便信手掂來,與當地《西湖三塔記》《雷峰塔》傳說進行嫁接、融匯、演變,最終演繹成《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馮夢龍在描寫金山寺說:“山前有一亭,今喚作冷泉亭。”這與黑山北側的冷泉、冷泉亭、冷泉村正好相符。《魏書·地形志》有“魏德(縣)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黑山、冷泉”的記載。清嘉慶《浚縣誌》記載:“更有奇者,溫泉西涌,冷泉北流。”而鎮江金山寺前後並沒有冷泉亭或冷泉,可見,馮夢龍筆下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顯然是從黑山一帶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脫胎而來。
馮夢龍在小說中有一段描寫人們朝金山寺拜佛的情景:“時值春氣融和,花開如錦,街坊熱鬧,許宣問主人道:‘今日如何人人去閒遊,如此喧嚷。’主人道:‘今日是二月半,男子婦人都去看卧佛。’”鶴壁金山寺廟會正好是農曆二月十五,且金山寺有卧佛殿。這“二月半看卧佛”又與黑山金山寺的廟會日相對應。
馮夢龍在《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的一些方言,如“饅頭並卷子”的“卷子”,“請燒竿子”中的“竿子”,“正沒擺布處”中的“擺布”“投幌子”“怨暢”等,都是黑山附近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