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區

遼寧省大連市下轄區

沙河口區,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大連市區西部,總面積48.32平方千米,山林面積6.4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千米。區內地勢西高東低,有大頂山、白雲山、西尖山等7座山嶺。馬欄河流經城區西部,向南注入黃海,全長15公里,為季節性河流。 

截至2017年,戶籍總人口638919人,其中男性311098人,女性327821人,人口密度18407人/平方公里。管轄7個街道辦事處、9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區政府辦公地址位於中山路393號。區內有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大連交通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018年,沙河口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7.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20.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6.9億元。

歷史沿革


沙河口區之名始於近代,據《金州衛山川地理志》記載,明代這裡為沙河(現稱馬欄河)的河口,故得名沙河口。
1946年2月3日,沙河口區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8月,根據關東公署的訓令將沙河口區政府改為沙河口區公所。
1950年12月,旅大市政府將其所屬的西山區劃歸沙河口區管轄,同時將沙河口區公所改名為沙河口區人民政府。
1960年8月,成立沙河口區公社。
2005年7月,大連市調整沙河口區與甘井子區部分行政區劃界線:一、原錦繡小區段界線調整為沿南松路向西至錦華北園西側大連紅磚廠東牆,折向南至南山2420米高程點處與原界線重合,將南松路以南整個錦繡小區建成區劃入沙河口區,錦華小學交由甘井子區管理。二、馬欄段界線保持原行政區劃界線不變。沙河口區將在馬欄區域超範圍管轄的區域移交給甘井子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河口區位於大連市區西部,東以不老街為界與西崗區相連,北至南松路與甘井子區毗鄰,西至由家村鐵路線與高新技術園區相望,南臨黃海。經緯跨度均為5′。總面積48.32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1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4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千米。

地形山脈

沙河口區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區內有大頂山、白雲山、西尖山等7座山嶺。

水文

馬欄河流經城區西部,向南注入黃海,為季節性河流。馬欄河也是流經大連市內最大的河流,河長19.3公里,流域面積71.5平方米。

氣候

沙河口區氣候宜人,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春有季風,夏無酷暑,秋多晴日,冬少嚴寒,夏日最高氣溫不過零上35℃,冬日最低氣溫不過零下21℃,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950毫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6月,撤銷坊,改為19個街道居委會。
1954年9月,又將19個街道居委會劃為17個街道辦事處,即:民權、中山公園、五一廣場、長興、聯合、民運、玉華、昌平、如意、興工、泉涌、馬欄子、侯家溝、春柳、南沙河口、香一、香二。
1956年9月14日,原小平島區黑石礁街道劃歸沙河口區管轄。至此沙河口區共轄18個街道。
1959年7月31日,原大辛寨子區凌水鄉和棠梨溝鄉劃歸沙河口區管轄。
1960年4月,在城區18個街道成立侯家溝、民權、興工、中山公園、民運、春柳、香爐礁、玉華等8個城市公社;在郊區成立紅旗、凌水2個農村公社。同時將黑石礁和馬欄子2個街道分別划給附近農村公社。原8個城市公社又合為春柳、中山公園、興工、民運4個城市公社,2個農村公社未變。
1963年,撤銷4個城市公社,改為民運、白山路、民權、長興、興工、香爐礁、侯家溝、春柳、黑石礁、馬欄子、南沙河口、中山公園等12個街道。
1969年9月,各街道相繼改為公社革命委員會。同時,將民運、香爐礁公社劃歸西崗區,1966年9月將紅旗、凌水公社劃歸甘井子區管轄。
1976年末,沙河口區共轄10個城市公社,即:擁軍、民權、中山公園、興工、長興、紅衛、黑石礁、南沙河口、勝利、春柳公社。
1978年,撤銷城市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
1983年4月6日,原屬西崗區管轄的沙河口火車站以西,大連機車廠第一職工宿舍以東,沈大鐵路線以南,中長街以北的區域,劃歸沙河口區管轄。
1985年12月21日,增設富國、西山、泉涌、車家、蓮花山等5個街道(1987年1月組建完)。至此沙河口區共有15個街道。
1990年,沙河口區增設2個街道。1990年末,沙河口區轄中山公園、民權、長興、興工、南沙河口、侯家溝、馬欄子、黑石礁、白山路、春柳、李家、西山村、泉涌、富國、車家村、蓮花山、星海17個街道,共有335個居委會、661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90088人。
1991年末,轄17個街道:中山公園、民權、長興、興工、南沙、侯家溝、馬欄子、黑石礁、白山路、春柳、李家、西村、泉涌、富國、車家村、蓮花山、星海。
1992年12月16日,經大連市政府同意,車家村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華北路街道辦事處。
1997年,沙河口區面積44.2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轄白山路、長興、春柳、富國、黑石礁、侯家溝、華北路、李家、蓮花山街道、馬欄、民權、南沙、泉涌、西山、興工、星海、中山公園17個街道。區政府駐同泰街。1998年末,沙河口區轄17個街道,389個居委會。 
2003年底,春柳街道、華北路街道與侯家溝街道合併為春柳街道;星海街道、富國街道合併為星海灣街道;興工街道、泉涌街道與西山街道合併為興工街道;中山公園街道、長興街道與民權街道合併為中山公園街道。區劃調整后,沙河口區轄9個街道:春柳街道、星海灣街道、興工街道、中山公園街道、南沙街道、李家街道馬欄街道白山路街道黑石礁街道
2019年,撤銷中山公園街道、興工街道,合併設立西安路街道;白山路街道併入星海灣街道。 
區劃詳情
沙河口區轄7個街道,分別為西安路街道、星海灣街道、黑石礁街道、南沙河口街道、馬欄街道、李家街道、春柳街道, 下設90個社區,政府駐地是本區中山路393號。
沙河口區行政區劃概況
街道名稱人口面積下轄居委會數量
西安路街道162618人7.27平方千米18
星海灣街道96865人10.46平方千米17
黑石礁街道79796人6.04平方千米9
南沙河口街道79536人9.40平方千米12
馬欄街道69252人4.98平方千米10
李家街道81487人5.76平方千米12
春柳街道89461人4.41平方千米12

人口民族


人口

沙河口區位於大連市中心城區西部,現有戶籍人口65.4萬,常住人口85萬,是人口大區。平均每平方公里1.37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計劃生育率達99.77%,自然增長率-0.78‰,連續六年實現人口負增長。
截至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638919人,其中男311098人,女327821人,人口密度18407人/平方公里。沙河口區出生6396,出生率9.97%;死亡5237,死亡率8.16%;自然增長率1.81%。 
2018年全年共辦理二孩生育登記1320個,比2017年同期減少了26.79%,再生育審批50個,比2017年同期減少了22.73%。出生人口48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9.07%。

民族

沙河口區全區合計17個民族,漢族人口超60萬。少數民族人口超過百人的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

政治


沙河口區委書記:郭雲峰

經濟


經濟概況

2012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全口徑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3億元,其中,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億元,同比增長20.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億元,同比增長17.6%;上述指標數均是2007年的2倍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866元,同比增長13%;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2億美元,引進內資440億元。2012年有6個街道實現區級稅收超億元。
2018年,沙河口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7.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7.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20.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6.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2%。二、三產業構成比例為26.9:73.1。
2018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605元,在全市八個城區中排名第三;同比增速為7.0%,在市內三區中排名第三。
財政稅收
2018年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71億元,比上年下降5.72%。各項稅收實現地方財政收入為12.89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同期增長0.0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9.34億元,下降2.8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國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科學技術、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分別為26.24%、48.55%、91.63%、26.39%、8.45%。教育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城鄉社區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分別為12.74%、41.88%、2.24%、18.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其他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分別為5.29%、11.2%、70.63%。節能環保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7630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同比下降25.9%。其中,建設項目投資17.4億元,同比增長2.2%;房地產開發投資32.1億元,同比下降35.5%。

第一產業

沙河口區由於其地理位置處於市中心階段,經濟發展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區域經濟不包括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08年,沙河口區第二產業經濟總值為64554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4.2億元,同比增長39.8%。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4.2億元,增長28.0%,增幅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發展速度132.5%,修正增速27.0%。
工業生產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下同)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2.9%。區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72.5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81719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費能源合計1032881噸標準煤。其中,工業生產消費能源合計1029730噸標準煤,佔比99.7%;非工業生產消費能源合計3151噸標準煤,佔比0.3%。
建築業
2018年,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41.1億元,同比增長10.7%。從構成看,全年完成建築工程產值93.8億元,安裝工程產值42.7億元,其他產值4.6億元。全年全區資質內建築企業簽訂合同額為281.2億元,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110.8億元。

第三產業

2008年,沙河口區第三產業經濟總值為1675745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9億元,同比增長19.0%。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0.2億元,同比增長19.5%;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沙河口區每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均在13億元水平以上,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本保持在18%以上的增幅。
國內經貿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03.2億元,同比增長8.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佔全區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85%,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限額以上商品類值中,12大類商品零售額呈增長態勢,其中:文化辦公用品類、汽車類、煙酒類、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5%、26%、27%、17%,增長態勢較好。
對外經濟
2018年,新設各類外商投資企業14家,共完成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399項;辦理生產能力證明25項;新增有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申請資質的企業10家。實際利用外資314萬美元,出口創匯35.57億元人民幣,外貿進口22.75億元人民幣。
房地產開發
2018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0億元,同比下降35.5%。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11.41億元,同比下降38.6%。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4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2%;銷售額69.5億元,同比下降21.7%。

交通


沙河口區交通便捷,哈大鐵路貫穿轄區境內,並設有沙河口火車站。東至大連港4公里,北到周水子國際機場3公里。轄區內共有路街352條,其中路37條,街223條,巷92條。華北路、西安路、中山路、五一路、西南路、黃河路、疏港路縱橫交錯,構成了全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快軌、公交線路密布在城區每條街巷。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沙河口區全區共有幼兒園96所,在園幼兒9210人;非學歷民辦教育機構90個,在校生63600人;中小學47所,其中小學29所,初中12所,完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43335人,其中初中學生16017人,小學學生27318人,其中外來務工子女5727人,義務教育階段教職工總數為3161人,專任教師總數為2463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1249人,小學專任教師1214人。先後榮獲了全國家庭教育示範區、遼寧省依法治教示範區、遼寧省圖書管理工作示範區、遼寧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區、遼寧省藝術教育示範區、遼寧省校園環境藝術化示範區、遼寧省國防教育先進區、遼寧省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沙河口區大專院校眾多,科研力量雄厚。轄區內有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等知名院校。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機床研究所、天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晨熙生物創業服務中心等多家科研和高新技術群體。
2018年,全區共有中小學51所,其中初中14所,小學3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高中1所。共有托幼園所104所,其中公辦園32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含幼兒園)48705人,有教職工3441人。另有科技中心、勞技中心各1所。
2018年,新開第十五幼兒園,增加公辦幼兒學位數270個。新增2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增加普惠學位212個。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向下延伸,提供2歲半嬰幼兒學位1059個。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化勞動教育實驗,《中國教育報》《民生周刊》和人民網、光明網等新聞媒體對我區勞動教育開展情況進行了報道。區教育局獲評第四屆遼寧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大力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5所學校榮獲遼寧省中小學美育特色學校。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工作,成立5個“滿天星”足球精英訓練營。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增加17所,總數達到31所。投入約1000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課本費。投入約120萬元為學生社會實踐用車提供車費補貼。投入約430萬元,為學生免費配備校服。投入約500萬元推進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做課後服務工作的經驗介紹。投入13.6萬元落實扶困助學政策,幫扶困難家庭學生256人次。早教志願團、幼兒園家長學校、教師志願團、“惠民學堂”等開展免費送教活動,受益約22萬人次。 

科技事業

2012年,沙河口區累計投入科技三項經費5000餘萬元,扶持74個科技項目,科技企業從2002年的80多家發展到620家,科技立項200多個,獲專利權2255項。從事高新技術領域及相關產品研究、開發的企業已由02年底的70家發展到500餘家;02年開始創辦的科技孵化器和專業產品研發交易中心已達到6家,孵化面積近10萬平方米,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市各區之首,其中天河創業中心被評為省級科技孵化基地,06年2月被市政府授予“孵化企業最多的機構”匾牌,國際工控產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被列為國家工控技術轉移中心;科技立項120多個,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發展計劃的有20項,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80餘項。獲得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基金3200萬元。05年引進的海水熱泵技術項目使大連成為全國首家應用海水熱能的示範城市並予以推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03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
2018年,全區共有23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增18家高新技術企業。遼寧省大連機車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2018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科技創新專項資金。2家企業獲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稱號。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電動車組動力車項目榮獲2018年大連市科技重大專項。大連國霖技術有限公司陳健榮獲2018年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適用於高海拔的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研製項目榮獲2018年度大連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大連市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重點實驗室獲得2018年度大連市重點實驗室。大連沙河口區中小學生科技中心科普基地、大連聖亞海洋世界科普基地等榮獲大連市優秀科普基地。大連市沙河口區綠波小學榮獲2018年大連市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

衛生事業

沙河口區在2002年完成了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成立了衛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完成了與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庫和衛生部信息平台的聯網,建立了傳染病疫情監測分析系統。2006年順利通過國家實驗室質量認證。有效地防治了霍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熱等重大傳染病。取得了“非典”防控的勝利和禽流感的階段性勝利。
2004年成立了大連市第一家遠程胎兒監護中心。2005年與強生公司合作建立了大連市第一家“好媽媽俱樂部”。2006年率先在市內區實行免費婚檢。
2006年初榮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稱號。沙河口區共建各種體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個,平均每4-5個居委會、3.3萬人口就擁有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了設備齊全、功能完善、分佈合理、覆蓋全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並在每個街道建立了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社區預防保健所,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06年初榮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稱號。2008年,投入1200萬元,在全市率先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新建了區衛生服務信息中心,為建立動態居民健康檔案、實現醫療信息共享、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創造了條件。為全區60歲以上低保老人免費發放“家庭小藥箱”1324個。在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了片醫制,開展家庭出診、家庭回訪、健康諮詢、健康教育等工作,24小時開通電話,隨叫隨到。為94名“三無老人”、百歲老人配備了免費的家庭醫生29名,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周至少登門服務一次,全年出診4391餘次。
截至2017年底,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社區、衛生院床位數12.6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人)7.55(人),註冊護士數9.60(人)。
截至2018年底,現有醫院25所,綜合醫院10所(其中三級醫院7所,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所,二級醫院3所);中醫醫院4所;專科醫院11所;共有床位958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個(10個中心,8個站);有個(集)體診所及衛生所、衛生室336個;門診部49個,其中綜合門診部15個,中醫門診部6個,中西醫結合門診部2個,專科門診部26個;婦幼保健院2個;疾病控制中心2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其他衛生機構6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2999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5107人,註冊護士6421人,藥劑人員470人,其他衛生人員1001人。

文化體育

2012年,沙河口區有各種文體隊伍446支,參與人數73600人,其中骨幹8378人,年活動3416次;各類民間藝人74人,市級以上文藝人才49人;社會體育指導站298個,三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1430人,體育人口達到51%。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僅2006年區、街道、社區三級組織共舉辦各類文體活動2000多場次,放電影480場次,參與演出表演的各類團隊300多支、5萬人次,觀眾數十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轄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沙河口區通過開展全民讀書活動、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居民文化素質,形成了“李家杯”讀書知識競賽、“高雅藝術社區行”、“長征七十周年優秀節目調演”、“社區歌手大賽”、“學名人、讀名著、聽名曲”、“交響樂進社區”、“皮影戲進社區”等一系列大型品牌活動,以及“鑼鼓大賽”、“徒步大會”、“健身表演大會”、“美術、書法、攝影展”等精品活動,帶動了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各種文體活動中來,滿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了文體活動的品位和檔次。
2007年沙河口區政府為適應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出台了《加快沙河口區公共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開展以政府名義組織購買優秀文化產品為社區百姓服務的有效嘗試,在全區建設4—6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體活動中心,為轄區內的百姓提供了健身、娛樂和學習好場所,豐富了百姓業餘文化生活,為全區文化體育事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到2018年底,全區公共圖書館1個(國家一級館),文化藝術館1個(國家二級館),文藝團隊364個,綜合文化站9個,城區書吧18個,社區文體活動室90個。2018年舉辦“幸福沙河口·邁向新時代——全民藝術節”,以“全民藝術培訓、全民藝術賞析、全民藝術展演”三大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舉辦藝術培訓306班次;組織“奮鬥新時代”、“永遠跟黨走”等大型文化惠民演出10餘場;建立圖書館數字化閱讀體系;開展“全民悅讀,邁步新征程”主題讀書活動150次;建成18個集閱讀、休閑、活動、展示、信息交流為一體“城區書吧”,打造“書香沙河口”。

體育事業

截至到2018年底,全區體育活動場館有9個街道文體活動中心、90個社區文體活動室、312個晨練點、63處健身廣場、73個健身公園、遊園、50所中小學操場。2018年新建一處600平方米多功能運動場,1處標準網球場,1處街道綜合性健身室,新增室外健身器材660件,配套多種類室內健身器械56件。通過“全民健身培訓”、“全民健身指導”、“全民健身展示”等形式,在全區先後開展了太極系列、柔力球健身氣功等十大項、20餘小項健身技能交流展示活動;承辦“第31屆國際馬拉松賽”沙區賽段、“第十六屆國際徒步大會沙區分會場”、“市第六屆風箏比賽暨沙河口區‘黑石礁杯’風箏節”、“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大連市大會”等;東北路小學足球基地獲得省單項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兩項榮譽;打造中心小學網球和79中乒乓球兩大訓練基地。

社會保障

沙河口區向社會發布《沙河口區政府一號通告》,出台再就業優惠政策,區街共出資1600萬元用於購買社會公益崗位、提供免費培訓、扶持創業等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全年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貸款擔保6095萬元,發放貸款3334萬元,在全市首創了“員工股東式”再就業模式,為創業式就業開闢了新的途徑;加強技能培訓,免費培訓11525人次,有7491人實現重新就業;以區政府轉移支付的形式新建了全市第一家無稅費市場,為200多名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全年共安置就業40906人,是市政府下達就業指標的194%。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年共投入1885萬元,為7875戶、16815人及時足額發放了低保金;為150個“三無老人”和遺屬老人發放了醫療服務卡;出資119萬元,為8852戶雙失業獨生子女發放了獎勵費。全年共募集慈善基金210萬元,救助各類貧困群體4628人次,使用救助資金110萬元。被評為大連市2001—2003年度扶貧幫困先進單位。
2018年全年為2552戶低保家庭共3342人,發放低保金2873萬元。佔全區戶籍人口總數的0.5%,月人均保障金635元。對全區37戶因重病、火災、就學等生活困難家庭實施了臨時救助,發放臨時救助金10.22萬元。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政策。對符合兩項補貼條件的殘疾人59268人次發放補貼資金504萬元。審核減免2114戶低保家庭取暖費269萬元。元旦、春節期間,開展了兩節走訪慰問活動,為3216戶低保對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發放標準為800元/戶,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257.28萬。

城市綠化

2018年,沙河口區投資9200餘萬元,組織實施了馬欄河運動公園一期建設工程,松材線蟲病疫情除治項目,鮮花擺放工程,護樹池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東尖山升級改造項目,鐵路沿線綜合整治工程,行道樹更新補植工程,裸露山體補植工程等。按照市規劃調整,我區建成面積3834公頃,各類綠地面積1614.96公頃,綠化覆蓋率43.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6.47平方米/人。

旅遊


星海廣場

沙河口區星海廣場
沙河口區星海廣場
星海廣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超過兩個天安門廣場,廣場設計與建設的諸多方面均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巧妙結合。
從星海廣場沿中央大道北行500米左右是星海會展中心、大連世界博覽廣場;南行500米左右是廣袤無垠的大海,中央大道紅磚鋪地,西側芳草如茵,小黃葉楊組成整齊圖案,每隔不遠就立有一支航標造型的石柱燈,充滿濃郁的海港風情。
南部的百年城雕形狀是一本翻開的書,寓意深刻,城雕前的100雙腳印代表大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百年。

大連自然博物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是一座集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收藏、研究、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其前身始建於1907年。新館為現代歐式建築,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黑石礁海濱,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
大連自然博物館有各種標本近20萬件,珍貴標本6千餘件。館藏特點是海洋生物標本和"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其中海獸標本20餘種,其種類和數量在國內自然史博物館中是最多的,其中重達66.7噸的黑露脊鯨標本,在國內獨一無二,在亞洲也屬罕見。

星海公園

沙河口區星海公園
沙河口區星海公園
星海公園位於大連南部星海灣景區的中段。始建於1909年,是一座由陸地公園和海濱浴場組成的海濱公園。因海灣水面上露出一塊形狀奇特的巨石,傳說它是來自天外的“星石”,故得名“星海”。公園佔地19萬平方米,是集觀海、避暑、海水浴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海濱公園。

黑石礁公園

黑石礁公園西起黑石礁街中心廣場,沿海岸向東經自然博物館至星海公園西門,海岸線約18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沿途有天然溶洞、黑石礁群、大連自然博物館和兩個淺水灣,是大連八大名勝之一,與老虎灘、燕窩嶺等名勝景色相併列。
黑石礁公園建設工程是市政府為民辦的18件實事之一,是一項民心工程,計劃投資2000萬元。它以自然博物館為主題,重點突出海洋和黑石礁傳統文化。由日式街心花園、海浪廣場;綠地迷宮、木質棧道、海誓山盟石、一線天、思歸(龜)等形態各異的礁石以及各種體現海洋文化的小品、雕塑所構成。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大連第一個包括健身活動區、自然景觀區和人文景觀區的開放式生態森林公園。公園佔地11.3萬平方米,新建了東北地區唯一一條1公里長的跑步路徑和5個景觀帶、15個文化活動健身區、2個森林景觀區和3個人文景觀區,園中近20條風格各異的林間小徑將各個景區聯結貫通。綠色是改造后的中山公園的主色調,公園內共新栽植各種大樹和白皮松、櫻花、水杉等觀賞樹木70種2萬餘株,使公園的綠化面積達到了10.2萬平方米。

富國公園

富國公園是沙河口區人民政府為建設“國際健康城市”,推進全民健身計劃修建的一座“登山健身、觀景休閑”的主題公園。該公園共投資1000餘萬元,於2004年5月規劃建設,並於同年9月竣工開園。
此公園選址於沙河口區南台山,毗鄰星海灣廣場星海公園等著名旅遊景點,地處中山路北側,東起富國街,西至連山街,山林面積58萬平方米。園中共有山峰三座,自西向東海拔分別為169米、189米、184米。站在山頂既可遠觀大連市區街景及大連港,又可鳥瞰星海灣廣場、星海公園、黑石礁海濱公園等旅遊景點,堪稱“東有電視觀光塔,西有富國觀景台”。
園中修建了“一橫”“一圈”“六縱”的多條山林路徑,園林路徑累計長度7500餘延長米,共有台階2960級。路徑寬度在1.1米-1.8米,道路面層用材以頁岩板為主,附以青石、鵝卵石、碎石等材料,使整個路徑建成后既有形式上的變化,並與公園的環境相協調與統一。

獲得榮譽


2018年6月,獲評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