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史講義

先秦文化史講義

內容介紹


《先秦文化史講義》從中國文化的考古時代寫起,至“百家爭鳴”結束。作者通過自己二十餘年的思考,努力闡釋一個民族生活方式的由來。這一時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奠基期,可分為兩大階段:一、文化創始期,包括西周及此前的歷史階段。主要討論了多元發生、族群眾多的史前文化如何融鑄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和社會,這一方式又顯示了怎樣的“中國特徵”;西周的崇法制如何凝聚成了影響後代幾千年的精神傳統。二、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轉折期。本時期民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政治權力卻更大的膨脹並導致專制的到來。本書討論了兩種力量演變的深層原因,接著又用較大的篇幅討論了諸子百家。本書打破了舊的“家”的分界,而將諸子之學分為兩大系別。
對《五帝本紀》別具慧心的解讀、西周禮樂文明的闡釋,“國人”階層歷史品格的演變,名家之學的價值評定,等等,都是本書值得稱道的地方。

作者介紹


李山,河北新城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啟功先生嫡傳弟子,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譽為“四大名嘴”之一,在《詩經》研究、先秦兩漢文學研究領域卓有成就。曾在《文學遺產》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學術論文數十篇,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先後出版過《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詩經新注》等詩經研究專著及《中國文化概論》。
由李山教授主講的《春秋五霸》共計29集,於2011年8月11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第十套百家講壇節目中播出。

作品目錄


第一講 文化的多元發生與中華民族的初步凝聚 一、中國文化的多元發生 二、中華民族的初步凝聚第二講 族群代興的歷史 一、夏的興起與商族的北逸 二、商朝的建立與周人的自竄 三、簡談夏、商文化第三講 西周分封建國,統一化文明進程的開始 一、西周分封制 二、與分封制相配而行的婚制變革 三、政治化了的血緣關係 四、宗法制:特定的社會結構法則 五、分封制的特徵及價值第四講 分封制與中國文化道路 一、不同的文明之路 二、古老文明對後起文明的哺育 三、獨特的社會形態第五講 周禮對民族的教化 一、禮的基本精神:“敬”二、周禮的“教化”圖景 三、“曲禮”對“文明人”的細緻規範 四、周禮的化導群倫第六講“國人”的歷史品格 一、觀察這個時代的兩條線索 二、“國人”歷史品格 三、“國人”品格與君權膨脹的關聯第七講 春秋戰國普遍變法與兩大經國理念的誕生 一、東方各國的變法 二、商鞅變法 三、東西兩大經國理念第八講 地域風俗與思想突破 一、泛論風俗的時代 二、地域文化與三大思想系統的並起 三、稷下學宮的思想交融第九講 《老子》的哲學突破及黃老思想的變異 一、關於“老聃”二、道家的史學淵源 三、“敬授民時”的古代宗教:“無為”的來源 四、“長生久視”與古仙術 五、《老子》的突破 六、黃老之學的變異第十講 孔子創立儒學 一、孔子的“人文”之道 二、編修經典:寄寓文化理想第十一講 孔子創建儒學(續) 三、建構“仁”的原則第十二講“往聖”的“絕學”一、鄧析子的職業和學問 二、個人主義者楊朱 三、墨家:民眾權利的代言人 四、後期墨家的科學和邏輯學第十三講 教化論、心性論及人性善惡之後的問題 一、教化論:儒家文化理想的核心 二、孟子的“性善論”主張 三、“大丈夫”:士人的文化主體精神第十四講 從孔子到韓非子:“百家爭鳴”的歸於失敗 一、思想的法則與歷史的法則 二、早期法家的成與敗 三、鄒衍之術:諸子學沒落的徵候 四、荀子:走向強權的儒學第十五講 從孔子到韓非子:“百家爭鳴”的歸於失敗(續) 五、思想的移動與原則的丟失 六、術,韓非學術的中心 七、《說難》、《孤憤》:士人的悲劇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