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雪城
布達拉宮雪城
布達拉宮雪城東西長317米,南北寬170米,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22處,總面積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達拉宮建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功能劃分,主要有三類:一是三大領主(地方政府、貴族和寺院)設立的集行政、司法、監獄、稅收、鑄幣等職能為一體的辦公場所;二是為統治者提供生活服務的機構;三是僧俗貴族、官員的宅院及低等職員、工匠、農奴的住所。
雪城是歷史的教科書,清朝中央政府批准設立在這裡的寶藏局等,真實地反映了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西藏曆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事實;雪城是階級教育的展覽館,舊西藏每天發生在雪城的人吃人的黑暗、殘酷的歷史事實,生動地說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雖然被達賴稱作三大領主的天堂,卻是西藏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地獄;雪城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生在這裡的新舊變化,雄辯地說明,新西藏比舊西藏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西藏、發展西藏。
雪城保存著十分豐富的建築內容和文化內涵,是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生動體現,是認識舊西藏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例證,是反映舊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一個縮影。雪城還是拉薩旅遊的新景點、展示西藏歷史文化的新窗口,這裡開闢了別具特色的、演示藏族傳統民族手工藝製作全過程的動態展示區,增強了與遊客的互動性、參與性,可以使遊客更深入、更生動地了解西藏的歷史文化。遊覽雪城,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布達拉宮的了解,了解一個全面、真實、歷史的布達拉宮,也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的認識,深切感受舊西藏的黑暗統治,三大領主的奢靡生活和廣大農奴的悲慘境地,而且還可以了解和認識西藏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
外國遊客參觀雪城
維修后的一期工程對雪巴列空、雪監獄、寶藏局雪造幣廠、比喜宅、同波宅、堪蘇宅、龍夏宅、羌倉、五座院、東印經院、雪奇惹11處古建築進行了布展,並設遊客服務中心。2007年5月31日,歷時6年的布達拉宮雪城維修保護工程一期保護利用工程完成,13個雪城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到2008年,完成雪城二期保護利用工程,逐步開放布達拉宮珍寶館、西印經院、糧倉遺址等3處古建築,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工作。其餘6處古建築(5個城門樓及角樓、瑪基康)因不具備展示條件,從安全和文物保護的角度考慮,不對外開放。
雪城內近期可以對外開放的有7處復原式陳列;動態展示4處;專題陳列6處;遊客服務中心1處。
五座院
雪城印經院建於公元17世紀,建築面積760平方米。因為面積不大,使用不久便改做它用,主體建築仍保存原有風貌。設《西藏書法藝術展》、《藏文書法用具展》,滾動播放藏紙製作工藝電視短片,演示刻板、印刷和裝訂的全過程並提供互動服務。
堪蘇宅是舊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的宅院,現復原陳列,來反映舊西藏僧官的奢侈生活。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阿旺旦增是色拉寺籍僧人曾任拉里宗(今嘉黎縣)宗本,1933年至1950年,先後任舊西藏地方政府“卓尼”(接待官)和“基巧堪布”(三品僧官)職務。后因瀆職而卸任。“堪蘇”即退位堪布。
龍夏宅
造幣廠位於布達拉宮雪城東北角,為庭院式二層建築。底層兩間緊鄰的房屋,內間設置鑄幣機,外間為動力車間。上層幾間房屋,用於人員居住和存放原料和成品等物。現存建築已經維修,整體結構和風貌保存依舊,當年所用造幣機器保存基本完好。西藏稱之為寶藏局,主要職責是承擔供料、監造、儲存、發行,並在其院內設雪造幣廠,先後在藏鑄造了兩面印有藏漢文的乾隆寶藏、嘉慶寶藏、道光寶藏、宣統寶藏等錢幣。
公元17世紀下半世紀葉重建布達拉宮時向宮內各殿堂的護法神敬獻神飲所建,后逐步演變成酒館,建築面積1490平方米。現闢為遊客休息點,並通過復原青稞酒製作作坊,展示西藏獨具特色的釀酒過程。
五世達賴時期,西藏地方政權機構遷到布達拉宮後設雪監獄。雪監獄是雪巴列空專門用來關押犯人的地方,它與八廓街朗孜夏一樣,同為舊西藏名聲在外的拉薩兩大監獄。在達賴統治時期,這裡陰森恐怖,是吃人的魔窟,人間的地獄,令人聞之膽顫。
因舊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同波-堪繞旺秋居住於此而得名,建築面積510平方米。同波宅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築風格,故在此設《西藏建築專題展》。以圖片、文字等反映國家對西藏歷史建築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有效保護;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建築的大力興建;突出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牧民安居工程的實施,從西藏的建築歷史和發展體現社會主義新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因舊西藏地方政府俗貴族比喜家族居住於此而得名,建築面積540平方米。現將此宅闢為《西藏概況展》,以圖片、文字等綜合介紹西藏經濟社會的演變及發展,反映社會主義新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