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

成語

尊師重道,漢語成語,拼音:zūn shī zhòng dào,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意思是: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

在句中一般用作定語。褒義成語

示例:

尊師重道在中國傳統社會蔚然成風。

釋義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意謂尊敬師長並重視學問。對於學者而言,尊敬老師是最重要的事情。尊敬老師才能提高學問的地位。學問地位提高了,普通民眾才能尊敬學問。所以國君在兩個地方不能把臣下當作臣下來發號施令。一是在祭祀時以臣下作主祭人,二是請臣下作老師。大學之禮,即使是天子,也不能北面而坐,這是為了表示尊重老師啊!
【出典】: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尊師重教、尊師貴道、程門立雪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尊敬師長

例句

尊師重道在中國傳統社會蔚然成風。

英文翻譯


respect teachers and revere established ways

其它相關


尊師重道,注重師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它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尊師重道是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範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有三尊,君父師是也”等等。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的道德觀念。古代流傳下來許許多多這方面的故事。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程門立雪》等等。
"重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我國傳統上把學問知識分為“道”、“經”、“術”三個層次。“道”是最高的學問。“經”是對“道”的闡述。“術”是實踐“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學派都把“道”作為最大的學問,最終的追求目標。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政府決定從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從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相關故事


程門立雪

據《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小時候聰明伶俐,人稱神童。他考中進士后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攻讀經書、寫作教學,後來拜著名理學家程頤為師。
北宋時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一天,楊時和學友游酢,因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得正確答案,就一起去程頤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他們行至半途,就下起雪來了。趕到程頤家時,適逢程頤坐在火爐旁閉目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門外等候。過了良久,程頤醒來,從窗口發現了站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他們渾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程頤急忙起身迎他倆進屋。後來,楊時學到了程門立雪的真諦,世稱“龜山先生”,被後人推崇為“程學正宗”。“程門立雪”的典故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影響久遠。

馬門立雨

無獨有偶,上世紀50年代初,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元帥求賢若渴,意邀著名思想家、國學宗師馬一浮先生參加新政府的工作。馬一浮頗負盛名,志向高雅,曾多次拒絕國民黨政府的入仕邀請。陳毅輕車簡從親赴杭州蔣庄馬宅拜訪,為示尊重,他脫去正裝穿起長衫。到馬宅后正值馬老午睡,家人不知來者是誰,請他稍等要進內通報。陳毅阻止叫醒馬老,他在花港公園轉了一圈回來,馬老還沒醒。此時下起雨來,家人就請他進客廳稍待。陳毅仍擺手不入,立在宅外耐心等候,他的衣帽都被雨淋濕了。馬老醒來后,知道是威名遠揚、功勛卓著的陳毅前來造訪,並在外面淋雨等候,很是過意不去,遂連聲道歉。馬老被陳毅的誠意感動,痛快答應出任華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之職。陳毅與馬一浮的這段佳話被人稱為“馬門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