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詩詞歌賦的結果 展開
- 傳統文學概稱
- 2015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特種郵票
詩詞歌賦
傳統文學概稱
詩詞歌賦,所謂詩詞歌賦,是人們對我國傳統漢文學的概稱;雖然如此,這一稱謂幾乎可說是也已概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學的大成。其中,詩詞在人們的通常思維中是有著嚴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韻和對偶等嚴格要求)的兩種詩歌體式(古體詩的平仄略微放寬些),是不能亂行押韻和誤用平仄的;究其實,所謂的賦,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嚴格的對仗規則和平仄要求,只是當今一些習作者因不知而寫著罷了。而這,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嚴重摧殘。但這詩詞歌賦的創作還是有其自身的獨特要求和寫作技巧的,人們一旦掌握了,寫好它們應該也不是什麼太難之事。
【出處】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六回:“最妙是古今書史無所不通,做出來的詩詞歌賦直欲壓倒古人。”
【示例】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君子之交》:“形容才子不是常用‘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嗎?”
古代詩歌全是韻文,即押韻的文體,中國有美感強、氣勢勁力和情感抒發真摯的主要審美性。
隨著南朝詩歌理論的發展,唐朝中期形成了絕句、律詩為主體的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押韻必不可少。絕句四句,有五言、七言;律詩八句,有五言、七言;多於八句的近體詩叫做排律。絕句代表作有李白《望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望廬山瀑布》、杜甫《絕句》;律詩代表作有杜甫《蜀相》、王唯《山居秋暝》。李白、杜甫是古代格律詩乃至古代詩歌的兩座高峰。
唐中期以後直至民國初期,格律詩一直是古代詩的主流。唐詩輝煌,後代無出其右。
詞起源自何時,尚無定論。詞興於唐,盛於宋,後世作品也有很多。詞對平仄、押韻要求更高,斷句字數有定而各異。詞代表人物有蘇軾、柳永、晏幾道、歐陽修、辛棄疾、納蘭性德等。代表作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柳永《望海潮》等。
賦起源於戰國,最早是諸子百家的散文中。賦是韻文,賦以壯麗、華美、浩大為文學界的高峰。但是賦一直沒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當代人讀古代文學,有助於提高修養、智力、心理素質,增加人談吐有節、舉止有度的能力。讀古代詩詞歌賦能提高人的智力、德行。古代詩詞歌賦能讓讀者產生真善美的陶化,得到壯、美的心理感化,文以敘論,文以感人。
《沁園春》
白雲天竺飛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俳徊。
賞析
全篇構思極新穎奇妙,它打破現實生活中的時空界限,讓白居易、林逋、蘇軾三位時代不同但都與杭州有密切關係的先賢起死回生,來演一場挽留詞人、不放他離杭的喜劇;又匠心獨運,隱括他們詩中描繪杭州景物的佳句,編排了一番相互爭熱首先應游杭州何處的精彩對白----如此鮮活生動、風趣盎然的譎幻情節,有詞有來實不多見。詞人對辛棄疾這痊元老重臣的首次邀約,既表示盛情難卻,又婉言暫不能至,措辭不卑不亢,態度不即不離,處理方式極為得體。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註釋
①章台路:漢長安有章台得街在章台下。後人以章台為歌妓聚居之所。
賞析
上闕一開端即描繪出思婦所外的典型環境,三個“深”字,極見庭院之深邃了。通過刻畫描寫,一位幽閉深閨女的貴族女子,因為薄倖之人一味追求狹邪之游的愁苦心 情便躍然紙上了。下闕,“三月暮”點出時令,“雨橫風狂”,描述氣候特徵。此時此景只有掩起門戶獨守空房,發出“無計留春住”的悲嘆。結句“淚眼問花花不 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是歷來受人讚賞的名句。
作者: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者:張衡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詩詞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