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今庸的結果 展開

李今庸

當代著名中醫學家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於湖北棗陽市,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全國著名中醫泰斗。

湖北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併兼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長春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新中醫》顧問、《中醫藥學刊》顧問、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主委、全國類風濕關節炎醫療中心網路及協作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央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醫藏》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中華本草》編輯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中醫藥科學技術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顧問、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湖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委員、第五、第六、第七屆常務委員暨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委員、第三、第四屆常務委員,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二、第三屆副理事長、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7歲入私塾讀書,開始攻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禮記》等儒家經典著作,並博聞強志,日記千言,常過目成誦。1939年隨父學醫,兼修文學,先後研讀《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諸病源侯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農本草經》等,隨後其父又命其繼續攻讀歷代各家論著和各科著作,並指導他閱讀《毛詩序》《周易》《尚書》等書。對於《黃帝內經》,他大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即將其內容爛熟於心。現在只要提到《黃帝內經》的某一內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確無誤地給你指出,本段內容是在《素問》或《靈樞》的某一篇,所以被人們譽為“《內經》王”、“活字典”。
李今庸
李今庸

工作經歷

1961年任湖北中醫學院副院長的蔣立庵,將一本《江漢論談》雜誌給了李今庸,他認真閱讀後,敏銳地意識到蔣老是希望他掌握校勘訓詁學的知識,以便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醫籍。從20世紀60年代初,他先後閱讀了大量有關古代小學類書籍。通過認真地閱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說文通訓定聲》《說文解字義證》《說文解字注箋》等,他對許學相當熟悉。又廣泛閱讀了雅學、韻書以及與小學有關的一些書籍。從此,他掌握了治學之道。
一般而言,做學問應具備三個條件,一為深厚的家學,二為名師指點,三為個人勤奮。這三點李今庸都具備了。
李今庸在1987年~1999年間,先後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張仲景國醫大學、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等單位聘為客座教授,為這些單位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1991年5月被確認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國醫楷模”稱號;2002年獲“中醫藥學術最高成就獎”;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11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2013年1月被人事部確定為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合作導師,為國家培養中醫高層次人才。
李今庸
李今庸
校勘醫典著述等身
李今庸在治學上鍥而不捨,勇攀高峰,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從20世紀60年代就步入了這條漫長而又崎嶇的治學之路。在這方面他著力最勤,費神最深,幾乎是舉畢生之力。他曾說到:首先要善於發現古書中的問題,然後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考證,並搜集大量的古代文獻加以證實。當寫成文章時,又必須考慮所選用文獻的排列先後,使層次分明,說明透徹,讓人易於讀懂。如此每寫一篇文章,頭痛數日不已,然而他仍樂此不疲。雖是辛苦,然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經一番整理后,不僅使這些古籍中的文字義理暢達,而且其醫學理論也明白易曉,從而使千百年的疑竇渙然冰釋,實有功於後學。
李今庸將清朝乾嘉時期所興起的治經學方法,引入到古醫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據訓詁學、校勘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學、歷史學、文獻學和歷代避諱規律等相關知識,對古醫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古醫書中有問題的文字、內容,則採用多者刈之,脫者補之,隱者彰之,錯者正之,難者考之,疑者存之的方法,細心疏爬。他治學態度嚴謹,一言之取捨必有於據,一說之棄留必合於理。其研究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如《素問》《靈樞》《難經》《甲乙經》《太素》《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肘後方》《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馬王堆漢墓帛書》以及周秦兩漢典籍中有關醫學的內容。每有得則筆之以文。從20世紀60年代至現在,他發表了諸如“析疑”、“揭疑”、“考釋”、“考義”這類文章200多篇。2008年,他在外地休養的時候,憑記憶又搜集了古醫書中疑問之處88條,其中部分內容現已整理成文,由此可見,其對古醫籍疏爬之勤。
設帳杏壇傳道授業
李今庸執教已50多個春秋。他先後給本科生、研究生、師資班等各類不同層次學生講授《金匱要略》《黃帝內經》《難經》及《中醫學基礎》等課程。自1978年開始,又連續指導了數屆《內經》專業碩士研究生。同時,李今庸還先後赴遼寧、廣西、上海等地的中醫院校講授《黃帝內經》《金匱要略》。
李今庸非常重視教材建設。1959年,他首先在湖北中醫學院籌建《金匱》教研組,並擔任組長,其間編寫了《金匱講義》,作為本院本科專業使用。1963年代理主編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金匱要略講義》,從而將《金匱》這一學科推向了全國;1973年為適應社會上的需求,該書再版發行;1974年協編全國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學基礎》;1978年,主編《內經選讀》,供中醫本科專業使用,該教材受到全國《內經》教師的好評;1978年,參與編著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參考叢書——《內經》;1987年為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編寫了《金匱要略講解》,2008年該書更名為《金匱要略講稿》再版發行。幾十年來,李今庸為中醫藥院校教材建設,傾注了滿腔心血。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李今庸在主持教研室工作時,非常重視對教師的培養。1981年,他在教研室提出了“知識非博不能反約,非深不能至精”的思想。他要求教師養成“讀書習慣和寫作習慣”。為配合教師讀書方便,他在教研室創建了圖書資料室,收藏各類圖書800餘冊。並隨時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督促檢查。1986年,他組織教研室教師編寫《新編黃帝內經綱目》和《黃帝內經索引》。通過編輯書籍及教學參考資料,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對教師的使用上,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通過十幾年堅持不懈努力,現已培養出一批較高素質的中醫藥教師隊伍。
累起沉痾二豎宵遁
李今庸在60多年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醫療風格,完整的臨床醫學思想,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著有《李今庸臨床經驗輯要》《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今庸》《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等臨床著作。
李今庸通曉中醫內外婦兒及五官各科,尤長於治療內科和婦科疾病。在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中,他在內傷雜病的補瀉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即瀉重痰瘀,補主脾腎。脾腎兩臟,一為後天之本,一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精氣的主要來源。二臟榮則一身俱榮,二臟損則一身俱損。因此,在治虛損證時,補主脾腎。在臨床運用中,具體又有所側重,小兒重脾胃,老人重脾腎,婦女重肝腎。慢性久病,津血易滯,痰瘀易生,痰瘀互結互病,易成窠囊。他對於此類病證的治療是瀉重痰瘀,或治其痰,或瀉其瘀,或痰瘀同治。他臨床經驗豐富,辨證準確,用藥精良,常出奇兵以制勝,其經驗見於相關著作及論文中。
李今庸非常強調臨床實踐對理論的依賴性。他常說:“治病同打仗一樣,沒有一定的醫學理論作指導,就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醫療活動。”如一壯年男子,突發前陰上縮,疼痛難忍,呼叫不已,李今庸據《素問·厥論》“前陰者,宗筋之所聚”,《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的理論,為之針刺足陽明經之歸來穴,留針10分鐘,病癒,后數十年未再發。
振興中醫建言獻策
幾十年來,李今庸為保護髮展中醫藥這份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四處奔走,呼籲吶喊。1982年,他同全國中醫專家一起簽名,向中央反映全國中醫藥事業情況,並建議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機構;1984年又同全國11位中醫藥專家一起簽名,上書國務院總理,建議通過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機構;2003年4月還直接給中央領導寫信,懇請迅速制定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的法規,保護和發展具有東方特色的中醫藥學。
李今庸作為一代中醫藥思想家,從未停止過對中醫藥學理論、臨床、教育的反覆深入思考。他在擔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及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期間,經常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寫了大量的提案、信函、建議等,為發展湖北的中醫藥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他又先後撰寫了《從實踐的觀點看我國中西醫結合的成敗》《關於中西醫結合與中醫藥現代化的思考》《略論中醫學史和發展前景》等文章,充分表達了他對中西醫結合和中醫現代化的思想。

主要貢獻


1,在中醫教育學上:開創和建立了兩門中醫經典學科教育。
其一,在全國中醫界開創和建立了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現代學科的教育。
李今庸教授是全國中醫本科教育中,最早開設《金匱》課程和自編《金匱》教材的專家,1963年,他主持編寫了全國第二版中醫教材的《金匱要略講義》,屬我國早期《金匱》學科的主要帶頭人。
其二,對《黃帝內經》的傑出貢獻李今庸教授是當代《黃帝內經》學科研究的著名專家。他創建和發展了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經典理論《黃帝內經》現代學科教育(包括中醫基礎學科的建立)。以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方法,運用考據學原理,對《黃帝內經》的醫理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考證,解決了歷來存在的大量疑難問題;對《黃帝內經》中醫基本理論和學術思想,給予了正確闡明,並提出了許多的見解。其研究成果已被多版《內經》教材引用,並為古籍研究所採納。
2,在中醫科研上:其一,在全國中醫界首創治經法研究中醫藥古典醫籍,即以校勘學、訓詁學、音韻學、古文字學、方言學、歷史學、考古學以及避諱知識等結合中醫理論和臨床醫療實踐經驗研究中醫藥學古醫籍和中醫經典理論;其二,研究成果即對古典醫籍包括有四部經典著作和古醫籍以及先秦兩漢著作有關中醫藥學資料等在內共計24餘部古書,其研究的千古疑難問題多達數百處。
3,在臨床醫療活動上:其一,形成完整的臨床醫學指導思想即堅持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其二,獨創個人的臨床醫療經驗病證證型治療分類約140餘種。

個人作品


《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李今庸》
《古醫書研究》
《舌耕餘話》
《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
《中醫科學理論研究》
《黃帝內經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