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炎

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

甲狀腺炎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女性多見。本病按病程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甲狀腺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按病因分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狀腺炎。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最為常見,又可分為橋本甲狀腺炎、萎縮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正常的甲狀腺炎、橋本甲亢以及產後甲狀腺炎。根據其病因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根據病因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病因


● 按病因分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狀腺炎。
● 感染性甲狀腺炎通常是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是由自身免疫調節異常導致的,與遺傳、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
● 放射性甲狀腺炎是由放射性核素照射引起的。

癥狀


● 臨床上常見的類型包括亞急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

● 在頸部可以摸到較硬的腫塊,觸摸時會感覺疼痛;
● 食慾減退,不想吃飯;
● 感覺肌肉疼痛;
● 發熱;
● 心跳較快;
● 易出汗,而且出汗較多。

橋本甲狀腺炎

● 在頸部可以摸到較硬的腫塊;
● 感覺吞咽困難;
● 怕冷;
● 全身無力;
● 皮膚乾燥;
● 腹脹;
● 便秘。

無痛性甲狀腺炎

● 怕熱;
● 體重減輕;
● 在頸部可以摸到較硬的腫塊。

產後甲狀腺炎

● 發生於產後一年內;
● 在頸部可以摸到較硬的腫塊;
● 心悸;
● 情緒激動;
● 怕熱;
● 疲乏無力;
● 注意力不集中;
● 便秘;
● 關節疼痛僵硬。

檢查


● 體格檢查、甲狀腺激素測定、甲狀腺抗體、血沉、甲狀腺超聲、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檢查可以輔助診斷疾病。

體格檢查

● 如果在頸部摸到腫塊,對醫生診斷疾病有一定幫助。

甲狀腺激素測定

● 測定甲狀腺激素水平,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甲狀腺功能是否存在異常。常包括以下項目:
● 總甲狀腺素測定;
● 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遊離甲狀腺素測定;
● 促甲狀腺素的測定;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興奮實驗。

紅細胞沉降率檢測

● 是為了解疾病的發展和和變化,判斷疾病的輕重。

甲狀腺超聲檢查

● 可以觀察甲狀腺的具體病變以及對周圍組織的影響,可以鑒別腫瘤。

甲狀腺穿刺細胞學

● 有助於與結節性甲狀腺腫Graves病、甲狀腺癌等疾病相鑒別。

鑒別診斷


● 甲狀腺炎需要與結節性甲狀腺腫、Graves病、甲狀腺癌等相鑒別。
● 如果在頸部可以摸到較硬的腫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根據甲狀腺腫大(頸部腫塊)等體征,結合甲狀腺激素測定、血沉、甲狀腺抗體、甲狀腺超聲、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檢查結果,可作出診斷。

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

● 主要是對症治療,減輕炎症反應和緩解疼痛。
● 輕症者無需治療。
● 癥狀明顯者,可以使用乙醯水楊酸、非甾體類抗炎葯等緩解癥狀。
● 較嚴重的患者,可以用皮質類固醇治療。
● 甲狀腺毒癥狀明顯者可用β受體阻滯劑,無需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 發生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時,需長期替代治療。

橋本甲狀腺炎

● 對輕度甲狀腺腫大而無癥狀者可不予治療,應隨訪觀察。
● 甲狀腺明顯腫大或有甲狀腺功能減低時,應使用甲狀腺製劑治療。
● 甲狀腺腫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壓迫癥狀者,可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無痛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毒症階段一般予以對症治療,β受體阻滯劑用於減輕甲狀腺毒症。
● 持續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多數患者可恢復正常,甲狀腺激素劑量需調整直至停用。

產後甲狀腺炎

甲亢癥狀嚴重者可給予β受體阻滯劑等對症治療,不需要使用抗甲狀腺藥物。
● 此後應每年定期體檢,一旦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應及時治療。

危害


● 甲狀腺炎不僅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功能,還可併發甲狀腺相關眼病,嚴重者還會累及心血管系統。

預后


● 及時規範的治療,可以延緩病情發展。亞急性甲狀腺炎為自限性疾病,一般數月即可好轉,偶爾有複發。

預防


● 保持生活、工作環境乾淨衛生。
● 保持心情要舒暢。
● 多鍛煉身體,預防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