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場
漁場
漁場是指的魚類或其他水生經濟動物密集經過或滯游的具有捕撈價值的水域,隨產卵繁殖、索餌育肥或越冬適溫等對環境條件要求的變化,在一定季節聚集成群游經或滯留於一定水域範圍而形成在漁業生產上具有捕撈價值的相對集中的場所。漁場按水生動物洄遊性質分為產卵漁場,索餌漁場、越冬漁場;按水域空間位置分為海灣漁場、近海漁場、外海漁場和遠洋漁場等;按捕撈對象分為帶魚漁場、大黃魚漁場、鱈魚漁場、金槍魚漁場等;按作方式分為拖網作業漁場和圍網作業漁場等。
由於漁場形成是海洋環境與魚類生物學特性之間對立統一的結果,同時漁業資源極為豐富、種類繁多,所以人們根據實際生產與管理的需要劃分漁場。漁場劃分的類型多種多樣。一般,根據漁場離漁業基地的遠近和漁業水深、地理位置、環境因素、魚類不同生活階段的棲息分佈、作業方式及捕撈對象等的不同劃分。
根據離漁業基地的遠近和漁場水深劃分
(1)沿岸漁場:一般分佈在靠近海岸,且水深在30m以淺的漁場。
(2)近海漁場:一般分佈在離岸不遠,且水深在30m~100m的漁場。
(3)外海漁場:一般分佈在離岸較遠,且水深在100m~200m的漁場。
(4)深海漁場:分佈在水深200m以深水域的漁場。
(5)遠洋漁場:是指分佈在超出大陸架範圍的大洋水域,或離本國基地甚遠且跨越大洋在另一大陸架水域作業的漁場。
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劃分
(1)港灣漁場:分佈在近陸地的港灣內漁場。
(2)河口漁場:分佈在河口附近的漁場。
(3)大陸架漁場:分佈在大陸架範圍內的漁場。
(4)礁堆漁場:分佈在海洋礁堆附近的漁場。
(5)極地漁場:分佈在兩極海域圈之內的漁場。
根據海洋學條件的不同劃分
(1)流界漁場:是指分佈在兩種不同水系交匯區附近的漁場。
(2)上升流漁場:是指分佈在上升流水域的漁場。
(3)渦流漁場:是指分佈在渦流附近水域的漁場。
根據魚類生活階段的不同劃分
(1)產卵漁場:是指分佈在魚類產卵場海域的漁場。
(2)索餌漁場:是指分佈在魚類索餌場海域的漁場。
(3)越冬漁場:是指分佈在魚類越冬場海域的漁場。
根據作業方式的不同劃分
(1)拖網漁場:是指使用拖網作業的漁場。
(2)圍網漁場:是指使用圍網作業的漁場。
(3)刺網漁場:是指使用刺網作業的漁場。
(4)釣漁場:是指使用釣具作業的漁場。
(5)定置漁場:是指使用定置漁具作業的漁場。
根據捕撈對象的不同劃分
(1)帶魚漁場:是指以帶魚為目標魚種的海域。
(2)大黃魚漁場:是指以捕獲大黃魚為主的海域。
(3)金槍魚漁場:是指以捕獲金槍魚為主的海域。
(4)柔魚漁場:是指以捕獲柔魚為目標魚種的海域。
根據作業海域、捕撈對象和作業方式等分類
(1)北太平洋柔魚釣漁場:是指在北太平洋利用釣捕作業方式進行捕撈柔魚的海域。
(2)長江口帶魚拖網漁場:是指在長江口利用拖網作業方式進行捕撈帶魚的海域。
(3)大西洋金槍魚延繩釣漁場:是指在大西洋利用延繩釣作業方式進行捕撈金槍魚的海域。
漁場往往局限在某一海區的某一水層,甚至局限於某一時期。這種局限性主要取決於魚群的密集程度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魚類(經濟海洋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及其環境條件的變化。因此,構成漁場必須要具備一下幾個條件。
(一)要有大量魚群洄遊經過或集群棲息
海洋漁業生產的主要捕撈對象是那些在進行洄遊、繁殖、索餌或越冬等活動的魚類或經濟動物的密集群體,特別是繁殖群體,密度大且穩定,而且多數魚群是以同一體長組或同一年齡組進行集群的,如鮭鱒魚類特別明顯。因此,在進行捕撈作業時,如果對達不到捕撈規格的對象(如低齡或性未成熟的幼魚)進行酷捕,則必然得不償失,嚴重影響來年的資源量,甚至能導致漁業資源的衰退,後患無窮。
(二)要有適宜的魚類集群和棲息的環境條件
如果某一海區的某一時期,具有適宜魚類和其他經濟動物進行洄遊、繁殖、索餌和越冬的外界環境條件(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條件),它們就可以集群或棲息在一起,從而為漁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生物條件是指餌料生物和共棲生物以及其他各種生物種間關係。非生物條件是指海流、水系、水溫、鹽度、水深、底質、地貌和氣象等。在外界環境因素中,特別是海洋環境因素,更有著重要的作用。海洋水溫狀況的變化,對於經濟魚類的洄遊分佈和集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而魚類在不同的生活階段對其周圍的環境條件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海洋環境條件是形成漁場的重要條件,而在海洋環境的各個因子中,水溫和餌料生物為最重要的因子。
(一)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大陸架尤其是近陸淺海,在那裡從海面到海底都有較為充分的陽光透射,還有從大陸徑流帶來和從外海層運來的各種營養物質,是魚、蝦、貝類等經濟動物的繁殖、索餌和越冬的良好場所,各種捕撈對象在這些海域洄遊集群。
大陸架漁場形成的條件主要有:①江河輸入大量營養物質;②水域淺,在風浪、潮汐和對流等作用下,水體混合充分,底層補充到上層,整個水體營養好;③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④水域淺,因此物質循環快,初級生產力高;⑤由於餌料生物豐富,大陸架一般都為產卵場,海灣也是魚類的肥育場所;⑥大陸架的水深適宜,海底較為平坦,適合於漁具作業;⑦在大陸架邊緣,由於上層流的離岸作用,外海下層水被引入,產生上升流;⑧在大陸架邊緣附近海域,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產生沿岸鋒面。
目前已經開發利用的漁場大都分佈在大陸架上,其中較著名的漁場有:中國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的底層魚類、蝦蟹類及中上層魚類的漁場;歐洲的北海、挪威近海、巴倫支海是鮃鰈、鱈魚、沙丁魚和鮐魚等的漁場;南美洲東南岸的巴西至阿根廷近海等海域的鱈魚類、金槍魚類、沙丁魚和魷魚、蟹等漁場;西非幾內亞沿海等底層魚類、蝦蟹類及沙丁魚等中上層魚類的漁場;印度、阿拉伯、伊朗近海等的底層魚類、蝦類和沙丁魚等魚類的漁場;澳洲近海的底層魚類、金槍魚、魷魚等漁場;美國阿拉斯加到加拿大沿海的底層魚類漁場;加拿大大西洋海岸至紐芬蘭附近一帶的鱈魚、鯡魚、比目魚及鮭魚等魚類的漁場。
(二)兩種海流交匯的海區是良好的漁場
兩種海流交匯的海區,尤其是強大的寒流和暖流交匯的輻聚區是大洋性魚類的良好漁場。
主要漁場有:大西洋西北部紐芬蘭外海的灣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的流界漁場,產鱈魚等;大西洋東北、冰島到斯匹茨卑爾根群島、熊島、挪威近海的北大西洋暖流與北極寒流交匯的極鋒漁場,產鱈魚、鯡魚等;大西洋西北部、日本東部近海、以及千島群島、勘察加半島至阿留申群島的黑潮暖流與親潮寒流交匯的極鋒漁場,產秋刀魚、鰹魚、金槍魚、鯡魚等澳大利亞東海岸—紐西蘭沿岸和外海的東澳大利亞海流與西風漂流交匯的流界漁場,產金槍魚等;南美東南方的巴西暖流與福克蘭寒流交匯的流界漁場,產鱈魚、金槍魚、沙丁魚、魷魚等;南非厄加勒斯海流與西風漂流交匯的流界漁場;南極群冰帶-南極輻合帶的南極鯨漁場。
(三)在上升流海域會出現良好的漁場
在上升流海域,尤其是遠離大陸的深海區,如有深層含有營養鹽類的海水涌升,則該海域即會出現良好的漁場。
主要漁場分佈在:親潮水域,產鮭魚、鱒魚、鯡魚等;北朝鮮寒流海域,產狹鱈等;加利福尼亞海流域,產沙丁魚、鯖魚、長鰭金槍魚等;秘魯海流域,產鯷魚、金槍魚、狗鱈等;本格拉海流域,產沙丁魚等;西澳大利亞海流域,產金槍魚等;赤道逆流和赤道潛流海域,產金槍魚、旗魚等;西北非加那利海流域,產沙丁魚、鮐魚、鱈魚、金槍魚、章魚、魷魚、底層魚類等。
(四)有礁堆海嶺的海域,由於上升流的出現而形成較好的漁場
主要作業漁場有:豆南-小笠原-馬里亞納群島和薩南-琉球漁場,產鰹魚、金槍魚等;南北太平洋外海的礁堆海嶺漁場,產金槍魚類;南北大西洋外海的礁堆海嶺漁場,產底層魚類、金槍魚類。
(五)近寒帶海域的漁場
在近寒帶海域,海洋中有深層洋流把沉積在洋底若干年沒有被生物利用的豐富營養鹽類帶到海水水層,因此,近寒帶海洋底層具有異常豐富的營養物質,供生物利用,從而近寒帶海洋中的生物量遠較其他海區海洋生物量多。一般來說,寒帶水域中的海洋生物量為最多,其次是溫帶海洋中,而熱帶海洋中的生物量最為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