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全景紀實:黑雪

2013年葉雨蒙所著的書籍

《朝鮮戰爭全景紀實:黑雪》,詳細記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鮮戰爭爆發的全過程及出兵朝鮮后志願軍打的第一、第二次戰役。著重描寫了中、美、蘇三國最高領導人在這場戰爭中的戰略決策、指揮部署,每個人物的性格及變化,以及各級戰爭機構的內部動態、各重大戰役,如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得手、斯大林允諾援軍前後反覆、周恩來與林彪莫斯科談判、彭德懷臨危受命、毛澤東揮戈待機出奇軍、志願軍初與外國軍隊作戰的心理狀況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任何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沒有精神上的復興是不可能的。而朝鮮戰爭,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強大提供了這樣的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這場戰爭讓我們失去了三十萬勇敢的戰士,卻讓全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脊樑,數百年的屈辱歷史就此劃上了句號。中國今天能夠在世界上站立著,是因為黃繼光、邱少雲等人站立著,是因為中國當年在上甘嶺上站立著。
是那些在朝鮮戰場上殊死而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改變了中國的地位;是那些浴血拚殺的志願軍戰士,改變了中國人的面孔。他們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有恩,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他們所獲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評判。
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願軍將士,是中國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價值的中國人。
中國人感謝為恢復國家和人的尊嚴而燃燒的志願軍將士們。
朝鮮戰爭全景紀實系列,詳盡地介紹了朝鮮戰爭爆發及結束的全過程,其中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
紀念朝鮮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著名朝鮮戰爭作家葉雨蒙經典巨著
中國圖書金鑰匙獎獲獎者作品

作者簡介


葉雨蒙,原名宋國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著名的朝鮮戰爭作家。1968年下鄉插隊,1970年參軍后歷任文書、新聞幹事、宣傳股長等職,1978年起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文學編輯和編導,1983年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進修結業,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曾任《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女教官的報告》等故事影片的責任編輯,曾創作發表電影劇本《紅酸棗》《人?鬼?情》(與他人合作,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亦有《警官與女囚》《太陽兒女》等電視劇搬上熒屏。其創作的《黑雪》《漢江血》《黑雨》《血雨》等朝鮮戰爭系列作品被譽為“全面描寫朝鮮戰爭的經典之作”,其中前三部曾榮獲全國第六屆圖書金鑰匙二等獎,並被翻譯為韓、日等國文字

圖書目錄


第一章開國后的第一個夏天,毛澤東感到悶熱不安001
第二章有時,戰場也會被當作賭場——麥克阿瑟在仁川投下巨大賭注013
第三章鄰家著火了,我們還能安之若素嗎最高軍事會議意見不一,彭德懷臨危受命029
第四章麥克阿瑟說,三八線不過是條緯度線,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聯合國軍跨越它049
第五章箭已上弦,毛澤東又忽然停下拉弓的手063
第六章周恩來飛赴莫斯科。面對中國同志的義舉斯大林感動得掉了淚077
第七章當杜魯門微笑著走下飛機舷梯的時候,麥克阿瑟沒有向他敬禮099
第八章金日成緊握著彭德懷的手說: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115
第九章熙川冒出個美國黑人團梁興初慎於初戰喪失戰機131
第十章麥克阿瑟的驕矜使他將迎面撞上的一頭猛獅錯認作一隻長角的羊153
第十一章彭德懷大叫:老子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167
第十二章感恩節晚上,美國士兵白吃了一頓豐盛的火雞宴185
第十三章一仗過後,“萬歲軍”的美稱傳遍了冰天雪地的朝鮮前線197
第十四章當麥克阿瑟和杜魯門都乞靈於原子彈的時候,卻不知道他們失敗的原因並非是武器不好213
第十五章彭德懷登上山崗,發現背陰處的積雪是黑色的231
後記241

後記


後記
寫罷這幾部書,憂慮似濃霧,瀰漫在心頭。
六十多年來,在東亞地區埋著兩個火藥桶:一個是台灣問題,一個是朝鮮半島的南北方對峙。而這兩個火藥桶從一開始就是有關聯的。
可以說,和台灣問題一樣,朝鮮問題還會不斷成為國際社會注目焦點。
我曾接到韓國一家電視台聯繫採訪的電話,內容也是關於朝鮮戰爭。這表明,六十多年前那一場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戰爭,仍然不斷受到關注。因為,從理論上說,一九五三年朝鮮停戰時的軍事分界線仍然不是南北兩方的正式邊界,停戰協定與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協議並不能畫等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寫朝鮮戰爭,讓今人借鑒過往的戰爭經驗,儘力避免戰爭,總會有一點作用的。這也是我的寫作初衷。更何況,當年中國軍隊入朝參戰,十一萬餘人陣亡,無論今天國際關係如何變化,無論今人對當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評價,那一代“最可愛的人”總歸是為國捐軀,對此,我們不應忘記。我想,這恐怕就是整整幾代人之所以懷有“抗美援朝”情結,而始終對朝鮮戰爭題材作品不減閱讀興趣的緣由吧!
我是從一九八七年開始搜集材料,介入朝鮮戰爭題材的寫作的。從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讀者廣泛關注之後,又陸續寫作出版了《漢江血》《黑雨》《血雨》《苦夏》《血戰》(又名《東線祭殤》),一共六部書,耗去了我十七年光陰,使我從寫作之初一個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首屆畢業班的青年學員,變為一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不過,聊以自慰的是,這一系列朝鮮戰爭題材作品的完成,可以為我幾十年的軍旅生涯留一個很有意義的紀念,使我可以不枉為曾經是“萬歲軍”中的一名戰士。
這六部書,從內容上,將朝鮮戰爭的各個重要階段和重要戰役都囊括其中。從寫作手法上也不盡相同:《黑雪》《漢江血》屬於紀實小說,《苦夏》則是純粹的長篇小說,而《黑雨》《血雨》和《血戰》則屬於嚴格意義上的紀實報告文學。又由於我長期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擔任影片的文學編輯和電視編導工作,我的寫作基本屬於業餘性質,各種條件限制,遭遇困難較多,所以,六部書才斷斷續續拖了漫長的十七年時間。近幾年,我又對這六部書進行了認真修訂,打算以《葉雨蒙朝鮮戰爭文集》的形式出版。在此文集出版之際,我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曾經對我有過幫助的出版社編輯。讓我記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田珍穎經濟日報出版社的初志英,濟南出版社楊劍鳴文化藝術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張俊南,等等。還有一些為我這些書做過發行推廣的朋友:王廣民、霍繼新、李安林、宋曉春、張莉曹榮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曉春二位已經辭世,令人不勝唏噓!此外,還有將我的書譯成日、韓文字出版的朱建榮、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澤等諸位,我也要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更應該提到的是不少對我的採訪提供過重要幫助的人,比如:回殿傑、李榮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張伯安、苗長水、孫柏林等。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隊的上級,有的是我的戰友,也有的是志願軍老首長或是研究朝鮮戰爭問題的專家。十幾年過去,其中有些人已經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會忘記他們。因為,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便不會有我的朝鮮戰爭系列作品的產生。
一個軍人投身於哪一場戰爭並不由他自己選擇,只要是為國出征作戰而亡而殘,不論是在哪一場戰爭中捐軀,都是不應該被我們忘懷的英雄。
我們也許不需要像日本靖國神社那樣的祭祀之所,因為他們把侵華的戰犯也視為為國捐軀的英靈;我們也許不需要像美國那樣設有“退伍軍人節”,因為他們的退伍軍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戰老兵,還有參與侵略別國的不義之戰者。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在心中為歷次戰爭中的英靈設一個祭壇,以為陣亡者安魂。而我作為一個作者,便試圖以自己的筆,來祭奠亡靈,來撫慰倖存者那身體上和心靈上的傷痕。
二〇一三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