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隧道
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雁門關隧道分為兩條,一條是北同蒲鐵路取直線雁門關隧道,已於2013年4月30日上午10點,歷經5年5個月的艱苦施工勝利貫通。另一條為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咽喉要道,為內蒙古二連浩特至廣東廣州國家高速公路G55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山西省北同蒲鐵路正在進行改造,其中關鍵性控制工程雁門關隧道於2013年4月30日勝利貫通。該段落改造完畢后,2014年3月29日開通客運,太原到大同客車行程縮短兩個多小時。
北同蒲線是山西省歷史悠久的老鐵路線,線路整體設備條件較為老舊,此次改造,主要是對一些彎曲的段落進行取直線改造,其中雁門關隧道是北同蒲取直線控制性工程,全長14.085公里,2007年2月開工建設,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雁門關隧道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先後穿越了36條斷層破碎帶﹑戰勝了21次大型突水﹑9次突泥,但未發生任何質量事故。
雁門關隧道北起山陰縣廟家窯村西,南止於代縣太和嶺村北。起訖里程DK110+855~ DK124+940,全長14085 m,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隧道按160km/h設計,並預留提速200km/h條件。雁門關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最大埋深約820m。隧道設計為人字坡,上坡坡度為9‰,DK120+980以後下坡坡度為3‰。
雁門關隧道設3座斜井,南寺斜井長1445米,后腰鋪斜井長2385米,城上斜井長1384米。南寺、城上斜井設計為單車道斜井,后腰鋪斜井設計為雙車道斜井,均採用無軌運輸。南寺、城上斜井在隧道施工完畢后封堵,后腰鋪斜井利用為運營期間的緊急出口。
雁門關隧道全長14085m,原設計Ⅱ級圍岩9595m,Ⅲ級圍岩1495m,Ⅳ級圍岩1685m,Ⅴ級圍岩1270m,明洞40米。2009年2月,設計院對圍岩級別進行預測調整,調整后Ⅱ級圍岩2906m,Ⅲ級圍岩5503m,Ⅳ級圍岩3041m,Ⅴ級圍岩2595m,明洞40米。2009年2月至2009年11月20日施工的正洞,實際揭示的圍岩級別和調整后圍岩級別仍有一定的差異,預測調整后圍岩級別再變更共計765米,占預測調整圍岩長度的54.2%。
線路經過地區屬北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嚴寒,春、秋涼爽,夏季無酷暑,平均氣溫7℃,七月份平均氣溫22.2℃,一月份平均氣溫-10℃。平均降水量390.6㎜,無霜期147天,標準凍結深度150㎝。該地區屬寒冷地區。
地形地貌
隧道穿越恆山山脈,地面山高谷深,群峰連綿。海拔1103m(隧道北端)~1947m(隧道中段),相對高差845m,地形起伏較大,由中段向南北兩端逐漸降低,屬中山地貌。進口DK110+827~DK111+500為山前洪積扇,地形較平緩,DK111+240~DK111+270為洪積扇中的沖溝。
北同蒲鐵路取直線雁門關隧道的正式貫通,標誌著北同蒲線的改造進入了後期階段。雁門關隧道的勝利貫通,使今年底太原到大同客車有望從每小時100公里提速到每小時160公里。經記者了解,目前太原到大同的K7802次列車,全程運行將近六個小時,如果年底太原到大同客車速度能夠提升,至少能節省一個多小時的行程。
雁門關隧道
整個工程於2001年9月開工,經過建設者兩年的艱苦奮戰,於2003年9月28日竣工通車。2005年獲中國建築工程最高質量獎———“魯班獎”。
雁門關隧道
雁門關隧道2003年建成通車,工程質量優良,並形成了長大隧道建設與運營管理成套技術,長大隧道及高危邊坡工程地質病害處治應用技術、隧道監控系統設計技術等,在隧道建設過程中成功解決了長大隧道普遍存在的滲水難題,工程並先後榮獲2005年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和第六屆詹天佑土木工程獎等6項省部以上獎勵。
雁門關隧道-----國道主幹線“五縱七橫”之一縱--二連浩特至河口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山西省規劃的“三縱八橫”。公路網中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無論在運營還是國防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雁門關隧道
雁門關隧道穿越恆山山脈的21條地質大斷層,軟弱不良地質的比例占隧道總長度的78%,為我國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建設所罕見。雁門關隧道隧址位於海拔400多米的山腰處,最大埋深600米。這裡地質結構雁門關隧道:一隧通全縣複雜,圍岩類別差,14條斷層穿切洞軸線,切斷層稠密,斷距大,又有岩溶,軟岩地質病害集中和斷層、裂隙發育,加上施工過程中不斷出現流沙、滲水等情況,僅用14個月的時間就提前完成了隧道掘進任務,可謂國內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奇迹。雁門關隧道的開通是我國高速公路隧道建設史上的創舉,不僅創下了我國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的新紀錄,也為中國地下工程的科研和施工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它的建成通車及安全運營對山西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雁門關,坐落在山西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是中國古代關隘規模宏偉的軍事防禦要塞,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咽喉要道-雁門關隧道是內蒙古二連浩特至雲南河口國道主幹線上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二○○五年八月通過交通部和山西省組織的驗收。
雁門關隧道寬10.5米、高5米,雙洞總長10365米,設計為雙向四車道。隧道穿越恆山山脈的21條地質大斷層,軟弱不良地質的比例占隧道總長度的78%,為我國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建設所罕見。
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
雁門關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為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台,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即"天險")。西門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地利"(即"地利")。小北門未設頂樓,但磚石結構,格外雄固。門額石匾橫刻:"雁門關"三字。洞門兩側鑲嵌磚鐫楷書檢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