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紀

毛紀

(1463——1545),字維之,號鰲峰逸叟。掖縣(今萊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著有《密勿稿》、《辭榮錄》、《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

人物簡介


毛紀的先祖系元朝時從淮泗地區遷移而來,號稱“東萊崇儒毛氏”,毛紀是這個家族定居掖縣后的第五代子孫。
他於成化年間鄉試第一,登進士。弘治初,授檢討,累遷侍讀。武宗立,參與修《孝宗實錄》,書成,擢侍講學士,為講官。正德五年(1510)進學士。正德十年,遷禮部尚書。正德十二年,命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
世宗即位,以定策功,加伯爵,不受。“大禮”議起,楊廷和等相繼去職,遂為首輔。朝臣伏闕哭爭,俱逮系,毛紀上疏乞宥,傳旨切責,遂於嘉靖三年(1524)七月二十六日致仕。《明倫大典》成,追論奪官。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贈太保,謚文簡。
毛紀有學識,著作有《密勿稿》、《辭榮錄》、《海廟集》、《聯句私抄》、《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

成就榮譽


曾參與篡修《孝宗實錄》。
有《鰲峰類稿》文18卷詩8卷計26卷、《海廟集》4卷、《密勿稿》1卷、《辭榮錄》1卷、《歸田雜識》1卷,並篡修成第一部《萊州府志》8卷,嘉靖十四年刻印發行。
還倡導改進滑石雕刻工藝,使傳統的萊州玉雕有了較大的發展,刻章上品“毛公石”因以得名。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七十八·毛紀傳

人物

毛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舉鄉試第一,登進士,選庶吉士。弘治初,授檢討,進修撰,充經筵講官,簡侍東宮講讀。《會典》成,遷侍讀。武宗立,改左諭德。坐《會典》小誤,降侍讀。《孝宗實錄》成,擢侍講學士,為講官。正德五年進學士,遷戶部右侍郎。

事件

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禮部尚書。烏思藏入貢,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禍福。帝遣中官劉允迎之。攜錦衣官百三十,衛卒及私仆隸數千人,芻糧、舟車費以百萬計。紀等上言:“自京師至烏思藏二萬餘里,公私煩費,不可勝言。且自四川雅州出境,過長河西行數月而後至。無有郵驛、村市。一切資費,取辦四川。四川連歲用兵,流賊甫平,蠻寇復起。困竭之餘,重加此累,恐生意外變。”疏再上,內閣梁儲、靳貴、楊一清皆切諫,不報。郊祀畢,請勤朝講,又以儲嗣未建,乞早定大計,亦不聽。
毛紀墓
毛紀墓
尋改理誥敕,掌詹事府。十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帝南征,紀佐楊廷和居守。駕旋,晉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世宗即位,錄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辭免。
嘉靖初,帝欲追尊興獻帝,閣臣執奏,忤旨。三年,廷和、冕相繼去國。紀為首輔,復執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稱,紀與石珤合疏爭之。帝召見平台,委曲諭意,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系,紀具疏乞原。帝怒,傳旨責紀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乃上言曰:“曩蒙聖諭,國家政事商?隺可否,然後施行。此誠內閣職業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邇者大禮之議,平台召對,司禮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隺矣。而皆斷自聖心,不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於笞罰廷臣,動至數百,乃祖宗來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與聞。宣召徒勤,捍格如故。慰留雖切,詰責隨加。臣雖有體國之心,不能自盡。宋司馬光告神宗曰:‘陛下所以用臣,蓋察其狂直,庶有補於國家,若徒以祿位榮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臣以祿位自榮,而不能救正,是徒盜竊名器以私其身也。’臣於陛下,敢舉以為告。夫要結朋奸,背君報私,正臣平日所痛憤而深疾者。有一於此,罪何止罷黜!今陛下以之疑臣,尚可一日靦顏朝寧間哉。乞賜骸骨歸鄉里,以全終始。尤望陛下法祖典學,任賢納諫,審是非,辨忠邪,以養和平之福。”帝銜紀亢直,允其去,馳驛給夫廩如故事。
紀有學識,居官廉靜簡重。與廷和、冕正色立朝,並為縉紳所倚賴。其代冕亦僅三月。后《明倫大典》成,追論奪官。久之,廷和、冕皆淪喪,紀以恩詔敘復,帝亦且忘之。二十一年,年八十,撫按以聞。詔遣官存問,再賜夫廩。又三年卒。贈太保,謚文簡。子渠,進士,太僕卿。

生平故事


毛紀自幼苦讀經書,學問精深、文筆優美。自入仕以來,一直身在皇帝左右,肩負訓導皇帝的重任,深得明憲宗明武宗賞識。他熟知朝中典故,為人簡重端莊、忠厚老成、不苟言笑,時人稱為朝中長者。正德五年之前,他只是大學士,沒有實際職務。正德五年後,擔負實職,為國家政治安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為帝王師

毛紀墓
毛紀墓
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鄉試第一,成化二十二(1486)年中進士第一,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苦修三年,授為翰林院檢討,進升修撰。孝宗弘治年間充任東宮講讀,兼負教育皇太子的任務。1505年,太子即位,是為武宗正德皇帝。毛紀升為侍講學士,繼續擔任給武宗講課的重任。正德五年(1510年)升戶部侍郎,十年,拜禮部尚書,不久升任大學士,入預機務。
成化末年進士及第,進入翰林院做庶吉士。明弘治初年,授翰林院檢討,升任修撰,當經筵講官。主編《會典》,升任侍讀。明武宗即位,他又升左諭德。有人指責《會典》有差錯,武宗把他降職侍讀。編輯《孝宗實錄》,升為學士,又擔任講官。正德五年(1510),他晉陞戶部侍郎。不久,轉任吏部左侍郎。
正德十二年(1517)春天,毛紀兼任東閣大學士。到了秋天,又加太子太保,改任文淵大學士。武宗南征,毛紀輔佐主輔楊廷和留守京師。輔佐有功,又升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阻止迎佛

正德十年(1515年)烏斯藏(今西藏)入貢,來使對武宗說,烏斯藏有活佛,能預知人禍福。武宗最迷信佛教,聽說后很高興,撥出白銀100餘萬兩,命太監率錦衣衛130人、衛卒數千人前往迎接。毛紀等人堅決反對,紛紛上書勸阻。毛紀疏中指出:京師到烏斯藏兩萬餘里,公私煩費,不可勝計。且四川近年災亂,流寇蜂起,若再加騷擾,必將釀成大亂。武宗聽不進大臣的反對意見,毛紀再三上書,苦苦剖陳,終於阻止了迎佛。

誅殺江彬

正德十五年(1520),毛紀擔任禮部尚書。這年,武宗身患重病,又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毛紀與楊廷和、梁儲蔣冕等大臣商議,打算擁立興獻王的兒子朱厚熜繼位。毛紀提出要啟奏皇太后同意。皇太后批准了這項議案。這時候,手握重兵的平虜伯江彬要造反。危難之際,毛紀挺身而出。他與楊廷和、蔣冕等人合謀,討得皇太后懿旨,設計誅殺了江彬。這樣,避免了一次宮庭政變。
武宗逝世后,朱厚熜順利繼位,史稱明世宗。因為定策有功,明世宗非常感激,賜封毛紀為伯爵。毛紀堅決辭謝,奉勸明世宗收回了成命。毛紀的高風亮節,深受百官賞識。

出任首輔

嘉靖初年,朝中張璁等一批年輕官員,擁護明世宗尊崇生身父親為皇考。毛紀與楊廷和、蔣冕、毛澄等人堅決反對。於是,朝廷暴發一場“大禮儀”之爭。這場爭辯,歷時幾春秋,造成一百三十四人入獄坐牢,廷杖打死十餘人。嘉靖元年(1522),毛澄辭職回鄉。嘉靖三年(1524),楊廷和、蔣冕相繼被免職丟官。在這種形勢下,毛紀頂風當宰相。
毛紀接任首輔后,仍然堅持原來的觀點,千方百計營救因諫爭而下獄的官員。明世宗親自出馬做工作,三番五次地勸喻毛紀,毛紀總是不改初衷。這天,明世宗在平台召見毛紀,要求毛紀讓他給生父以最崇高的地位。毛紀依然搖搖頭,他說:“陛下要這樣做,先帝的位子怎麼放呢?”明世宗發怒了,指責毛紀固執己見,“要結朋奸,背君報私。”毛紀回答說:“司馬光曾經告訴神宗說,陛下之所以用臣,是因為看重了臣狂直敢言,有益於國家。如果為了自己的地位榮譽而不敢直言,那才是以官謀私。臣今天也是這樣。要結朋奸,背君報私,這正是臣平日最痛恨的。既然陛下這樣懷疑臣,臣乞求離職歸鄉。希望陛下任賢納諫,審是非,識忠奸,明正邪,以養太平之福。”

辭職回鄉

毛紀
毛紀
明世宗聽了,既恨毛紀固執,又感毛紀正直,無可奈何。考慮再三,明世宗恩准毛紀辭職回鄉,同時詔令官府配給隨從和糧食。這樣,毛紀當宰相的時間只有三個月。這三個月的宰相,毛紀當得不容易啊!他是提著腦袋當宰相的,留下了剛直不阿的美名。
毛紀致仕后,安享田園之樂。游息之餘編著了許多書。如《密勿稿》、《辭榮錄》、《海廟集》、《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毛紀80歲大壽,世宗親派大臣慰問。
嘉靖二十四年(1545),毛紀逝世,享年八十三歲。明世宗贈賜他為太保,謚號文簡。毛紀的兒子毛渠,進士,官居太僕卿。
紀學識豐富,著有《鰲峰類稿》二十六卷,又有《密勿稿》、《辭榮錄》、《海廟集》、《歸田雜識》及《聯句私鈔》流芳後世。

相關資料


毛紀之妻

毛公石
毛公石
毛紀晚年遍游家鄉山水,察訪風土民情,總結一生仕途的坎坷經歷,對官場的腐朽黑暗有所揭露。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毛紀的許多傳說,蒲松齡的《姊妹易嫁》就是其中之一。
呂劇《姊妹易嫁》脫胎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同名小說,該劇的主人公毛紀經上演宣傳,在齊魯大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歷史上毛紀以官氏為妻,與蒲松齡筆下的張氏姊妹毫不相干。

毛公石

毛紀還倡導改進滑石雕刻工藝,使傳統的萊州玉雕有了較大的發展,刻章上品“毛公石”因以得名。

毛紀之墓

毛紀死後葬於萊州城西西山張村旁的山崗之上,陵園當初規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獸、石馬,皇帝諭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間籌資進行過修復,雖不似當初規模,但也是萊州市重要景點之一。

歷史評價


毛紀在朝為官清廉,頗有政績。
毛紀自入仕途一直在朝中活動,參與當時一切重要國務活動和大政方針制訂執行,是明朝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有學有識,居官廉靜簡重,有古名相之風。《明史》稱他與“楊廷和、蔣冕皆正色立朝,並為天下所倚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