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早期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

(1892~1967),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1920年參與籌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小組成員。

人物生平


1920年參與籌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小組成員。1922年留學德國入法蘭克福大學經濟系,1924年轉入蘇聯東方大學。1925年歸國任上海大學經濟系教授、社會學系系主任。1927年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社會學教授。同年回平江,次年定居上海,埋頭筆耕。李季從1918年至1964年從事譯著工作,出版600萬字以上。1920年出版的譯著《社會主義史》由蔡元培作序。新中國成立后,任國家出版總署特約翻譯,1967年2月在上海去世。
1 為學英語“把凳子都坐矮了”聽說記者尋訪李季的足跡,退休后住在岳陽平江縣城的75歲的李季堂侄李謙益特地趕回了老家。“李家高祖李玉田是清道光年間翰林院待詔,他有5個兒子,因此,秀水村一帶那時也叫‘五支堂’。到李季父親李任農這一代時已發展到100多人。”
從小就聰穎過人的李季在當地私塾誦讀“四書五經”,私塾老師見李季記憶驚人,就找到李季的父親說:“你這孩子太聰明了,我根本就教不了。”建議李家將李季送到外面的學校去讀書。李任農在聽到私塾老師這一番話后,便將李季送到了岳州中學就讀。
1912年,李季考入設在長沙的湖南省高等商業學校,一學期后,崇尚新學的李季轉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他抱著先學好一門外國語,再學好‘治國平天下’之道的宏願,到英文科就讀,幾無暇時,同窗契友戲謔他‘把凳子都坐矮了’。”1915年秋天,高師尚未畢業的李季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科。
大學二年級時,李季用文言文翻譯了著名學人辜鴻銘的英文社論。此舉得到了正在北大任教的辜鴻銘先生的高度讚賞。一時間,李季成了北大的新聞人物,便從此走上了譯著的道路。
2 將“階級鬥爭理論”引進中國
1919年5月4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思想很是活躍的李季已經在前一年從北大畢業並被留校擔任補習班的英語教員,以教師身份投入到“五四”運動之中。據1933年出版的李季自述其半生經歷及對社會諸多問題看法的《我的生平》里所說:“新思潮震蕩全國,真有‘一日千里’之勢。”李季深受影響,努力從“小我”中掙脫出來,轉而從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確定我的趨向”。
李季開始鑽研社會學,由於當時國內的書刊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慾,於是直接閱讀英文原著,“看了三四個月新思想的書”。這階段,李季一度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信徒,日後他如此自我剖白:“我為什麼這樣容易相信託氏的學說呢?因為從儒教克己之說到他的‘無抵抗主義’,相隔不過一步,我一前進,即達到他的領域中了。”接著,李季遭遇了社會主義思潮:“不過旋因研究社會主義史,對於一般社會思想家和社會運動家的學說得到一個比較,知道他這種主義缺點甚多。同時自己從經驗上也覺得一經相信他的說法,對於現狀固然發生一種不滿意的心理,但總只有消極的態度,而無積極的行動。”
“這樣殊不能滿足我的進取慾望,於是離開這個領域,而開始向著科學的社會主義坦途前進。”為了“從歷史下手”,弄清楚風行國際的社會主義思潮的來龍去脈,李季開始著手翻譯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兩個星期後,“各種困難,逐漸消滅,初稿已可應用,不必再易稿紙。”這期間李季另有教學管理工作,翻譯只是一種“附屬工作”,“然三個月之內,這部22萬字的譯品便告成功”。
該書譯好后,李季原本想請辜鴻銘作序,因政見不同,李季不敢請教辜鴻銘,所敢煩勞的有北大校長蔡元培、教授胡適,以及留校任教的張申府。在《社會主義史》譯者序中,李季特別交待譯書過程中“蒙蔡孑民先生代譯好些德法文書報名,胡適之先生指示疑難之處,張申府先生改正各專名詞的譯音”,以申謝意。該書系統地論述了階級鬥爭理論,1920年10月由上海新青年雜誌社出版后影響很大,毛澤東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說過,此書還是使他“得到關於階級鬥爭啟蒙的三本書之一”。
3 參與組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
就在《社會主義史》出版前夕,陳獨秀與李達等人準備籌建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此時,在山東棗莊煤礦擔任英文秘書的李季獲悉后,立即辭掉山東的工作前往上海參加籌建工作。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不久李季即隨陳獨秀南下廣東。陳獨秀曾先後聘請李季為第一中學校長、廣東省視學等職,都被李季以譯事繁忙為由而辭去。於是,陳獨秀投其所好,承諾籌建編譯局,擬聘李季為駐英編譯,以圓其英倫留學夢。懷著留學英倫的熱望,李季離粵返家。為多些資費以作安家和留學之用,李季更將主要精力投注於翻譯工作,就是回鄉也不廢譯事。
在黨的一大召開前夕,李季忙於辦理出國留學事務,1922年輾轉進法蘭克福大學,1924年轉入蘇聯東方大學。歸國后,李季進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任社會學教授。1927年7月,武漢因蔣介石和汪精衛合作反共,一時間,武漢三鎮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李季被迫連夜搭乘一輛火車逃回平江老家暫避風頭。
“我伯父回鄉也從事養豬、種植等體力勞動,並向鄉親宣傳先進思想。”李謙益說。同時,李季也不忘翻譯之事。“仍利用閑暇,拚命譯書,在家兩月余,共譯就二十萬字,計小書三本,連同在廣州所譯之書,共有五十萬字(大小兩本)”。這三本在湘譯成的書是:馬克思《價值價格及利潤》、威爾《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原理》、里普奈西《不要調和》。
4 後輩爭相以李季為學習榜樣
李謙益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伯父,但是他時常聽到爺爺和父親講起伯父的故事。“我伯伯有個前妻一直呆在平江。她叫伏利貞。”1950年,農會要求其退還農民的血汗錢。伯母讓李謙益代筆給李季寫信,並要求李季寄錢回來補償農民。李季當即回信說:“我願意把家裡所有的錢都捐出來,你一切聽從農會的安排。”
“我還曾經看到過我伯伯的一份聘書,是人民出版總署寄來的。我大約記得上面寫著:李季先生,現指聘您翻譯《馬克思與恩格斯通信記》。上面還印著藍色的印章。”李謙益說,他爺爺和父親常對後輩們說:“李姓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你們要好好向李季伯父學習。我們這裡讀書的孩子都知道李季的故事,都爭相以他為榜樣。我們這裡的學習氛圍一直蠻濃,不少孩子考取了不錯的大學。”

個人作品


出版時間作品名稱出版社
1933年《我的生平》

主要成就


他從事譯著40餘年,出版600餘萬字。早年譯有《社會主義史》,此書對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有很大影響。還譯有《通俗資本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國家出版總署特約翻譯,譯有《馬克思恩格斯通訊集》、《現代資本主義》等。著有《馬克思傳》、《卡爾·馬克思詩傳》、《燕妮·馬克思詩傳》等,詳盡介紹馬克思生平與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融為一體,頗具特色。

社會活動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
1920年8月,經魏經斯基等具體指導幫助,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又名施復亮)、陳公培等,在《新青年》雜誌社開會籌備成立共產黨,選舉陳獨秀為書記。爾後,吸收陳望道、沈玄廬、李達等加入黨組織,並討論研究起草了黨章(草案)。至此,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小組成立,名字叫“共產黨”。嗣後,上海小組陸續發展了邵力子沈雁冰、李啟漢、趙世炎、林伯渠、周佛海、劉伯垂等黨員。不久,施存統、周佛海去日本,陳公培、趙世炎去法國,劉伯垂去武漢,陳獨秀、林伯渠、袁振英(又名李震浪)、李季去廣州,這些黨員後來分別成為各地黨組織的發起人。至1921年7月,在滬的上海小組成員有李漢俊、俞秀松、陳望道、沈玄廬、李達、邵力子、沈雁冰、李啟漢、楊明齋、李中、沈澤民等人。

人物事件


相關事件
1950年12月3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劉仁靜的聲明》:“我於1921年加入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工作。1927年,當中國大革命失敗后,我在共產國際內部的鬥爭中,參加托洛茨基派的組織及活動……使我不能認識路線之正確,所以我在政治上長期的和黨對立……”最後寫道:“今後必須向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學習,我過去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以後決心在黨及毛主席的領導下,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謹此聲明。”
與劉仁靜聲明同時刊出的還有《李季的聲明》於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民日報》還為他們的聲明加了編者按:“……劉仁靜和李季現在表示開始認識了自己過去的反革命罪惡。但是第一,他們的這種表示還不是誠懇坦白的,特別是劉仁靜竭力不提自己的實際反革命罪惡行為,而只是把它們輕描淡寫地說成是簡單的‘思想上的錯誤’;第二,無論他們說得怎樣,他們是否確實有所悔悟,仍然有待他們的行動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