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賦

南征賦

《南征賦》是北宋抗金名臣李綱創作的一篇賦。此賦主要敘述了作者南征時的見聞感受,按行進路線依次描述了廬山長江黃鶴樓雲夢澤洞庭湖、九疑山、湘水澧水這些景觀。全賦構思巧妙,感情深沉、飽滿,篇幅雖然短小,含量卻頗大,讀來意味無窮。

作品原文


南征賦
仲輔賦《西郊》見寄,次韻作《南征賦》報之。
承嘉惠以南征兮,動去國之離愁。遠故園而回首兮,驚歲華之再秋。覽廬阜之環秀兮,俯大江之東流。登黃鶴而遐矚兮,發孤照之寸眸。吞雲夢於胸中兮,懷浙河於醉里。悵離群而索居兮,寄相思於一水。佩蘭芷之芬芳兮,狎樵魚於汝爾。終系羈而未釋兮,類蹩者之念起。荷天恩之寬大兮,猶坐靡於廩食。馳精爽於淮濆兮,飛夢魂於漠北。悵何日而歸休兮,遂東山之釣弋。老苒苒而將至兮,豈佳時之再得。嘗承教於君子兮,竊希風於古人。慨撫卷而擊節兮,如意氣之相親。每終篇而自喜兮,覺詩成之有神。惟深藏而密寄兮,懼夫妒者之嗔。顧戎馬之崩騰兮,方四郊之多事。臨洞庭之傷懷兮,望九疑而增思。亂湘流而適澧兮,靈均豈其前身?續“離騷”而賦“遠遊”兮,願承芳於後塵。與日月而爭光兮,庶此道之彌新。

註釋譯文


註釋

仲輔:作者好友,其人不詳。
承嘉惠:作者對自己遷謫的委婉措辭,與下文的“荷天恩”意同。嘉惠,對他人所給予恩惠的敬稱。
廬阜(bù):廬山。
大江:長江。
黃鶴:黃鶴樓。遐矚:遠望。
孤照:一線之光。寸眸:眼睛。
雲夢:古澤名。《爾雅》:“楚有雲夢。”郭璞註: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
浙河:今錢塘江上游。
離群而索居: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語出《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佩蘭芷之芬芳兮:以佩飾比志行高潔。語義出《離騷》。
狎(xiá):戲。樵漁:樵夫漁民。
終系羈而未釋兮:指難以寬釋遭讒被貶情懷。
蹩(bié)者:失意潦倒的人。
靡:奢侈。廩(lǐn)食:官府給以糧食。
精爽:精神,心思。淮濆(fén):《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鄭玄箋:“陳屯其兵於淮水大防之上。”濆,沿河的高地。
漠北:大漠以北。因其時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人囚禁,故云。
東山:山名,在浙江上虞縣西南,代指隱居之地。因謝安早年隱居於此,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遊憩之地。釣弋(yì):釣魚射鳥。
老苒(rǎn)苒而將至兮:出自《離騷》。
崩騰:動蕩。
洞庭:洞庭湖。
九疑:或作“九嶷”,山名,在湖南境內。
亂:橫渡。澧(lǐ):澧水。適:往,去到。
靈均:屈原的字。《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字余曰靈均。”
續“離騷”而賦“遠遊”兮:《離騷》、《遠遊》都是屈原作品,這裡諧其音義,指作者自身遭讒被貶,遠謫湘澧。
與日月而爭光兮:語出屈原《涉江》:“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爭光。”劉安《離騷傳敘》:“《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李白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作者藉以明志。
1.
仲輔:作者好友,其人不詳。
2.
承嘉惠:作者對自己遷謫的委婉措辭,與下文的“荷天恩”意同。嘉惠,對他人所給予恩惠的敬稱。
3.
廬阜(bù):廬山。
4.
大江:長江。
5.
黃鶴:黃鶴樓。遐矚:遠望。
6.
孤照:一線之光。寸眸:眼睛。
7.
雲夢:古澤名。《爾雅》:“楚有雲夢。”郭璞註: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
8.
浙河:今錢塘江上游。
9.
離群而索居: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語出《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10.
佩蘭芷之芬芳兮:以佩飾比志行高潔。語義出《離騷》。
11.
狎(xiá):戲。樵漁:樵夫漁民。
12.
終系羈而未釋兮:指難以寬釋遭讒被貶情懷。
13.
蹩(bié)者:失意潦倒的人。
14.
靡:奢侈。廩(lǐn)食:官府給以糧食。
15.
精爽:精神,心思。淮濆(fén):《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鄭玄箋:“陳屯其兵於淮水大防之上。”濆,沿河的高地。
16.
漠北:大漠以北。因其時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人囚禁,故云。
17.
東山:山名,在浙江上虞縣西南,代指隱居之地。因謝安早年隱居於此,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遊憩之地。釣弋(yì):釣魚射鳥。
18.
老苒(rǎn)苒而將至兮:出自《離騷》。
19.
崩騰:動蕩。
20.
洞庭:洞庭湖。
21.
九疑:或作“九嶷”,山名,在湖南境內。
22.
亂:橫渡。澧(lǐ):澧水。適:往,去到。
23.
靈均:屈原的字。《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字余曰靈均。”
24.
續“離騷”而賦“遠遊”兮:《離騷》、《遠遊》都是屈原作品,這裡諧其音義,指作者自身遭讒被貶,遠謫湘澧。
25.
與日月而爭光兮:語出屈原《涉江》:“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爭光。”劉安《離騷傳敘》:“《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李白《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作者藉以明志。

譯文

仲輔寫了一篇《西郊賦》寄給我,我便步池的韻,寫了一筒《南征賦》來回答他。
承蒙國君的恩惠而到南方去啊,牽動了離開故國的憂愁。遠離故鄉而回首望去啊,感到吃驚的是歲時又到了暮秋。觀覽廬山那遍地秀麗的景色啊,俯視大江滾滾流向東方。登上黃鶴樓遠望啊,極盡眼力的一線之光。雲夢大澤好像進入胸中啊,醉里叉把遠方的浙河懷想。離開親友獨居此處令人惆悵啊,相思之情只能寄於長江。佩帶上芬芳的蘭草白芷啊,與樵夫漁父親密來往。一直作為罪人而不能開釋啊,像一個跛足的人想要站起一樣。承受著君王的寬大啊,仍然白白地耗費著俸祿皇糧。思緒馳往淮水和潰水那片土地啊,夢魂飛往大漠北方。惆悵何時才能身退休憩啊,得遂東山垂釣的願望。衰老漸漸地逼近啊,豈能再有美好的時光。曾經在屈原身上得到教誨啊,心裡羨慕那古人的風範榜樣。手托偉大作品擊節吟誦感慨萬端啊,就像有相親的意氣相同助志向。每讀過一篇不由囪喜啊,覺得詩的寫成似有神的力量。他把真情深藏而密寄於詩中啊,怕的是忌妒者怪罪的羅網。看到戎馬正到處飛奔啊,戰亂頻仍四方動蕩。站在洞庭湖邊心情傷感啊,望著九嶷山思緒更加綿長。渡過湘水又向澧水啊,如今的自己豈不像從前的屈原一樣?續寫“離騷”,吟詠“遠遊”啊,步其後塵繼承其芬芳。那與日月爭光的品格啊,希望它放出更新的光芒。

創作背景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作者責授單州團練副使,萬安軍安置,旋移澧州居住。據賦中“亂湘流而適澧兮”詞句及抒發的特定情感,此賦當作於此年或稍後,藉以抒發了被貶去國的苦悶情懷,表達了壯志難酬,欲獨善其身的願望。

作品鑒賞


賞析

從標題上看,此賦應是一篇記游的作品,但作者沒有閑暇的時光去瀏覽湖光山色、名勝古迹,而是通過“南征”,集中抒發了自己的憂國之思,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作者一腔報國之志,渴望到前線去殺敵立功,不願意在後方“坐縻於廩食”,故而雖然他本人在“南征”,而他的心卻時時挂念著北方,“馳精爽於淮潰兮,飛夢魂於漠北”便是他思想感情的真實表露。至於個人得失,他並不放在心上,他最擔心的是老之將至,“佳時”難以“再得”,失去了馳騁疆場,恢復淪陷國土的機會他也清楚地看到:金兵並不因為南宋朝廷的一味主降而收斂了他們南侵的步伐。“戎馬崩騰”、“四郊多事”就是當時的現實。
朝廷一味退讓,金兵步步進逼,仕途坎坷,報國無門,而今又踏上了屈原當年被流放的土地;遭遇和處境,使作者儼然像當年的屈原。撫今追昔,作者思緒萬千,心潮難平。因而他“洞庭而傷懷”,“望九疑而增思”。在這“滄海橫流”的時代,作者發誓決不隨波逐流,辱沒自己的志向,而是要“”續‘離騷’而賦‘遠遊’”,像屈原那樣,保持自己的高尚節操,“與日月爭光”。
全賦感情深沉、飽滿,把憂國之思與個人的身世結合起來,構思巧妙,極富感染力,篇幅雖然短小,含量卻頗大,作者在表達自己身世的同時,也把當時的社會形勢融於其中,讀來意味無窮。

評價

西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霍旭東:從題目上看,這是一篇記行(記游)賦。但在寫法上,它擺脫了歷史上所有記行賦的框架和老調。(《歷代賦評註》)

作者簡介


李綱
李綱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宣和七年(1125年)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圍開封,他堅決主戰,阻止宋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擊退金兵。后被貶。宋高宗即位,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七十餘日,被黃潛善等排,后歷任湖廣宣撫使等職。履上疏論時事,反對議和。卒謚“忠定”。有《梁溪集》、《靖康傳信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