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庄鄉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轄鄉
款庄鄉位於富民縣城東北部,距縣城59公里,南距省城昆明60公里,西距富民縣城59公里,海拔1650米。款庄鄉面積180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4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彝、苗、白、哈尼等8個民族。
人口徠2.22萬人(2006年)。轄馬街、熱水、多宜、徐谷、新民、對方、青華、青平、和平、宜格、拖卓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馬街。北(營)青(平)、普(吉)東(村)公路過境。古迹有建於前清的魁閣和白龍寺。
款庄鄉總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萬人,人口密度122人,耕地1121.9公頃。款庄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度,年降雨量841.6毫米,全年無霜期245天,四季不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明洪武年間,武定府土司備糧歸順武定府,洪武帝賜阿英姓鳳,改授武定軍民府土總管,鳳氏勢力擴大,與四馬頭(款庄東村)地區的土司安氏聯姻,后鳳朝文又與安氏聯姻,安氏以尋甸之腳迫補、頗補河外之四馬頭地區為妝奩,地歸鳳氏,實屬武定府祿勸縣。嘉靖六年(1527),實行“改土歸流”,四馬頭地區又歸還尋甸縣,清代為那厘里一、二甲,民國時期為太華鄉。1949年5月建立太華鄉解放委員會,隸屬尋(甸)祿(勸)邊區人民政府。1950年屬尋甸縣五區,在款庄設馬街鄉,東村設樂平鄉。1958年成立躍進公社,轄東村、新莊、樂在、響石、杜朗、中民6個管理區。1963年成立款庄區,下分東村、樂在、中民3個公社。11月劃歸富民縣。1966年撤區,成立款庄、東村兩個公社。1984年4月改公社為區。1988年撤區分為款庄鄉和東村鄉。1992年,全鄉面積185平方千米,共5093戶,20265人,轄11個辦事處,104個自然村,112個合作社,鄉政府駐地馬街。1997年,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馬街、熱水、青平、青華、和平、宜格、新民、多宜甲、拖卓、對方等11個行政村。
款庄河
1935年至1936年紅軍長征2次過款庄,1999年8月省委、省政府批準確定款庄鄉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
香椿樹林
530124206:
村 | 201馬街村 | 202熱水村 | 203多宜村 | 204徐谷村 | 205新民村 | 206對方村 | 207青華村 | 208青平村 | 209和平村 | 210宜格村 | 211拖桌村 |
款庄煙站
款庄中學教學樓
款庄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藉此歌頌黨的富民政策,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款庄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燈、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
板栗
款庄鄉加快調整步伐,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產業化經營,推動款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鞏固茭瓜種植面積、提升板栗品質、大力發展泡核桃種植和生豬養殖的發展戰略,全方位立體發展種植業,壩區在品種更新的基礎上發展茭瓜種植,半山區在提升品質的基礎上發展板栗種植,山區則大力發展泡核桃種植。引進優良種豬,在基地養殖的帶動下,全鄉大範圍發展生豬養殖。形成規模種植、規模養殖,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野生白竹林
剛產的仔豬
“雲嶺先鋒”活動展示窗口
款庄鄉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對青平水庫改擴建工程、東大溝尾段“三面光”工程、東、西大溝等溝渠水毀修復、蕎地山等地集雨小水窖工程、和平小學等地人畜飲水工程、宜格等地烤煙水澆地工程、近1000餘個烤煙小水窖工程以及和平坡改梯、和平水保林、長治七期等工程進行建設;對集鎮文體中心、款庄衛生院、茭瓜市場、款庄電影院等工程進行改造;對電視光纜改造、鄉政府和多宜甲農村信息化體驗點、多宜、徐谷、對方、拖卓村委會辦公樓等工程進行建設,切實改善款庄鄉的基礎設施條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