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宿主
儲蓄宿主
儲蓄宿主(也稱保蟲宿主,reservoir host): 某些蠕蟲成蟲或原蟲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於人體,也可寄生於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例如,血吸蟲成蟲可寄生於人和牛,牛即為血吸蟲的保蟲宿主。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過程,有的只需要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以宿主。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2.終宿主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蟲的終宿主。
4.轉續宿主,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狀態,當此幼蟲期有機會再進入正常終宿主體內后,才可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例如,衛氏並殖吸蟲的童蟲,進入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可長期保持童蟲狀態,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蟲的野豬肉,則童蟲可在犬體內發育為成蟲。野豬就是該蟲的轉續宿主。
(1)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包括:
2)機械性損害:如蛔蟲性腸梗阻,布氏薑片蟲引起腸梗阻,棘球迫壓肝臟,蛔蟲蚴蟲在肺內移行時穿破肺破泡壁毛細血管,可引起出血。
3)化學毒性損害: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腸黏膜和肝時,分泌溶組酶,溶解組織,引起腸壁損傷和潰瘍及肝膿腫。血吸蟲蟲卵毛蚴分泌物可引起周圍組織發生免疫病理變化,形成血吸蟲肉芽腫。
4)變應原作用:棘球蚴囊壁破裂,棘球液引起宿主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包括:
1)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消除體內寄生蟲,並對再感染產生完全的抵抗力。如熱帶利曼原蟲引起東方癤免疫是一種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這是寄生蟲感染中常見的一種免疫狀態。大多數寄生蟲感染可引起宿主對再感染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對宿主體內原有的寄生蟲不能完全被清除,維持在一個低水平,臨床表現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藥物清除體內的殘餘寄生蟲后,宿主已獲得的免疫力便逐漸消失。
3)宿主不能控制體內寄生蟲的生長繁殖,病情加重,如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長爪沙土鼠是不是鼠疫儲存宿主,70年代前,在國內外尚未被證實。1973-1977年,紀樹立等在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和四子王旗普查中發現:即使在長爪沙土鼠存在密度很低的年份,長爪沙土鼠鼠疫流行強度也同黃鼠一樣。國內外有些報道認為:長爪沙土鼠是一個敏感而又無個體差的動物(即不符合鼠疫儲存宿主條件)。紀樹立等通過用長爪沙土鼠型鼠疫菌株試驗證明,長爪沙土鼠也有一定的抗性和個體差。國內外一些試驗者認為長爪沙土鼠敏感而無個體差,主要是他們研究使用的菌株不合適而造成的。紀樹立等還發現,有的年份,在9月末10月初,長爪沙土鼠的蚤指數幾乎是零,這不利於保存、傳播鼠疫,但經過實驗證明長爪沙土鼠可以通過互相殘食,經口感染和傳代鼠疫菌。這就證明了長爪沙土鼠也是鼠疫的主要儲存宿主,它與黃鼠同樣應列為控制當地鼠疫動物病流行的主要消滅對象。
對於寄生在人體身上的寄生蟲來說,人體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棲息地點。它們可通過空氣,飲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觸進入人體。30分種內它們既可找到合適自己的棲息場所。而寄生蟲為適應寄生生活而發展出來的器官,如豬肉絛蟲的新皮(Neodermis),帶鉤和吸盤的頭節(Scolex),退化的腸,節片(Proglottid)繁殖和水蛭的吸盤;或者是寄生蟲形態的變化,如Candiru吸血後身體會膨脹。這兩點又保證了它們成功的固定在人體身上。一條牛肉絛蟲在10周內可從一受精卵生長至2m長。而且受感染者開始並無感覺。數周后發現大便里含有會動的蟲體節。每個蟲體節可含5萬個受精卵。
人的表面皮膚,會受到蟎蟲等細小昆蟲的襲擊。而人的消化道更是豬肉絛蟲,牛肉絛蟲等的理想棲息地。若寄生蟲進入人體循環系統,一方面可以攻擊白細胞,另一方面可達肺,肝等臟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會引起如肝硬化,門脈高壓,象皮病等疾病。而人如果是豬肉絛蟲的中間宿主,寄生蟲甚至會達眼球和大腦,危及生命。在烏干達等非洲國家肆虐的昏睡症則是寄生蟲錐蟲(Trypanosoma)入侵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結果,病人會不斷陷入昏睡狀態,直至永遠醒不過來,死亡率近100%。
中醫早已認識到寄生蟲能引起疾病,並將之稱為“蟲積”,多由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潔食物等所致濕熱內生,蘊釀生蟲,久而成積。蟲積常見腹痛、食慾不佳、面黃形瘦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厥逆、腹脹不通、嘔吐、甚至釀成蠱症。寄生於人體內的蟲類頗多,一般有蛔蟲、蟯蟲、絛蟲、血吸蟲、囊蟲等。其發病各有特徵,如蛔蟲寄生於腸道,則腹痛時作;鉤蟲病常表現為面黃肌瘦、嗜食異物;蟯蟲病患者常主訴肛門、會陰瘙癢,並可在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細小線狀蟯蟲;絛蟲病癥狀較輕,常因糞便中發現白色帶狀或蟲節片而就醫;血吸蟲病因其肝脾腫大,血行不暢,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蠱脹’。
而人類想完全隔絕寄生蟲又是不可能的。據BBC Exklusiv稱,全球有14億人受到寄生蟲危及健康的威脅。而每個人身上都“棲息”有過100萬隻寄生細菌,昆蟲。特別是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非洲和亞洲,蚊子猖獗,飲用水污染嚴重,人民營養不良,可見到絲蟲引起的象皮病等寄生蟲疾病。
寄生蟲可以改變寄主的行為,以達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人類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腦部的寄生蟲,如終生寄生在腦部的弓形蟲(Toxoplasmosis),反應能力會降低。非洲一種寄生蟲,產卵到水中。它們寄生在人身上,如腳掌,給與病人灼燒感,使得病人不得不進入附近河流湖泊之類的水域洗刷,寄生蟲隨即得到其需要的繁殖環境。鼠類感染弓形蟲后,不會逃避天敵貓的捕食。其結果是,寄生蟲在終宿主貓身上繼續發育。但寄生蟲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對於一些遭受自身免疫力過強疾患的病人來說,寄生蟲是一劑良方。寄生蟲為了自身生存,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這種寄生蟲藥方,服用間期長(3周一次),藥效比化學藥物要好。
飯前便后要洗手。1993年美國一醫院分析一些來自一猶太社區的血液樣本,發現其中很多人感染上了豬肉絛蟲。但是猶太教徒並不吃豬肉,原因何在?原來是每個受感染的猶太家庭都請過家務人員,正是這些家務人員個人衛生意識淡薄,加之這些家庭的飲食方法,導致了很多人感染了豬肉絛蟲。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徹底煮熟肉類,海產食物。飲用水要徹底燒開。例如弓形蟲,人類通過未徹底煮熟的肉類感染。世界人口有1/3感染,德國人也有50%的感染率。而喜歡吃不徹底煮熟的肉類的法國人,感染率達80%。消滅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感染寄生蟲后,及時就醫。比如昏睡症的治療,儘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
寄生蟲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寄生蟲的種類繁多,生活史有多種多樣,繁簡不一,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體腸道寄生的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
2.間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育到感染期后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華支睾吸蟲、豬帶絛蟲等。
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有些寄生蟲生活史中僅有無性生殖。如阿米巴、陰道毛滴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利什曼原蟲等。有些寄生蟲僅有有性生殖、如蛔蟲、蟯蟲、絲蟲等。有些寄生蟲有以上兩種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發育,即無性生殖世代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進行,稱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瘧原蟲、弓形蟲以及吸蟲類。有的寄生蟲生活史整個過程都營寄生生活,如豬帶絛蟲、瘧原蟲。有的只有某些發育階段營寄生生活,如鉤蟲。有的寄生蟲只需一個宿主,如蛔蟲,蟯蟲;有的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宿主,如布氏薑片蟲、衛氏並殖吸蟲。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適宜的宿主外,還需要有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寄生蟲的整個生活史過程實際包括寄生蟲的感染階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在宿主體內移行或達到寄生部位的途徑、正常的寄生部位、離開宿主機體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終宿主(及保蟲宿主)、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種類等等。因此,掌握寄生蟲生活史的規律,是了解寄生蟲的致病性及寄生蟲病的診斷、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