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裝備製造業大型骨幹企業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川礦),前身為四川礦山機器廠,始建於1958年,位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故里江油市,是西南三線企業,中國裝備製造業大型骨幹企業,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機械500強以及中國西部冶金礦山裝備、水泥建材裝備領軍企業。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座落於詩仙的靈山秀水之間。橫貫寶成鐵路,傍依川陝公路、成綿高速公路、綿廣高速公路,南接成昆鐵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東連黃金水道——長江,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非常便利,是中國三線企業群集之地,重型裝備製造業非常發達,始建於1958年的川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2年川礦改制轉型之後,利用本身的技術研發、加工製造和區位優勢,在市場中逐步成長為中國西部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
川礦現有員工約1600人,佔地近40萬平方米,建有木模、鑄鐵、鑄鋼、有色金屬鑄造、鍛壓、鉚焊、熱處理、裝配、電氣自動化設備等門類齊全的16個車間,集合了營銷、研發、設計、工藝、到製造、質量控制、質量管理、採購、業務外包、設備安裝、工程總承包、產品服務等全部機械企業流程。
![香格里拉索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4/m2495644f50cdcd0bb7846d368e1b4032.jpg)
香格里拉索道
50多年來,川礦提供了機器產品近80萬噸,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曾建成了越南國內的第一條客運索道越南黑婆山索道,出口土耳其張力最大的4m提升機,製造了單台設備最重2000噸的宜賓天原4.6m水泥迴轉窯,建設了海拔最高4500m的雲南香格里拉索道,建設了青海省最大的青海鹼業碳酸氫鈉生產線等等,產品覆蓋了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烏茲別克、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委內瑞拉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產品圖片](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e/m3e90eafa7cc0ec3a8f040099dc324e41.jpg)
公司產品圖片
1965年更名為四川省化工煉油設備廠,主導產品: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石油化工設備
1972年更名為四川礦山機器廠,主導產品:水泥建材設備、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石油化工設備、架空索道。
1987年參加東方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重點企業。
2002年改製為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目前已形成5大類領域的產品結構:
![公司產品圖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d/m2d04d95c8d3d4628e81410a858781894.jpg)
公司產品圖冊
第2大類為冶金電力及礦山設備:如迴轉煅燒窯、礦用磨機、磨煤機及破碎篩分等;
第3大類為特種輸送設備:包括礦井提升機、礦用電梯、碼頭纜車、空中客運、貨運索道;
第4大類為石油化工壓力容器及制鹼設備等:如自身返鹼煅燒爐;
第5大類:成套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主機設備、電氣非標成套設備。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4/m6446983d7c1c095b5fb447c7eb141143.jpg)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為保證設備更能可靠、安全地運行,更好的為用戶服務,川礦建立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並具有國家二級資質的專業化機電設備安裝施工隊伍:公司成套工程安裝處,擁有100t吊車1台,50t吊車1台,25t吊車2台,各種機具1200多台套,配置有激光經緯儀、NA2進口水準儀、射線和超聲波探傷儀等高精檢測儀器,擁有900多人的安裝工程師、技師、安裝技工(其中高、中級工程技術人員60餘人)組成的專業安裝隊伍。44年來,嚴格按ISO9001:1994的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執行安裝任務,先後承擔了200餘條空中客運、貨運索道的安裝調試,20餘台提升機的安裝調試,300餘條90萬噸以下水泥迴轉窯生產線、立窯生產線,100多套化工壓力容器設備的安裝,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及泰國、越南、新加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地區,所有川礦安裝調試的設備均100%地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驗收,可靠安全地運行於各地。年安裝產值4000多萬元。
基地建設
![川礦重裝基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2/m821f55e59210e268fb3499ba4642f749.jpg)
川礦重裝基地
2010年,投資1.7億元的重裝基地(一期)筒體生產線項目即將全面投產;投資3億元的重裝基地(一期)二階段項目建設即將全面啟動;上市工作全面展開。
川礦集團作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研發團隊262人,為企業員工總數的17.31%,通過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健全的技術創新體系。公司從國家宏觀戰略規劃出發,站在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主流市場、主流客戶,低成本、專業化、差異化”技術創新戰略。企業技術中心緊緊圍繞這一戰略,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支撐企業中長期發展需要的戰略技術、產業發展前沿技術的研究、設計、製造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不斷學習先進的技術管理模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1、技術中心先後組織和派遣了6批技術骨幹、技術帶頭人和管理幹部,前往朝鮮、衣索比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委內瑞拉,進行技術交流、考察和培訓,為公司的產品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產品進軍國際市場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2、以公司技術中心為依託,堅持企校聯合,為提高公司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公司投入巨資,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如重慶大學教授、西南科技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CQC高級培訓師,對公司的技術設計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管理幹部進行培訓,提高和改進了公司產品質量、外觀設計質量和管理水平。
3、與重慶大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強技術人才培養,極大的促進和提高了企業技術中心的技術研發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技術中心充分利用與重慶大學建立的戰略合夥伴關係,通過互派人員,參與雙方合作的研發項目,由重慶大學選派專家、學者到公司授課,建立包括工程碩士、博士、博士后的等一系列聯合培養機制,進一步加強技術人才的教育、培養,提升其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公司的整體綜合技術創新能力,。
4、企業先後與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重慶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專業涉及鑄造、機械設計製造與自動化、礦山機械、材料科學與工程等,通過多年的探索,已建立起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每年投入大量研發經費進行礦井提升機、迴轉窯、蒸汽煅燒爐、球磨機、系列破碎機等新產品、新技術、新結構的設計和研發,並已獲得57項國家專利,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提升了企業研發能力。
2010年,根據市場形勢和公司發展戰略,公司領導班子及時調整了經營機構和技術中心機構,充分整合企業技術資源,加強了企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公司投資200多萬元,進行管理ERP信息系統建設,整合公司CAPP、BOM、PDM網路系統資源,基本實現了技術創新、生產管理的信息化;改善技術人員辦公環境,公司投入資金重新裝修了技術人員辦公室,實現了中央空調集中辦公,為技術人員配備了先進的電腦、投影儀、激光列印複印機等辦公設施,為技術人員的培訓、學習、交流、提高提供了條件;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大型加工設備、高精設備,完善實驗所需儀器、儀錶及專用設施,提高技術中心的綜合開發能力。
![公司文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4/ma4372213e0bc2c3aa1b4f6fd6881c122.jpg)
公司文化
公司產品具有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大型、成套和高效節能等特點,為保證產品先進性能及運轉穩定可靠性,公司成立了專職質量跟蹤服務小組,常年分片區在全國巡迴了解設備使用情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並成立了以總工程師領導下的總師辦為首的相應監察班子,完善了公司服務監察機制。為滿足用戶需要,更好地為用戶服務,分別在新疆、甘肅、陝西、河北、山東、浙江、廣東、雲南、貴州、重慶和四川內設立了共二十多個辦事處和經營部,常年備有公司生產的主、輔機零配件,及時滿足用戶生產需要,對於急需的差缺件,公司以包括空運、專車運送等服務手段在內的,最快的方式送達用戶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