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省立公園
恐龍省立公園
恐龍省立公園位於埃布爾達省的南部、紅鹿河的布魯克斯東北方48公里處。

恐龍省立公園

恐龍省立公園
法文名:ParcprovincialDinosaur
國家:加拿大
面積:7,493公頃
登錄類型:自然遺產
評定標準:自然遺產(i)(iii)
登錄年份:1979
IUCN分類:II(國家公園)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角紅鹿河一帶,有一座世界聞名的恐龍公園。這座公園地形十分奇特,這裡的荒原奇形怪狀,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岩層,以及其他奇觀異景。七千五百萬年以前,現在的東艾伯塔地區是大片淺海邊的低洼沿海平原。氣候屬於亞熱帶,和現在的北佛羅里達相近。無數動物正處於它們的全盛時期--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鳥類和恐龍。有的恐龍長達幾十米,重達四五十噸。有的恐龍很小,體長不到1米。這些恐龍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這裡的陸地或沼澤附近,這裡可以說是恐龍的世界。當一些動物死去時,它們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其骨骼被新的層層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擠壓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結合體和礦物的沉積,加之氧氣的缺少,形成了化石--那些曾漫遊在古艾伯塔的動物的骨骼、牙齒和表皮的印痕。經過更長時間的演化,新的沉積蓋住化石並把它們保存起來。直到距今一萬三千年前的冰川時代末期--在地質年代上僅僅是一瞬間,冰川擦損上層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縱深沖入軟的沙石泥石地層,有關化石的沉積物則顯露出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紅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時這裡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的最大集中地。

恐龍省立公園
8千年前:史前人類進入該區域。
1882年:約翰·瓦爾(JohnWare),一個來自南方的奴隸,到此來置地產。
1884年:約瑟夫·提瑞爾(JosephB.Tyrell)考察了紅鹿河(RedDeerRiver),在一處山坡上發現了艾伯塔龍的化石。
1888年:地質調查局(theGeologicalSurvey)派托馬斯·維斯頓(ThomasWeston)進行了加拿大第一次官方的化石搜集。維斯頓在死屋峽谷(DeadLodgeCanyon)發現了大量化石。
1896年:勞倫斯·蘭布(LawrenceLamb)受地質調查局委派去尋找恐龍化石。儘管他只知道一些基礎的發掘方法,他是第一個用科學方法描繪他的發現的古生物學家。他還為他的發現畫了素描圖。
1909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MuseumofNatureHistory)的巴能·布朗(BarnumBrown)來此考察,搜集恐龍化石。
1911年:W·G·安德森博士(Dr.W.G.Anderson)提倡在這片荒野中設立一個國家公園。
1910年—1917年:巴能·布朗再次來此進行他的研究。這引發了一場爭論關於美國人是否能帶走他們在加拿大發現的化石。地質調查局雇傭美國人查爾斯·施滕堡(CharlesH.Sternberg)和他的三個兒子為加拿大政府發掘恐龍化石。
1955年6月26日:史蒂夫維爾省立恐龍公園(StevevilleDinosaurProvincialPark)成立。第一位看管人是羅伊·福勒(RoyFowler),一個當地的農民和業餘的話是收集者。
1959年:公園對公眾開放。
1962年:公園的名字改為省立恐龍公園,以免人們在尋找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城鎮時迷路。
1979年:省立恐龍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7年:皇家提瑞爾古生物學博物館(RoyalTyrellMuseumofPalaeontology)在省立恐龍公園內開張,全面介紹公園內發現。

恐龍省立公園
荒野:7千5百萬年前流經這裡的大河的沉積物造就了這片土地。在冰河時代末期(大約13000年前),冰川融水切出了現在紅鹿河流經的峽谷。現在,流水還在繼續雕刻這片荒野,奇形怪狀的地貌看起來簡直像另一個世界。
生物:恐龍省立公園內的三個生態區生活著許多種動植物。三葉揚(Cottonwood)和柳樹(willow)以及唐棣(saskatoon)、玫瑰、水牛果(buffalo-berry)等灌木生長在潮濕的河岸。仙人掌、黑肉葉刺莖藜(greasewood)和數種鼠尾草(sage)屬植物生長在乾旱炎熱的荒野中。大草原在谷地的邊緣。動物有白尾鹿(white-taileddeer)、棉尾兔(cottontailrabbits)、叢林狼(Coyotes)等。在遼闊的草原上可以看到叉角羚(pronghornantelope)。五月和六月是不錯的觀鳥季節,在三葉揚林中很容易可以看到鳴鳥、啄木鳥和水禽。在草原上空有鷲(goldeneagle)、草原獵鷹(prairiefalcon)、山地藍知更鳥(mountainbluebird)盤旋。

恐龍省立公園
沿紅鹿河兩岸的生態環境是恐龍公園的第三大景觀。類似北美荒原的狹長地帶,生物環境複雜多樣,現在大多數或已遭破壞已嚴重變質。曲折蜿蜒的紅鹿河沖刷出台階狀的地貌。階地上草木繁茂,各種鳥類數量驚人,其中有瀕臨滅絕的金鷹和草原隼,在許多地方還生長著罕見的花草樹木。紅鹿河穿流恐龍公園24公里長,不僅為公園帶首批爆竹柳,而且造就出平原、楊樹森林、高灌木林和小塊沼澤地相混雜的地理形勢,同時還為階地上的蒿屬植物提供了生長條件。這類植物區係為各類動物如羚羊、加拿大狍子和黑尾熊等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在恐龍公園裡,還建立了一座以第一個在這里發現“阿爾伯塔龍”的古生物學家J·B·泰利爾命名的古生物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著很完整的“阿爾伯塔龍”,它屬於肉食性的霸王龍,眼睛長在頭骨較高的部位,有一對足形的盆骨支持著強大的軀體。這里陳列的還有1種頭甲龍,2種角龍,4種體型較大的鴨嘴龍。這座博物館還設有一個高大的溫室,裡面種植著不少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古老植物,有些還是恐龍的食物,如樹蕨、蘇鐵、羅漢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恐龍省立公園
這些岩層暴露在今日的省立恐龍公園,由風雕琢成七千英畝的惡地。橘、紅褐、灰黑相互交錯的岩層形成峭壁和石柱,構成奇特的峽谷景觀。紅鹿河穿過公園中央,河邊有稀疏的白楊,金鷹、隼、茶隼、鷦鷯等上百種鳥類及成群的白尾鹿、黑尾鹿在這裡棲息。一離開河岸,滿目儘是光禿禿的岩石與灰濛濛的不毛之地。七千五百萬年前,這裡比較有生機。從山上沖刷下來的土壤流到廣闊的平原,平原上有湖泊與蜿蜒的河流形成的沼澤區點綴著。恐龍是當時地球的霸主,烏龜和鱷魚躲在香莆、燈心草叢,小型哺乳類在紅木、無花果樹苗間跳來跳去。當時的景觀就像博物館展示的史前環境,充斥著蕨類、棕櫚和其它顯花植物。有冠的鴨嘴龍、矮胖的甲龍、犀牛般的角龍在沙洲覓食,遭巨大且嚇人的亞伯達龍追逐獵殺。狻《嗟律,不僅分析化石,還分析出露化石的河道;甚至分析鱷魚化石的生長年輪及樹木化石,以推敲恐龍時代的氣候季節變化。多德森標出自己和他人發現的數千個化石的位置,以分析恐龍埋葬學。正如警探用粉筆描出屍首外觀,模擬謀殺現場;多德森則標示二十五種恐龍殘骸的出土地點,以重建當時環境。這些地點只有少數在河岸,大部分都在河道中。大型恐龍以東西向埋入砂土,與河流流向平行。埋在支流的屍體保存情況較佳,但常與河流流向成直角。可能是風吹襲使化石轉向。多德森的結論是水流把化石搬遷到公園。
多德森另有幾點結論,可能有錯,後來已遭他刪除。當時,他認為最優勢的鴨嘴龍可能住在水裡,它不是全然的水生或陸生動物。現在的恐龍研究者已公認,鴨嘴龍是群居性草食動物,比較喜歡住在陸地(儘管有些足印顯示某些鴨嘴龍會游泳)。最重要的恐龍埋葬學研究地點,仍著落在省立恐龍公園,只是時序晚了十年,主角也由多德森換成了居禮。不過,多德森引進新科技以研究恐龍的生存環境及恐龍解剖,把恐龍科學推向新紀元,畢竟功不可沒。

恐龍省立公園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除了秀麗的風景之外,坐落在艾伯塔省的這個公園還有許多極為重要的“爬行動物時代”的化石,特別是其中的六十多個分別代表了七種恐龍的化石,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萬年前。
印度泰姬陵雙子大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古羅馬大斗獸場少林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帝國大廈清真寺凡爾塞榭里舍大道大雄寶殿地王大廈西爾斯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金門橋
[1]出國移民網 http://www.tctd.net/html/33/n-8233.html
[2]愛狗網 http://bbs.aigou.com/bbs/post/view/432_45188250_0_0_2_0.html
[3]中國國土資源網 http://www.clr.cn/front/read/read.asp?ID=14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