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區(拼音:qū、ōu“區”,漢語常用字,讀音為qū、ōu(姓氏)。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區的古字形像眾物藏於曲形器,本義是藏隱,引申指住宅、小屋。現代漢語多指地區、行政區劃單位,又指一定的區域或範圍。本義為:區分的意思,引申義為:地域、細微。

基本釋義


區 qū ㄑㄩˉ
● ● 分別:~分。~別。 
● ● 地域:地~。~划。 
● ● 〔~~〕小,細微:如「~~小事」。 
● ●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市轄~。
區 ōu ㄡˉ
● ● 姓。

詳細釋義


區 ōu
〈名〉
● ● 一種中國古代容器。又用為容量單位 [ou,ancient vessel]
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左傳•昭公三年》
● ● 古代農民播種時所開的穴或溝稱為「區」 [pit or furrow]。如:區田(指在田裡按一定距離開挖穴,將種子播入其間的一種農作法。便於小範圍內深耕細作,集中施肥灌水)
● ● 姓氏
我區氏兒也。—— 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 ● 另見 qū
基本詞義
區 qū
〈動〉
● ●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品在匚中。「品」表示許多物品。「匚」( fāng),盛物的器具。本義:收藏)
● ● 隱匿 [hide]
區,踦區,藏匿也。——《說文
吾文君文王作仆區之法。——《左傳•昭公七年》
● ● 區別 [distinguish]
譬諸草木,區以別矣。——《論語•子張》
● ● 又如:區界(區別;界限);區明(區分明晰);區判(區分判別);區詳(區分詳明)
詞性變化
區 qū
〈名〉
● ● 區域;地區 [area;district;region]
造我區夏。——張衡東京賦》。注:「區,域也。」
茂八區而菴謁焉。——左思《蜀都賦》。注:「四方八隅也。」
上下無常窮六區。——《思元賦》
冰天雪海之區。——〔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 ● 又如:區夏(諸夏。中原地區,指中國);區宇(疆土境域);商店區;山區;市區;邊區;區外(域外);區宇(境域;天下)
● ● 行政區劃單位 [administration division]。如:自治區;解放區;市轄區;縣轄區。亦指區政府所在地。如:他在區里開了三天會
● ● 住宅,居住處 [residence;dwelling]。如:區處(居住的地方);區士(守衛在宮外的士兵);區宇(殿宇);區舍(房屋)
● ● 特指小屋 [small house]
浮玉之山,北望具區。——《山海經•南山經》
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漢書•胡建傳》。顏師古注:「區者,小室之名,若今小庵屋之類耳。」
● ● 球場(如草地網球、網球戲、手球或籃球)上劃分的區 [court]。如:發球區;後區
● ● 人世間 [world]。如:區中(人世間);區中緣(塵世的俗情);區中學(世俗的學問);區內(天下,宇內);區有(天下)
區 qū
〈形〉
● ● 小,微小 [small]
宋國區區。——《左傳•襄公十七年》
區區焉相樂也。——《呂氏春秋•務大》
吾道知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有中區事。——《關尹子》
● ● 又如:區區
● ● 平庸 [mediacre]。如:區區冗冗(庸庸碌碌);區區庸庸(平庸無能)
● ● 另見 ōu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下】【匸部】區豈俱切(qū)
踦區,藏匿也。從品在匸中。品,眾也。

說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匸部】
踦區。
逗。疊韻。
臧隱也。
踦區猶危部,阜部之㩻䧢,彼言傾側不安也。此言委曲包蔽也。區之羲內臧多品,故引申為區域。為區別。古或叚(假)丘字為之。如區蓋亦作丘蓋。區宇亦作丘宇是也。或叚(假)為句曲字。台樂紀區萌達,即《月令》之句者曅出,萌者盡達也。
從品在匸中。
會意,豈俱切。古音在四部。鄭注《禮記》嫌名曰:若禹與雨、丘與區之類。是可證古音同邱也。
品,眾也。
品下曰眾庶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匸部】區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9
qū ㄑㄩ《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於切。《正韻》丘於切,竝(並)音驅。《說文》:藏隱也。從品在匸中。品,眾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閑。註: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為賈區。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衛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朱註: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為區。
又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為區區之禮哉。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閑區區小國。
qiūㄑㄧㄡ又《集韻》《韻會》竝(並)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為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ōu ㄡ又《集韻》《韻會》《正韻》竝(並)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為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又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仆區之法。註:仆,隱也。區,匿也。
又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郎區博。
gōuㄍㄡ又《集韻》居侯切,音鉤。同句。曲也。《韻會》:句或作區。《禮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疏:鉤曲而生。
廣韻
豈俱切,平虞谿 ‖區聲侯部
具區,吳藪名。又《禮》曰:“草木茂區萌達。”《注》云:“屈生曰區。”亦姓,後漢末有長沙區景。豈俱切。八。
校釋:區景,余廼永依《三國志·吳書·孫堅傳》“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改為“區星”。按:《三國志·吳書·士爕傳》有區景,為漢荊州刺史張津將,殺張津。不煩改字。
烏侯切,平侯影 ‖區聲侯部
姓也,古善劒區冶子之後,今郴州有之。

基本字義


區(區)qū(ㄑㄨ)
1、分別:區分。區別。
2、地域:地區。區劃。
3、〔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4、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其他字義
區(區)ōu(ㄡ)
1、姓。
UNICODE
區字UNICODE編碼U+533A,10進位: 21306,UTF-32: 0000533A,UTF-8: E5 8C BA。
區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語翻譯


borough、sanjak、section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rea, district, region, ward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區”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會意字。甲骨文(圖1)由表示藏匿處的“匸(xì)”和眾多貯藏的物品的“品”構成,整個字形表示把物品放在一個地方貯藏起來,本意即為隱藏。一說“區”是指事字,它強調的是中部的“品”,本意是一種小盆之類容器,是“甌”的本字。戰國文字中楚文字“區”從匚、從品(圖2-4),“品”在“匚”內。有的字形(圖3、4)“品”是倒寫的。齊文字(圖5-8)“區”從匚、從品(圖5)或從吅(圖5-8 “吅”表示儲藏的物品),“品”、“吅”與“匚”共用筆畫,不在“匚”內,此構形含義不詳。《說文解字》將“區”歸匸部。小篆以後的字形變化不大。漢字簡化時將中部的“品”簡化為“ㄨ”,“ㄨ”是簡化記號,與字的音義無關。

詳細釋義介紹


拼音語法屬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把兩個以上的對象加以比較,認識它們不同的地方。distinguish論語·子張》: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區分
〈文言〉隱匿。hide《左傳·昭公七年》:吾文君文王作仆區之法。
名詞地區範圍;區域。area;district;region左思《蜀都賦》:茂八區而菴謁焉。註:“四方八隅也。山區、市區、工業區、風景區。
行政區劃單位。administration division自治區;市轄區;縣轄區。
〈文言〉範疇。scope劉勰《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
〈文言〉住宅,居住處。residence;dwelling《漢書·食貨志下》:工匠醫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販賈人坐肆列里區謁舍。區處;區士;區宇(殿宇);區舍
〈文言〉特指小屋。《漢書·胡建傳》: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
〈文言〉天空。王勃滕王閣序》: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形容詞〈文言〉小,微小small《呂氏春秋·務大》:區區焉相樂也。區區
量詞〈文言〉用於建築物的量詞,相當於“棟”、“間”、“座”姚興《遺僧朗書》:今遣使者送浮圖三級,經一部,寶台一區。
〈文言〉玉的計數單位。十件為“區”。《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ōu名詞古代量器名,又用為計量單位。《左傳·昭公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杜預註:四豆為區,區,一斗六升。
(Ōu)姓氏用字,詳見“區姓”
gōu動詞〈文言〉通“勾”。彎曲。《禮記·樂記》:“然後草木茂盛,區萌達。“鄭玄註:“屈生曰區。"
qiū名詞〈文言〉用田埂隔開的一塊一塊的田。後作“丘"。文秉《烈皇小識》卷七:是歲,江南大旱,自春及夏無雨,高區竟未及插蒔。
非語素字【區蓋】〈文言〉不知,闕如。《荀子·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間。”
kòu非語素字【區霿】〈文言〉昏昧《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

字形書寫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書寫演示動畫
❶“匚”從上、左、下包圍“ㄨ”。
❷首筆橫居上偏左,撇、點相交于田字格橫中線,末筆豎折的橫段右端超出上橫。
書法欣賞
篆書(吳昌碩 書)
篆書(吳昌碩 書)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au1 keoi1
潮州話:ku1 <姓>au1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oː
kʰo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豈俱平聲三等合口上平十虞kʰi̯ukʰĭukʰiokʰiokʰɨokʰiokʰuə̆qu1khyoqiu具區吳藪名又禮曰草木茂區萌達注云屈生曰區亦姓後漢末有長沙區[景/星]豈俱切八
烏侯平聲一等開口下平十九侯ʔə̯uʔuʔəuʔəuʔəuʔəwou1quou姓也古善劒區冶子之後今郴州有之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ꡁꡦꡟkhÿukʼy平聲
ꡖꡜꡞꡓ'ʰiwʔəw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撮魚模陰平撮口呼kʰiu
尤侯開尤侯陰平開口呼əu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丘於四魚平聲
驅尤十九尤平聲
烏侯十九尤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四諸主著陰平區域
第五修叟秀陰平人姓又音拘
小韻反切聲母清濁韻母韻目韻部聲調擬音韻攝
上古音qoː
qoː
廣韻豈俱切次清上平十虞平聲三等合口kʰjuo
烏侯切全清下平十九侯平聲一等開口ʔu
中原音韻次清魚模陰平撮口呼kʼiu
全清尤侯陰平開口呼əu
洪武正韻丘於切次清四魚平聲k‘y
驅尤切次清十九尤平聲k‘iou
烏侯切全清十九尤平聲ʔou
分韻撮要第四諸主著陰平
第五修叟秀陰平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塵區、八區、區別、區判、郊區、區寓、灌區、邱區、區物、油區

相關成語

首善之區、力濟九區、區宇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