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腦膜炎敗血金黃桿菌病
蛙腦膜炎敗血金黃桿菌病
蛙腦膜炎敗血金黃桿菌病,英文名為Chryseobacterium meningsepticum of frog (Rana spp),是由腦膜炎敗血伊麗莎白菌引起蛙、鱉等多種水生動物的一種傳染病,病蛙以眼膜發白、運動和平衡機能失調為特徵。為中國水生動物二類傳染病、寄生蟲病。
病原為腦膜炎敗血伊麗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 e n i n g o s e p t i c a ),曾稱腦膜炎敗血黃桿菌(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或腦膜炎敗血金黃桿(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屬於黃桿菌綱(Flavobacteria)黃桿菌目(Flavobacteriales)黃桿菌科(Flavobacteriaceae)伊麗莎白菌屬(Elizabethkingia)。
腦膜炎敗血伊麗莎白菌為革蘭陰性、細長、末端略圓突狀的桿菌,大小(0.4~0.5)μm×(0.8~1.0)μm,單個分散排列、無鞭毛,無芽孢,無莢膜,不運動。氧化酶、觸酶陽性。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果糖產酸,不發酵木糖、蔗糖、乳糖。乙醯胺、DNA酶、七葉苷、靛基質、onpg、明膠液化試驗陽性,尿素酶、鳥氨酸脫羧酶、賴氨酸脫羧酶、精氨酸雙水解酶均陰性。在血瓊脂上生長良好,典型菌株略帶黃色,不溶血,但可見草綠色紅細胞脫色區。
病原最早分離於美國青蛙腦膜炎。我國各地蛙類養殖地區均有本病報道。
5月~10月為主要的發病季節。室內恆溫養殖情況下,發病季節不明顯。
從發病過程看,應為水體接觸感染和餌料傳播傳染。
無詳細報道。
1.臨床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特徵作出初步診斷。
取瀕死病發病蛙內臟或腦部組織,鏡檢可觀察到大量細菌,可初步明確對本病的診斷。
2.實驗室診斷
生化鑒定:革蘭陰性、氧化酶陽性,葡萄糖氧化型或弱發酵型(要2天~7天產酸)、無動力、無芽胞;發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甘露醇產酸,不發酵木糖、乳糖、蔗糖,不還原硝酸鹽,β半乳糖苷酸和DNA酶陽性。
血清學診斷:人類腦膜敗血伊麗莎白菌已確認6個主要血清,水生動物腦膜敗血伊麗莎白菌血清型目前還未見相關研究。尚無相關單位提供腦膜敗血性黃桿菌標準診斷血清。
1.預防
2.處理
可在執業獸醫師的指導下採用國家規定的抗生素等藥物進行疾病控制,水生動物感染腦膜敗血伊麗莎白菌后,採用乳酸諾氟沙星可溶性粉、諾氟沙星粉拌飼投喂。乳酸諾氟沙星可溶性粉或諾氟沙星粉每天一次、每1kg體重用 15mg~20mg,連用3日~5日,這兩種葯的休葯期為500度日或中藥免疫製劑及維生素等拌料投喂,結合水體消毒,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該菌對其他動物和人類有潛在感染力,發病動物應就地加石灰后深埋處理,不得作為食用。有發病史養殖池不得作為育苗、放流或直接作為水產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