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陝會館
聊城山陝會館
聊城山陝會館在城區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六萬零四百六十五兩六錢九分。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
聊城山陝會館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陝商人集資合建供奉武聖關羽的神廟與商業會館相互結合的古代建築群。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六萬。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左右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
聊城山陝會館為聊城“八大會館”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會館。在中國現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陝會館其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國內罕見。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將它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組建築由山門、過樓、戲樓、南北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三殿及春秋閣等部分組成,大小房屋160餘間。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築互相連接布局緊湊。
會館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築,強調中軸線兩側均衡對稱,突出中軸線上建築,通過屋頂的形式、面闊進深的大小、藝術構件雕刻的繁簡等來區分建築的主次級別。沿中軸線由東到西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中獻殿、關帝殿、春秋閣。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築互相連接布局緊湊。
山門
南北兩小門的門框和門楣也用整塊青石作成,石上淺雕捲雲紋。門楣上方各嵌一石質方匾,匾上分別楷書“履中”、“蹈和”。次間兩門的兩側為磚築八字形影壁,影壁左書“精中貫日”,右為“大義參天”。
山門外南北兩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高1.98 米,寬0.92米,石墩前後兩面刻有龍鳳,左右兩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門內側有木質圓柱四根。門后兩內柱的上端與壁中兩外柱以構件相連。
戲樓
山門與戲樓之間,有連接二者的遮雨過樓,頂部為單檐硬山式。戲樓為二重檐兩層台樓,結頂正脊為歇山式,又於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綠黃兩色琉璃瓦。戲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2.3米,前台寬9.6米,深5米,後台寬8.6米,深3米。戲台正面開3間台口,檐下有5塊透雕木質額枋,中間為“福祿壽”三星故事,兩邊為飛龍、花卉和人物等。4根檐柱均為石雕楹聯。內聯楷書陽文:宮商翕奏賞心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駿馬高帆順風。外聯楷書陰文:結五萬春花奏雅宣和無戾風騷稱傑構;譜大千秋色鏤金錯彩有裨世教即奇觀。
戲台里側,有迎屏將前台與後台隔開。屏上繪有4幅大型花卉,左右木柱上刻有陽文楹聯:響遏行雲,一曲笙簧欣樂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昇平。屏上方懸掛著木刻匾額“雲霞絢采”。戲台的前台兩側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鑲有高1.8米、寬0.5米 的石刻工筆圖畫。左為“海市蜃樓”,右為“天台勝景”。戲台藻井彩繪團鶴祥雲,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其精工細作的復台結構較為罕見。
夾樓
鐘鼓樓
鍾、鼓樓下各有一小院,院內翠竹茂密,院牆上有一圓形月門通往庭院。庭院東西深23米,南北寬33米,中央有一條平直的石板路,路兩邊各有一株百年古槐,濃蔭如蓋。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階下,有一對高大雄健的石獅,由獅身、須彌座、底座3部分組成,通高3.25米。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寶,前為劍、杵;左為傘、塔;右為鈴、笆;後為印、鉑,用以驅妖避邪。須彌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祿綿綿、甜甜美美、多子多孫之意。下部前為牡丹、左為荷花、右為梅花、後為菊花,意為四季吉祥。這對石獅,左面腳踩繡球者為雄獅,右面腳踏幼獅者為雌獅。據記載,這對石獅從山西選料精鑿細刻而成,耗銀633兩。
看樓
看樓位於庭院南北兩側,各面闊5間,上下2層,樓長16.5米,深5米,房面為灰瓦卷棚頂,為看戲、飲茶、談生意的場所。看樓上首是碑亭,各為3開間,正面敞開,筒瓦歇山頂,飛檐則高出看樓和大殿房面。額枋上下較寬,各繪有日出、龍虎、瓜果和人物圖案。每一碑亭各豎有石碑4幢,壁碑2塊。立碑通高均為6.2米,寬1.2米,碑文內容詳細記載了山陝會館歷年維修建設情況,碑陰還刻有各商號名稱及其捐銀數量。南碑亭西首內壁上,還立有清乾隆所刻地契碑一塊,詳細記述了山陝會館置買園地闊步數目、四至、買價及刻石立碑之因,是研究晉商經營思想的重要文獻。
由地契碑西折,過南碑亭西門,便是列支碑牆。鑲嵌有清嘉慶十五年(1810)、道光二十五年(1840)、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三年(1874)、光緒二十年(1894)立的“會館功竣歷年進出銀兩開列碑”等5塊列支碑刻。
大殿
正殿亦稱關帝大殿,殿前有方形石柱四根,石柱下為垂幔琴腿式石雕柱礎。石柱正面刻有歌頌關羽的楹聯,內柱為行楷陽文:偉烈壯古今,浩氣丹心,漢代一時真君子;至誠參天地,英文雄武,晉國千秋大丈夫。
外聯為行楷陰文:非必殺身成仁,問我輩誰全節義;漫說通經致用,笑書生空讀春秋。四根檐柱上方,鑲有3塊木質透雕額枋,中間1塊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左邊刻有“神仙傳”故事,右邊刻有“行孝圖”,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自左向右依次為:《哭竹生筍》、《扇枕溫衾》、《懷右遺親》、《為母埋兒》、《聞雷泣墓》、《恣蚊飽血》、《卧冰求鯉》。額枋的上方,還繪有6幅《西遊記》故事工筆畫及木雕牡丹花12朵為裝飾。
檐廊正中,懸有木質陽文匾額“大義參天”四字。正殿獻殿內原為擺放供品,聚會議事的處所。殿之梁檁均通體彩繪,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有人物故事畫18幅。殿內正上方懸“富國裕民”木質匾額。
獻殿後面為過廊,並與南北配殿中獻殿後面的過廊相通。廊西頭山牆上各有角門通往南北跨院,門外側各有石刻橫匾一方,南曰:“南極”,北曰:“北拱”。
復殿
南配殿位於正殿的南面,亦稱文昌火神殿,是當年眾商們祭祀文昌火神的處所。設置同正殿相同,即前為獻殿,後為復殿。獻殿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作柱礎的石雕檐柱四根,其側面分別刻有仙鶴祥雲的花卉圖案,正面刻有楹聯。內柱上刻有陽文楹聯:氣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辟;功原濟水,居離官位按丙丁。外柱上刻有陰文楹聯:位南天以居尊,神焰熒熒臨斗柄;鄰北極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
檐柱上方鑲有3塊木質額枋,中間一塊刻有首尾相接、神態各異的7隻蘆雁和菊花,兩側的2塊各分別刻有梅花、荷花、瓶、大香爐和茶壺。檐廊的正中懸有木質陽文匾額“風時浪恬”一方。
獻殿後面的復殿內供有文昌神和火神王靈官,殿正門上方懸“天開文運”木質匾額。
北配殿位於正殿的北面,也稱“財神殿”,與文昌火神殿南北對應,是當年眾商們祈禱發財的地方,也分為獻殿和復殿。獻殿的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為柱礎的石雕檐柱四根,柱的側面、背面分別刻有花卉圖案,正面刻有楹聯,內柱上刻有陰文楹聯:德兆阜財,萃萬國物華天寶;行以利涉,慶一時海晏河清。外柱上陽刻楹聯:位津要而掌財源,萬里腰纏畢至;感錢神以成砥柱,千秋寶載無虞。
檐柱上方鑲有3塊木雕額枋,中間一塊刻有6隻飛雁和一座城堡,兩側分別刻有鼎、花瓶、香爐和食盒。檐廊正中懸有木質陽文匾額“功司利濟”一方。
獻殿後面的復殿內供有財神趙公明和水神金龍四大王謝緒神像,殿正門上方懸“萬世永賴”木質匾額。
春秋閣
春秋閣兩側,為南北兩側的游廊,各面闊3間,進深一間,灰瓦蓋頂並與望樓和正殿相接,形成一個緊湊的四合院落。兩游廊南北兩側為南北跨院。兩院之間,並於南北兩廂游廊的東首各有小門相通。南跨院現存硬山瓦房3間。北跨院現有南屋3間、小北屋2間、小西佛亭3間,坐東朝西後門一間,均灰瓦蓋頂,前出廊檐。
聊城山陝會館
聊城山陝會館